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丨音樂如何在影片敘事中表現時代滄桑與人物坎坷命運

2014年上映的《黃金時代》由香港導演許鞍華執導,影片講述了蕭紅等文學青年在民國時期的悲歡離合。該片是許鞍華第三部以民國為背景的作品,

作家、民國、電影這三個因素在許鞍華身上發生了濃烈的藝術反應。

《黃金時代》丨音樂如何在影片敘事中表現時代滄桑與人物坎坷命運

為了鋪陳出某種時代感,許鞍華自出機杼,採用的是非商業常規的拍攝手法。片中插入了大量人物獨白,節奏上顯得頗為瑣碎,影片在威尼斯公映之後引起了一些爭議,在國內正式公映後,更是褒貶不一。但是如果站在電影配樂與內容結合的角度,可以說影片在視聽結合方面做得非常成功。

電影是視聽結合的藝術,一部好的電影離不開用心的配樂。音樂是給予觀眾熒幕外吸引力的重要元素,在影片結束以後,音樂依然能從聽覺上觸動觀眾內心關於影片的殘影。

《黃金時代》丨音樂如何在影片敘事中表現時代滄桑與人物坎坷命運

許鞍華本身就是一個善用配樂的導演,她擅長拍攝人生悲慘的女子:

  • ①在她的《半生緣》裡,配樂較好地烘托了主人公的愛情;
  • ②在《女人四十》裡,輕快的小調下是女主人公深深的無奈;
  • ③《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更是邀請了享有盛名的久石讓配樂,獲得了當年的金像獎最佳配樂。

《黃金時代》也是圍繞著一個顛沛流離的悲苦女子蕭紅的命運展開,電影中的配樂在表現時代滄桑與人的坎坷命運方面,完全不輸於上述作品。

電影音樂與人物性格的塑造

許鞍華的作品裡,透露出來的,不僅僅是女性獨有的細膩和溫情,還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悲憫情懷,她是文藝的,另類的,不商業的。

《黃金時代》丨音樂如何在影片敘事中表現時代滄桑與人物坎坷命運

許鞍華喜歡用影片來展現女性的人生悲苦,但並非一味求慘,而往往在情感上保持著剋制力,音樂既可以將悽慘的氣氛烘托到高潮,也可以幫助導演把情緒“隱而不發”。這主要體現在兩個地方:

①第一處是蕭紅全家離開呼蘭河,去往她父親的老家阿城鄉下時。

這裡年輕的蕭紅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感情挫折,她從北平落魄地回到東北老家,絲毫不得喘息,就在當天半夜跟著家人在滿地皚皚白雪中離開了家。因為她的私奔經歷使得全家在當地聲名狼藉。天生任性的蕭紅對這次經歷並沒有表示後悔。

從畫面上來看,湯唯飾演的蕭紅表情也十分木然,厚重衣物更顯出她神色的無動於衷。隨後的蕭紅在被家裡軟禁了十個月後逃到了哈爾濱。這一段時間她內心的悽苦是可想而知的。

這裡的配樂《Hulan River》,便從出現暗夜雪橇上的蕭紅,一直到旁白敘述她對蕭軍對逃出來的經歷守口如瓶,逐漸恢復靜謐而結束。音樂採用了悠揚的絃樂,並無大起大落的旋律,體現出蕭紅表面的倔強,但是又隱隱地透出某種憂傷。

呼蘭河對於蕭紅來說,既是她筆下冰冷徹骨的“大泥坑”,也是從小生長的地方,因為自己的胡作非為而離開故土,對於蕭紅來說仍然難免有著一種憂愁的情愫。

②第二處則是蕭紅與蕭軍情感生變,每日每日地去魯迅家裡坐著時。

此時的鏡頭大多給的是蕭紅穿著旗袍的背影,而許廣平則對於蕭紅的打擾頗有抱怨。此時的配樂運用了鋼琴溫婉典雅的特色。蕭紅默不作聲地坐在前院中,在屋子裡忙碌的許廣平只好讓周海嬰來陪伴蕭紅,但蕭紅並不與周海嬰玩耍而只是自顧自地抽菸。

對於蕭紅來說,此刻內心有著莫大的哀痛卻又無法向人言說。與《Hulan River》中隱隱約約的憂傷不同,很難單純從旋律上判定音樂情緒的喜悅或憂傷。鋼琴看似輕盈的旋律猶如淅瀝的小雨,承載著的其實是蕭紅內心的沉吟與絕望。

《黃金時代》丨音樂如何在影片敘事中表現時代滄桑與人物坎坷命運

她對蕭軍的愛不斷地擠壓著她,甚至讓她用菸頭來燙自己的手。但是由於她不肯輕易服輸的品質,使得她仍然保持著優雅的表象。許廣平拜託梅志去陪伴蕭紅聊天,梅志無法與蕭紅搭話便只好用上海話與周海嬰聊天。無論許廣平也好,梅志也好,都是富有才情和修養的女性,蕭紅自然也需要維護自己的風度,而鋼琴便是能最好地體現這種優雅的樂器。

這兩段音樂的使用,很微妙地展現了人物表裡兩層的情感。由於蕭紅孤僻隱忍的個性,她的許多經歷成為永遠的謎,其中就包括如何從阿城逃亡哈爾濱的經歷以及與蕭軍感情惡化的原因。

因此在給這兩段情節配樂之時,都避免了大喜大悲的交響,而是採用較為單一的配器,使音樂呈現出一種涓涓細流之感

電影音樂與人物關係的烘托

在蕭紅短暫的一生中,儘管結交的人不少,但是真正給予她溫暖的人卻寥寥無幾。其中,對蕭紅來說最為重要的莫過於魯迅。

蕭紅自幼缺乏父愛,與父親的關係十分冷漠,而對祖父的關係卻很好,祖父的去世使得蕭紅感覺到自己孤獨地生活於冷漠的人世。是魯迅使得她重新感受到了童年的溫情,這也就是影片中色調最為溫暖的畫面幾乎都是蕭紅在魯迅家中的場景的緣故。在魯迅去世以後,蕭紅的生命將不可避免地走向凋零。

電影配樂能夠烘托出人物之間欲說還休的關係。魯迅與蕭紅之間亦師亦友,有著精神知己的感情。這其中的糾葛是外人難以體驗的,在電影中也是無法用語言來表現的,只能體現在演員的眉宇之間,加上音樂中那段優雅深沉、保守內斂的韻味。關於魯迅與蕭紅關係的配樂名為《With Lu Xun》,主要出現在片中兩處。

①第一處是蕭紅坐在魯迅身邊,聽魯迅講述自己的人生的時候。

背景音樂極為簡單,只用了雙簧管的緩緩吹奏,盡善盡美地體現影片中所有人的無奈,尤其是魯迅與蕭紅。魯迅認為蕭紅與他都是愛生病的人,他飽嘗病痛而活下來不是為了愛人,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他的敵人,這拉近了蕭紅與他的距離。在王志文飾演的魯迅的娓娓述說下,音樂緩緩響起。在魯迅的口中,作為一個戰士是沒有幸福可言的,尤其是活在這樣一個地方和時代,未來只有一片絕望。

當時的蕭紅儘管以抽菸來掩飾,但還是可以看到臉上的淚痕。不難看出,蕭紅對於魯迅的話深有同感。在自己的人生裡,她也是一個戰士,無論她多麼勇敢地追尋夢想,總是遭受命運無情的打擊。此時和蕭軍分別在即,更是看不到未來的希望何在。

《黃金時代》丨音樂如何在影片敘事中表現時代滄桑與人物坎坷命運

精神上的痛楚與肉體上的折磨使兩個人找到了契合點,這本來可以使用主題音樂展開,將二人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配樂卻是幽深細膩的。這是因為:

  • 一則二人的關係處於一種欲說還休的朦朧狀態,表面上是魯迅對蕭紅訴說苦衷,實際上是蕭紅在內心裡對魯迅傾吐衷腸。單一的樂器很能體現那種感情水到渠成,不必多言的輕緩溫柔。
  • 二則,此時的魯迅病重,而蕭紅也前途未卜,二人都深深地感受到未來的絕望。在似有若無的雙簧管中,觀眾的同情和哀切之心油然而生,整部電影絕望無奈的基調也初露端倪。

②第二處則是蕭紅東渡日本,收到了魯迅噩耗的時候。

這對於此時在日本舉目無親的蕭紅來說打擊是巨大的,因此一向面容收斂的她趴在桌子上痛哭失聲。在表現魯迅與蕭紅情感時曾經提到過一盆魯迅家裡的萬年青,在蕭紅回憶時,那盆生意盎然的萬年青又出現在了她的眼前。

在蕭紅寫給蕭軍的信中說,理智上知道人的死是必然的,但是在情感上無法接受。在畫面上是帶著周海嬰掃墓的許廣平時,配樂以悲慟、悽婉的絃樂為主,而當畫面中是孤身一人在日本的蕭紅時,音樂還加入了象徵著日本的,斷斷續續的鈴聲,勾勒出了此時故事發生的背景。

鈴聲也印證了旁白中的“忽然像有警鐘似的來到我心上”,正是這位人生導師的死,使蕭紅感受到了此刻正是自己的“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丨音樂如何在影片敘事中表現時代滄桑與人物坎坷命運

電影音樂與故事主題的突出

配樂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突出電影的主題,使得觀眾能感受到影片中的時代特徵與人物情感衝突。

《黃金時代》的主題有兩個,一是蕭紅任性而不甘的一生。除了表現蕭紅“孤苦以終老”的人生以外,民國時代的革命救亡主題也是不可迴避的。

在片尾蕭紅逝去時,銀幕上出現的是蕭紅的笑臉,音樂也並不哀慼,還加入了木琴聲,這種跳躍性極強的樂器讓人聯想起蕭紅東北故鄉冰融之際河裡的碎冰。寓意雖然蕭紅的生命結束了,但是她的作品以及她本人都經歷都得以流傳。

在敘述個人情懷時,影片大多使用單一或少量樂器,而在涉及救亡圖存時,便終於出現了交響合奏。《黃金時代》全片很少出現酣暢淋漓的音樂,但是在蕭紅等人去山西臨汾參加山西民族革命大學時,音樂配合鏡頭起到了情感的宣洩作用。

鏡頭先是展現給觀眾一片熱火朝天的火車站送別鏡像,然後是車窗外寬闊的白雪黃土之景。同時,在音樂上,單簧管、小提琴等樂器反覆進入後退出,先用銅管樂勾勒出一副色調濃重的壓抑生存境況,一種悲壯的情緒得以蔓延開來,再用絃樂表現這黑暗中的一縷陽光。

此刻在火車中的眾多文藝青年的內心,應該是既有投奔革命事業的熱情,又有著隱隱的不安。交響樂在這裡凝重地表現了這一批年輕人難以逃脫出困苦人生處境的預言,悲哀深深地縈繞著整個樂段。

《黃金時代》丨音樂如何在影片敘事中表現時代滄桑與人物坎坷命運

綜上所述,《黃金時代》的音樂配合著畫面與人物旁白,虛實結合

,生動地描繪出了影片想要表現的情感與特定場景。音樂既豐富了電影畫面的表現力,也增強了影片內部的情感張力。就音樂而言,《黃金時代》的處理無疑是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