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詩人:建議給武漢市民發生活費


流浪詩人:建議給武漢市民發生活費

圖:二中兄

管黨生,生於1963年,安徽合肥人,詩人,長期在中國各地流浪,作品有《六十年代與春樹》《不刻意 》《時空忽略》,詩集《我所認為的貴族》等。


武漢還在封城中。武漢乃至湖北人民,這次作出了重大犧牲,為戰勝疫情做出了巨大貢獻。封城之後,行動不便,生活不便。現在許多地方已經復工,但武漢依在封城中。我估計,就是解封后,完全恢復尚需要一段時間。


武漢是樞紐城市,它是人口輸入型城市。就是解封以後,去武漢打工,經商者在一段時間內,可以預見的和往年相比,會大規模減少。這對武漢恢復生產和繁榮會帶來極大影響。


武漢的城市還在運行中,小區門口有配送蔬菜和糧食,外賣也在供應中。但是,可以想見的是,相當一批人經濟已捉襟見肘,又不能出來上班。鐵飯碗,上不上班都有工資者畢竟是少數。

經過這麼多年的經濟騰飛,我國已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應有相當的積累。在這特殊時期,更應讓人民享受到改革紅利。


我建議:給全體武漢市民,包括因各種原因在封城期間滯留武漢人員。從封城到解封之日,發放生活費,具體標準至少每天100元。此政策可考慮推廣至湖北全省。


我不是武漢人,我也不是湖北人,但我們同是中國人,我們更是同為人類。同胞的苦難就是自己的苦難,我們應有共情之心。民以食為天,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為封城,對於紙收入階層,生存已成為第一問題。


在這裡,我也不想就封城的意義和必要性做過多的探討,這也不是我能夠過多思考的事情。但我知道,武漢大多數人本身並未受感染,他們也是受害者,他們為了病毒不傳播和不至互相感染,已做出了最大犧牲和奉獻。說實話,封城前,有的有經濟實力和能夠投親靠友者已經離漢,而且離開者也不好受。


不是每個人都有許多餘錢,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不工作就能生活,有許多人儘管住在小區中,但房子要按揭,有些人已經負債累累,甚至再想負債已無處可負。


武漢人民已經為大局作出了相當大的犧牲,現在必須保障他們所有人的基本生存條件,是的,所有人。每人每月發3000元,只是我的設想。我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社會工作者。是否可以以社區為單位,定期瞭解居民的生活情況,生存狀況。對於確實有實際困難的,給予免費米,菜,肉幫助。以解民之困頓。並給予多瞭解,多關心。具體基層社區工作者,也可多些補助,他們也確實辛苦。


各地有各地的風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我個人來說,不太喜歡武漢人易激動和暴躁的性格。但現在,不是討論哪裡人性情如何的時候,現在是同舟共濟的時刻,我們都在抗疫一條大船上,必須不能讓一個人落水,哪怕平時互相吵嘴,打架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