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宗室王公在政治、經濟、教育上享有哪些特權?

清代的爵位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就以形成雛形,此後皇太極加以完善,及至入關後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制度。順治時期,八旗王公貴族襲封爵位,統軍議政,擔任要職,歲祿厚祿,分取人丁莊園,在政治上、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都享有很大的特權,下面具體來講。


清代宗室王公在政治、經濟、教育上享有哪些特權?

爵位分封的情況

八旗王公貴族,不管是軍功勳舊諸王的子孫,還是恩封王公的後裔,成年之日,即可襲封爵位。順治六年規定,宗室封爵為十等:“親王一子封親王,餘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餘子封貝勒;貝勒之子封貝子,貝子之子封鎮國公;鎮國公之子封輔國公;輔國公之子授三等鎮國將軍;鎮國將軍之子授三等輔國將軍;輔國將軍之子授三等奉國將軍;奉國將軍之子授奉恩將軍。”

康熙二十三作了更定:“親王一子封世子,候襲親王,其餘之子封貝勒;郡王一子封長子,侯封郡王,其餘之子封貝子”,級別有所下降,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帝諭告內閣:

“向來王等襲爵唯軍功勳舊諸王,例應世襲罔替,此外,如怡親王之公忠體國,經皇考特恩,有世襲罔替之旨,亦應遵守勿替,其餘恩封諸王襲爵時,例應以次遞降。……諸王遞降之例,自貝勒、貝子、公以下至奉恩將軍,不過六七代,即至奉恩將軍,世襲罔替,朕心不忍。嗣後,著加恩,凡親王以次遞降者至鎮國公而止,郡王至輔國公為止,其公爵均著世襲罔替。”

不久,又議準,貝勒遞降至不入八分鎮國公,貝子至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公至一等鎮國將軍,輔國公至一等輔國將軍,並令世襲罔替。異姓王公貴族略有不同,有的是世襲其爵,有的略有降減後即代代延續。

清代宗室王公在政治、經濟、教育上享有哪些特權?

宗室受封年齡的情況,清初規定,皇子到十五歲,由內務府請封。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生子年滿十五歲封賜爵位。康熙二十年改定,親王以下之子,年滿二十,列名引見,請旨受封。如果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有去世的,則仍舊例準一子襲封,其福晉、夫人應領俸銀之半。

以上規定,有三點是值得注意的:

其一,皇子王孫,除奉恩將軍之一嫡子襲奉恩將軍,其餘諸子為閒散宗室以外,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的嫡子都可以承襲封授的爵職;

其二,宗室王公的子孫,除軍功勳舊諸王,即清初八大鐵帽子王外,還有特旨規定的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之一子,世襲親王之爵,其他王公的子孫,都要降級襲封;

其三,王公死後,其子孫不論年齡大小,皆可承襲爵職。

根據王公之子不論年歲都可襲封已死王公爵位的規定,清朝出現了很多“娃娃王爺”。以親王一級看,鄭親王濟爾哈朗之孫德塞,年僅十歲就襲封簡親王;肅親王豪格之子富綬,九歲封顯親王;禮親王代善的五世孫崇安,年齡更小,六歲就襲封康親王;敬謹親王尼堪之子尼思哈,襲封親王爵位時只有三歲,是所有親王中襲封爵位最小的。

清代宗室王公在政治、經濟、教育上享有哪些特權?

郡王中也有一些很小的王爺,如羅科鐸年方九歲,承襲其父羅洛渾的郡王爵位,改號平郡王;豫親王多鐸之孫鄂扎,七歲承襲信郡王爵位,等等。貝勒、貝子以及以下的鎮國公、輔國公,同樣也是如此,誕生了一大批娃娃王公貴族。

從這些歷史事實,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八旗王公貴族是“天潢貴胄”,不分賢愚,不問大小,必須封以高官厚爵。

八旗王公在經濟上的特權

八旗王公除了可以承襲爵職外,在經濟方面也受到了優待。他們佔有大量莊園和人丁。康熙六年規定:“皇子分封,各按爵秩撥給人丁,莊園。親王分得糧莊、瓜園、果園等四十二所,投充人、新丁、炭軍、灰軍、煤軍一千七百七十五丁,三佐領下人五十戶。”

另外,親王還可分取旗下滿洲佐領十、蒙古佐領六、漢軍佐領四、內務府滿洲佐領一、旗鼓佐領一、內管領一,計二十三個佐領,按每個佐領一百五十丁計,約有三千四百五十丁。

郡王分得莊園二十所、人丁數百名,所轄旗下佐領、內務府佐領的數目與親王相同。貝勒、貝子的莊園、人丁數目有所減少。

清代宗室王公在政治、經濟、教育上享有哪些特權?

至於王府的官員、侍衛,清廷規定:親王設長史一人、一等護衛六人、二等護衛六人、三等護衛八人、四品典儀二人、五品典儀二人、六品典儀二人”,共29人;郡王設長史一人、一等護衛六人、二等護衛四人、三等護衛五人、五品典儀二人、六品典儀二人,共20人。以下的貝勒設14人,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亦設有府屬官員若干名。

宗室王公還有太監,早期未定數額,聽憑王公自用。嘉慶四年,一度作了限制,規定親王準用七品首領太監一名、太監四十名;郡王準用八品首領太監一名、太監三十名;貝勒準用太監二十名;貝子準用太監十名;公用太監八名。這一規定實行不久,到了嘉慶十年又更定,取消了限制,聽憑王公自行使用。

八旗王公皆有俸祿銀米。順治元年十月,定王公俸祿,攝政王歲俸三萬兩,輔政王一萬五千兩,親王一萬兩,郡王五千兩,貝勒二千五百兩,貝子一千二百五十兩,鎮國公、輔國公六百二十五兩。王公的俸銀與文官俸銀相比,遠遠超過了文官俸銀。

清代宗室王公在政治、經濟、教育上享有哪些特權?

以文官正一品、從一品的大學士及六部尚書論,每年支俸一百八十三兩,柴薪銀一百四十四兩,總數為三百二十七兩。如果大學士加有宮保銜,每季增柴薪六兩,總得算起來,也不過是親王俸銀的3.3%。

順治十六年規定,王公俸米,“視其俸銀,每一兩給一斛”,即親王歲領俸米一萬斛,郡王五千斛,其餘照次數遞減。而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每年只領祿米十二石。可見,清廷給予八旗宗室王公的俸祿時非常優厚的。

有的王公還特蒙恩寵,年支雙俸,或每歲多支俸銀若干兩。如雍正三年,皇帝以怡親王允祥“總理事務謹慎忠誠”,年加俸銀萬兩。道光八年,因儀式親王永璇是道光帝之伯父,每年加賞俸銀五千兩。咸豐十一年,慈禧太后以恭親王奕訢在辛酉政變中立功最大,“賞食親王雙俸”。光緒五年,慈禧賞醇親王奕譞食親王雙俸。

此外,宗室王公擔任各種官職,還可以領取俸銀祿米,宗人府所設宗令、宗正等皆有宗室王公擔任。例如,光緒三十三年,宗令禮親王世鐸,每月津貼二百兩,一年就得二千四百兩。宗正肅親王善耆,每月津貼二百兩,宗人順承郡王訥勒赫、貝子溥倫,皆為每月津貼二百兩。


清代宗室王公在政治、經濟、教育上享有哪些特權?

八旗王公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特權

清帝以皇子王孫是天潢貴胄,所以非常重視對他們的培養與教育。大學士嵇璜在《皇朝文獻通考》的總論中說:“我朝龍興東海,人文蔚起,屬在天潢,莫不稟資卓犖,應運而生,當國學未興之日,諸貝勒子弟即奉讀書習學之諭。迨天下一統,禮教修明,即建宗學,設教習等官,使宗室子弟鹹涵泳於禮儀道德之途,聯繫乎文事武功之備,列祖列宗厚叫培養,時申告誡。”

這段話雖然是宣揚清帝的聖眷隆恩,但大體上還是符合歷史實際的,清代皇帝對宗室子弟的教育、學習,確實十分重視。

早在入關之前,皇太極就以二貝勒阿敏棄城而逃與明軍死守大淩河的事情相比較,認識到貴族子弟讀書識禮的重要性,於天聰五年閏十一月初一下諭:“朕令諸貝勒、大臣子弟讀書,所以使之習於學問,講明義禮,忠君親上,實有賴焉……”

皇太極在這道聖諭中,講明瞭責令宗室子弟入學的原因和目的,是要他們讀書明理,以忠君親上,為朝廷盡忠。這也是入關以後清朝各代皇帝重視教育的目的,是興辦宗學、諭令宗室子弟努力讀書的基本指導思想。

順治九年,宗人府等衙門會議上奏,請於各旗設宗學。未封爵位的宗室,年滿十歲以上,俱入宗學。親王、世子、郡王,選用滿、漢官個一人,講論經史。貝勒以下,亦勤加講閱。順治帝下旨,採納此議,令每旗設滿洲官教習滿文,至於漢文的教習,聽從其便。

清代宗室王公在政治、經濟、教育上享有哪些特權?

對於皇子的教育,清代皇帝更為重視,特色上書房,年滿六歲的皇子,皆須入上書房讀書。禮親王昭槤在《嘯亭續錄》中記述了皇子上學之制說:“皇子六齡,即入上書房讀書。書房在乾清宮左,五楹,面向北,近在禁御,以便上稽察也。……定製,卯入申出,攻五經、史、漢、策問、詩賦之學。”應該說,清代重視八旗宗室王公子弟教育的政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尤其是清代的皇子,整體素質較以往任何朝代都要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