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的《茉莉花》如何躋身世界經典民歌之列

看中國的《茉莉花》如何躋身世界經典民歌之列

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


屏幕前的各位看官是否已經跟著歌詞,不自覺的哼唱起來了。沒錯,這首便是中國有名的民歌《茉莉花》。

說道民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人民所喜愛的民歌,各位讀者都能想到哪些呢?

蘇格蘭的《友誼地久天長》、意大利的《我的太陽》、俄羅斯的《莫斯哥郊外的晚上》等等。

是的,當我們聊到一個國家,一定會在腦中有這樣一個旋律,一個最能代表且只屬於這個國家的旋律。

仍記得往昔坐在音樂廳聽國外的巡迴演奏會時,演出的最後,巡演團隊都會準備一首特別的曲子收尾,以體現對中國及中國觀眾的尊敬,也讓本次巡演中國站帶有濃濃的地域特色。而對於中國,這首特別的曲子就是耳熟能詳的《茉莉花》。

相信有很多讀者,同博士一樣,考慮過這個問題,緣何外國人一提起中國,就會首先聯想到《茉莉花》這首歌。

很奇怪嘛!是挺奇怪的,不過試試尋根溯源,找尋下答案。也許就沒什麼好奇怪了。

上面我們提到了,每個國家都有一首能代表自己國家的歌曲。而中國讓西方人記住的就是《茉莉花》這首歌。

看中國的《茉莉花》如何躋身世界經典民歌之列

茉莉花呀茉莉花

牆內花香 溢滿乾坤

1924年11月29日,罹患喉癌的意大利著名歌劇大師、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因放療引起的心肌梗塞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與世長辭。

患病期間普契尼完成了歌劇《Turandot(圖蘭朵)》的初稿。這部作品可以說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也是他最後一部作品。這部歌劇為西方人講述了他們想象中的具有傳奇色彩東方國家——中國

劇情的介紹就不做贅述了,因為今天我們重點聊音樂。所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搜一搜簡介,或者直接做全片欣賞也好。

看中國的《茉莉花》如何躋身世界經典民歌之列

博士溫馨提示:好看!加一個修飾詞,灰常好看!

輪到話題核心登場了。

該劇採用中國民歌《茉莉花》的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原曲被改編成女聲合唱,外加劇中的角色全穿著中國傳統服飾,這就使得一個由西方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具有濃厚的東方的色彩和韻味。


那麼,問題來了!西方人是何時接觸到民歌《茉莉花》?

有趣的事都機於巧合。

1792年,英王喬治三世派馬嘎爾尼率使團以賀乾隆 80壽辰為名出使清朝,使團中擔任財務總管的是一名年輕人,名叫約翰·巴羅


看中國的《茉莉花》如何躋身世界經典民歌之列

這名英國人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無意間的一個舉動,會讓一首中國民歌名揚四海。

他在中國逗留期間,偶然間聽到了一首曲子,於是第一時間就在隨身攜帶本子上記錄下這首名叫《茉莉花》的民歌。

博士隨即查找一些參考史料,最終將歌曲《茉莉花》,介紹給西方人的確實另外一個人,他是隨同馬嘎爾尼出訪清朝時的德籍翻譯惠特納

。在正式推出《茉莉花》前,惠特納依照西方人欣賞音樂習慣,為其譜寫了引子、尾聲並加上伴奏。

約翰·巴羅言:“經過惠特納包裝後的歌曲《茉莉花》再也不是中國樸素旋律的音樂標本了”。

小約點評的很到位哦!

據我國近代音樂理論家錢仁康先生考證:“《茉莉花》是流傳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

關於這一點,約翰·巴羅的確功不可沒。此處應有掌聲。

正是他對 《茉莉花》採用五線譜記譜並翻譯了歌詞,才使得乾隆年間《茉莉花》曲調被完整的保存,才有了日後在歐洲各國的廣泛流傳,後來甚至出現了英、法、荷、德等不同文字的版本。

十九世紀的西方音樂家們在編著的音樂史著作和音樂曲譜中,約翰·巴羅記錄下的《茉莉花》均被作為東方音樂的典型加以介紹。

由此《茉莉花》便成為能代表中國的歌曲,唱起《茉莉花》就會想到中國,想到中國便會哼唱起《茉莉花》。

看中國的《茉莉花》如何躋身世界經典民歌之列

群芳鬥豔何以獨領風騷

流傳於我國民間的民歌小調數量眾多,猶如園中百花鬥豔,姿態萬千。卻為何《茉莉花》可以豔壓群芳獨領風騷?

其實,清朝乾隆年間刊載的揚州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收錄了它的歌詞,可見其流傳年代之久遠。

民歌《茉莉花》以委婉動人,波動流暢的旋律,通過讚美茉莉花,表達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愛情。

博士通過文獻得知,關於《茉莉花》的較早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於道光年間出版的《小慧集》之中。這種曲調是在明代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由不同地方的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加工,最終衍生出的各種風格“同宗民歌”,分別流傳於各省,曲調也各異,歌詞中都如出一轍的展現了少女熱愛生活,愛花、惜花、憐花,想採花又不敢採的羞澀心情 。

看中國的《茉莉花》如何躋身世界經典民歌之列

卷帙浩繁

“屬地”之爭至今不休

在《茉莉花》眾多的唱法之中,較為出名的版本是1981年前線歌舞團蘇州籍歌唱家程桂蘭用“吳儂軟語”演唱的。多數人由此誤以為《茉莉花》是蘇州民歌。但上文博士提到了,《茉莉花》的前身是《鮮花調》,其發源於南京六合,又在南京六合傳唱百年之久,可見蘇州之說不實。至於是揚州民歌,蘇州民歌、六合民歌,至今尚未有定論。


說不清道不明的野獲篇

翻開歷史,關於《茉莉花》的故事真不少。

版本一

明朝洪武年間,大將常遇春與徐達在府中飲酒。

二人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不由得想到當朝天子大力懲貪除汙。

感慨過後,乘著酒興借用家鄉花鼓戲的曲調哼起了調子: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也香不過它

奴有心採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好一朵金銀花

好一朵金銀花

金銀花開好比鉤兒芽

奴有心採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奴罵

好一朵玫瑰花

好一朵玫瑰花

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

奴有心採一朵戴

又怕刺兒把手扎

歌詞中提到了三種花,分別代表名、利、祿,茉莉花諧音是“沒利;金銀花代表巧取豪奪要遭人垢罵;玫瑰花代表要得到權勢富貴要付出被扎手的代價。

二人酒醺哼唱之作,不知何時傳入洪武帝耳中,不僅大加讚賞,還下旨讓百姓於民間傳唱,試圖營造一個清明廉潔的太平盛世。


看中國的《茉莉花》如何躋身世界經典民歌之列

版本二:

這個說法有點誇張,不過經過多數學者大家考證,應是誤傳,各位看官瞭解一下便好。

1896年,萬國運動會召開,李鴻章作為代表列席,其間各國國旗伴隨國歌依次升起,只有大清黃龍旗升起時,寂靜無聲。

正當此時,李中堂站起身來,唱起了一首家鄉小調。

曲罷,掌聲響動。

李中堂所唱的便是民歌《茉莉花》。

不過,這件事並不可考。

當年李鴻章確實被委任了外交特使,但主要任務是赴歐洲考察。在歡迎儀式上,需要演奏來賓的國歌,而清政府當時沒有國歌,李鴻章只好借用了家鄉小調,但可惜不是《茉莉花》。

歌詞部分李中堂引用王建的一首七絕稍加改動,以安徽廬劇“倒七戲”配樂,然後便有了代國歌《李中堂樂》。

《李中堂樂》歌詞:

金殿當頭紫閣重

仙人掌上玉芙蓉

天平天子朝天日

五色雲車駕六龍


烽火中的茉莉花香

1942年,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來到江蘇六合八百橋鎮金牛山演出。當時年僅14歲的文藝戰士何仿聽到本地藝人演唱的《鮮花調》,瞬間就被那婉轉悠揚的韻律所吸引,於是記下了曲譜。1957年,何仿所在前線歌舞團進京彙報演出,於是他將《鮮花調》改編成《好一朵茉莉花》,並將歌詞中的金銀花、玫瑰花全部改成茉莉花。

看中國的《茉莉花》如何躋身世界經典民歌之列

傳唱不衰的經典

1997年,在香港迴歸中國的神聖時刻,中國軍樂團在莊嚴的迴歸儀式上,演奏的第一首樂曲就是《茉莉花》。

1998年,中國民族歌舞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了民族歌舞演唱會,《茉莉花》的歌聲響徹全場。

2004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茉莉花》被再次唱響。


最美的《茉莉花》,你為中國揚名,中國為你喝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