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努力通关“压力测试”,激发商业活力

疫情是对城市运行的一次大考。对于有着1600多万人口的成都而言,疫情更像是对生活保供的一次终极“压力测试”。

“超市里摆满的货架,是我最大的安全感”,一位市民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诚如斯言!疫情发生后,尽管人们有过恐慌,囤过物资,但无论是大超市还是小卖部,无论是大菜市还是小摊摊,生活必需品供应始终是充足的。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生活物资的充足保障,给了城市定力,给了成都人打赢抗疫持久战的安全感。疫情带来的是短暂压力,释放活力才是永恒命题。

千年蜀都自古繁华,商业活力历久不衰。如今,现代服务业跟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关,氤氲着城市烟火。疫情之中,餐饮住宿、文化娱乐、旅游民宿、交通出行等,都是“重灾区“。疫情之后,成都商业恢复活力,离不开全社会对众多服务行业的帮扶。

为帮助服务业度过难关,释放商业活力,成都成立专班扎根基层,集中一个月时间帮助企业纾危解困。政策和服务送到企业身边,防疫物资、招工困难、资金压力等问题,企有所呼,政有所应,一一对应解决。疫情下的“两个工作日快速响应”等应急机制,更有望成为常态化服务。凡此总总,构成激发商业活力的保障。

作为消费重镇和商业城市,成都还有极大的消费潜力可挖掘。此次疫情,催生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云生活”带来新的应用场景,新型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无论是平台型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以及社区商业,都有新的机遇。疫情之后,随着城市出台消费刺激政策,比如汽车等大宗商品惠民政策等,消费的蛋糕有望做大,延缓的消费浪潮终会到来。

虽有疫情影响,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坚定,这是成都服务业发展的最大基本面,挖掘和服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服务业前景看好。

扛过了压力,释放出活力,挖掘好潜力,就能早日迎接成都服务业的春天。

红星新闻评论员 文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