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快递员“跑路”,谴责之外也要有理解和包容

小时新闻·钱江晚报评论员 张炳剑

「快评」快递员“跑路”,谴责之外也要有理解和包容

“买买买”的“双11”结束了,这段时间最忙的恐怕就是快递小哥了,每天派送上千个包裹、从早上一刻不闲地忙碌到第二天凌晨,几乎成了多数快递小哥的工作状态。笔者就亲眼看到,一个快递小哥,晚上11点左右了,还在笔者的小区里穿梭。

据国家邮政局预计,今年“双11”购物节期间,全行业处理的邮快件业务量将达28亿件,日均处理量将达3.5亿件,超过日常处理量的2倍。包裹的激增,有人欢喜,有人愁。喜的是,包裹送得越得,钱赚的也会越多,毕竟快递员的工资是按照派单量和收件量来计算的;愁的是,积压如山的包裹,超负荷的工作量,让一些快递员望而生畏,甚至是逃之夭夭了。

这不,就在昨天,小时新闻·钱江晚报记者接到爆料,杭州滨江明月江南西区门口,包裹堆积如山,听说有快递员跑路了。据了解,跑路的快递小哥是个刚入职不到一个月的新人,手上积压了两三千个包裹,因为受不了压力,领了工资后就干脆一走了之了。据说这并非个别现象,其他的快递站点也发生了快递员跑路的情况。

“双11”后的“包裹派送大战”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既然从事了快递行业,心里对此就应该有所预期,就应该有吃苦的准备。像这位“临时”跑路的快递员的做法,肯定是不厚道的行为,理应受到谴责,因为他的一走了之,不仅快递站点的工作陷入困境,客户的利益也为此受到损害。

当然,这肯定是个别的极端例子,如此庞大的快递员队伍里偶尔出现一两例这样的案例,其实也不足为奇。

「快评」快递员“跑路”,谴责之外也要有理解和包容

但快递员流动性大,许多快递公司留不住人则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说快递员“临时”跑路,个人因素是主因的话,那么留不住人的普遍现象,是否有着行业特点、管理水平,以及其他一些客观上存在的因素呢?

不得不承认,在现有环境下,快递员的工作状态并不轻松,甚至谈不上好。此前,舆论就多次关注过快递员超负荷工作,被迫道歉、赔钱的现象。而奖励制度过少、罚款制度过重、人文关怀欠缺、网点培训不足,都可能是目前造成快递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的原因。

比如,《法制日报》记者就调查发现,每逢购物节或重要节日,快递员要连续加班,不仅休息权得不到保障,还没有加班费。

根据我国劳动法相关规定,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快递员与快递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按理说快递员也应该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但现实是,快递工作目是计件工资制的工作,多劳多得,即使快递员存在加班的情况,其工资中一般亦包含了加班费。因此,实践中快递员的加班费很难得到支持。

另外,如今快递行业对快递员大多还是采用“以罚代管”的方式,并且已经被滥用,面对一些恶意投诉,快递公司往往并不会对投诉内容和事实作相关调查,就直接对快递员采取处罚。这不仅导致快递员的收入受损,也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如果一份职业在内没有归属感,在外没有价值感,那么就很难得到年轻人的倾心投入。而这两点,恰恰是企业留人的必备法门。这些不仅需要快递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倡导,也需要社会对“快递小哥”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双11”期间,包裹量增加,不管是快递公司也好,还是消费者也罢,都给予快递员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吧,体恤他们的辛苦,理解他们的迟到和延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