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跟佛教有很深渊源,简单了解一下

看了西游记,知道唐僧西天取经。小时候,不知道西天指的是哪里。看到里面有讲到佛祖,那时候还小,以为里面时候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天堂呢。后来才知道,唐僧是确有其人,叫初唐玄奘法师,去的是古印度(地区),那时候的印度成为天竺。


梵文跟佛教有很深渊源,简单了解一下


梵语是印度语言之一,汉传佛教称此语为佛教守护神梵天所造,因此称其为梵语/梵文。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梵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同时对汉藏语系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梵语是从左至右书写的拼音文字,19世纪初由欧洲学者将天城体(Devanagari)发展成机械印刷的标准体,它的字母表由48个符号组成,其中34个是辅音,14个是元音或双元音。在18世纪后期,梵语已经被用拉丁字母转写注音,今天最常用的系统是IAST(国际梵语转写字母)。


梵文跟佛教有很深渊源,简单了解一下


在印度,梵文的书写系统的选择,受抄写者所处地域的影响。随着时代与地方的不同,书法与字体也逐渐地产生差异。到了公元一世纪左右,北方的梵字逐渐变成方形字体,南方的梵字逐渐变成圆形字体。至四世纪,两者之间的差异已极其明显,并最终演变成为属于印度-雅利安语支的各种语言。


梵文跟佛教有很深渊源,简单了解一下


梵文跟佛教有很深渊源,简单了解一下


粗略地说,方形字体,在公元4到8世纪,演化出笈多文(Gupta)。

笈多文,对汉传佛教影响极大,东晋时期鸠摩罗什大量翻译的佛经、以及其后的法显法师赴印度求法时,都是使用这种样式的梵文。

公元6世纪,由笈多文字衍生出悉昙体(Siddham),梵文的意思为“成就”,它是梵文书写体演化主流中的一个过渡状态,但却是唐初玄奘法师西行时期印度流行的梵文,并因玄奘法师传入印度梵语教学所用的《悉昙章》而得名,并在中国及日本保留至今,成为梵文的一个独特流派。此后的佛教密宗,严格要求用梵语语音念诵真言,引发了隋唐以后对梵语语音的研究,学者们通过分析梵语声母与韵母的结构,产生出了对汉字读音的反切注音法,从而扩大了汉语的流布。


梵文跟佛教有很深渊源,简单了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