創業者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科比精神”之爭

創業者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科比精神”之爭

成為人才很容易,成為天才很難。

每一個天才都是偏執狂!


創業者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科比精神”之爭


科比,草根出身,卻成就一個時代的傳奇,拿到過5枚總冠軍戒指,17次全明星。他是NBA史上最年輕的全明星。

科比有野心,在他的世界裡,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他說:“第二名就意味著你是頭號輸家。”

所有的成就背後,都是你看不到的淚水和努力。


曾經有記者問科比:“為什麼你能取得現在的成功?”

科比說:“你們知道凌晨4點的洛杉磯是什麼樣子嗎?”

記者搖搖頭。


創業者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科比精神”之爭


科比笑著說:“我知道洛杉磯每一天凌晨四點的樣子。”

所有不為人知的努力,成就了所謂的天分。


科比去世了,這篇文章本意不是講述科比事件本身,而是從科比身上我們看到了四點最重要的企業家精神,我認為這才是曼巴精神帶給所有創業者的意義。


第一點, 是他毫不保留的拼盡全力,把專注變成了標杆

科比說:“在我人生中,能讓我執著和著迷的事情,只有籃球。我希望當我退役的時候,回頭看我走過的路,每一天,我都付出了我的全部。”

正是因為這種極度的熱愛,讓他從高中開始就堅持每天三點起床,四點開始鍛鍊,吃完早飯後,繼續訓練,一直到晚上九點。

這份極致的專注,甚至在他骨裂的時候,都沒有休息一天,要知道,同樣是骨裂,易建聯休息了45天,帶傷出戰都能在單季拿下七個絕殺。

2008年,訓練師拉文說:“他有時會選擇不給別人傳球,是因為他覺得,為什麼要傳給一個不如你努力、不如你厲害的傢伙呢?”這是他自己的標準,正是這份苛刻成就了時代戰神。


第二點, 我看到了個體背後的強大信仰和超強自律

“24號的意義就是24小時,我希望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籃球當中,這就是我選擇24號的原因。如果不能全身心認真投入,我就不是科比。24是我的最佳詮釋。”24號是科比的信仰,也是所有球迷的信仰。霍里說,他從來不會停止訓練,沒有任何人有他頑強。科比向我們傳遞的已經不僅僅是籃球精神,這種精神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企業家精神。

優秀的人不管在哪個領域依然優秀,因為優秀是一種習慣性態度。科比在退役之後,他的首部動漫,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這多麼振奮人心,不服輸的科比可不止在球場散發光芒,這個時候大家才發現“曼巴精神”不僅僅是留在球場上!


第三點, 科比對待競爭的態度值得所有人學習

喬丹說:“從科比身上看到了他對競爭的態度,他覺得可以通過與對手競爭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在比賽中打得更好,這就是我喜歡這個孩子的原因。”所以他會模仿喬丹的每個動作,每個表情,甚至有時候說話都有幾分相似。他把喬丹所有的技巧都學會了,甚至可以說超越了喬丹,球迷們說,“科比是一個沒有短板的球員。喬丹尚有3分的短板,老詹也有罰球的短板。唯獨科比,攻守兼備,全場無死角。”

這也許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力量吧。

科比的最後一條社交動態是點讚了詹姆斯。祝福他已經超越了自己的比分,成為了歷史得分榜的第三位。這份對待競爭對手的尊重,讓人肅然起敬。


第四點, 從偶像到知己,你需要至少一個類“喬丹”這樣的好友

在科比悼念會上,喬丹說:‘’我的一部分也跟著科比走了”,聽到這裡,多少球迷淚眼。喬丹,曾是科比學習和模仿訓練的對象,但卻更是知己好友。

科比經常凌晨兩點電話喬丹,跟他談論籃球有關的一切事情,剛開始喬丹有些反感,漸漸的被他的熱情打動,那個不就是曾經的自己嗎?除了籃球,他還會跟喬丹談很多很多創意性的內容,有關退役後事宜、有關家庭,他始終在人生中不斷提升自我,不斷挑戰成為更好的自己。這讓他們走的越來越近。

所謂人生摯友,不就是互相賦能,相互提攜,共同進退嗎?人這一輩子,一定要有至少一個心心相惜並且挺你到底的指路人,無關利益,只講情誼。


創業者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科比精神”之爭


科比離開我們了,但他的精神不滅。被一群人記住的,是好人,被一個時代記住的,往往是偉人。

科比離開我們了,但他帶給我們的思考還遠不止這些,今天的創業者,都在不斷的自我突破中成長,而創業者本質的競爭,是“科比精神”的競爭,擁有了信仰,並不斷為之努力,那麼,心之嚮往,終成結局。


respect!!!


創業者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科比精神”之爭


最後,給大家奉上一份自律清單,優秀之路,從自律的刻意培養開始!


關於自律這件事

確定明確的目標

長遠目標要有,知道終點在哪

做好目標分解

從小節點開始改變


形成規範化的生活

擬定重要清單,分時間段每天一定要做的事

早睡早起

把堅持運動擬定計劃


增強情緒管理

列出好情緒、壞情緒及其影響

分析並接受壞情緒

積極情緒療養


花時間去模仿你崇拜的人

樹立正確的“擇偶觀”

擬定偶像的三大核心學習點

可以提醒


更好的進行精力管理

每日覆盤

冥想或瑜伽

利用工具進行專注力提升

排除干擾


尋找動力眼

與目標相關的動力

親人或愛人的每日共情陪伴

好的知己一兩個就足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