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正热播的电视剧《安家》和现实中的房产中介比较,怎么样?

一斗米之力


由安建执导,孙俪、罗晋、张萌、王自健、田雷、孙佳雨、杨皓宇、张晓谦、王艺哲等自带笑点萌点实力派演员,主演的都市剧《安家》于2020年2月21日正式开播。

讲述了年纪轻轻的房似锦,已是安家房产中介公司的金字招牌。她在上司翟云霄的授意之下,临危受命到静宜门店与徐文昌共同担任店长的故事。

房似锦空降门店第一天,就把安家静宜门店情况摸得清清楚楚。反观隔壁两家竞争对手,在店长带领下喊口号做早操就气不打一处来。

经过几日相处,房似锦跟店内员工也有了个大概了解。不了解还好,这一了解可算是惊掉众人下巴。安家上海静宜一个小小门店,竟是卧虎藏龙老中青一代什么人都有。

有50高龄的当地人爷叔谢亭丰,销售向来都是喜欢年轻有活力的员工。房产销售更是如此,像这种高龄老油条小职员房产销售,只要业绩差点分分钟会给淘汰。

谢亭丰能在店里待这么久也是奇迹,因为就算谢亭丰愿意只拿底薪干活,公司也还不愿意养一个高龄普通职员,这都是职场宣而不语的潜规则。

有混吃等死漂亮美眉朱闪闪,作为一个房产新人入职已经两年零三个月一单都没开。这种员工放在现实中,无论是哪个房产公司都是绝不能容忍的。

更别提朱闪闪在门店只是充当吉祥物的作用,发传单不会、找客户也不会、什么都不会只会在上班时间打扮聊八卦。房产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店长能包庇属下这么久还不被撤职也是活久见。

小职员朱闪闪职场硬气生活更硬气,两博士一起奋斗都买不起一套大点的房子,她竟然能靠房产中介底薪在上海生存两年多,还动不动就要买香奈儿确实了不起。

啥时候房产中介底薪都能让人衣食无忧了,怪不得有985名牌大学毕业的小职员也在店里工作。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鱼化龙,虽说是公司总部刚派过来历练不久,但是这会不会有点大材小用啊。

现实生活中,房产销售一直都是秉持人海战术。入职门槛也比较低,985高校人才干房产销售还是很少见。少见不代表没有,房店长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就说明了一切。

为了能让宫蓓蓓医生买到合适的房子,房店长一人搞掂毛坯房装修设计包找人精简装修好。

啥时候房产中介这么厉害,都能全程一条龙服务啦,购房者再也不用为毛坯房装修操心直接拎包入住。

房产中介要是都有这本事,还不如去开一家装修公司给自己当老板。房店长确定是开外挂房产中介无疑,难怪敢放出豪言没有她卖不出去的房子。

现实生活中,房产中介真没有像电视剧中那么高大上,大多数销售都过得不容易也没有影视剧说的美好。

《安家》存在着夸大事实的成分,打着给房产中介职场的旗号,实则是一部嬉笑怒骂的职场喜剧。把它当作茶余饭后消遣的影视作品就好,就像武林外传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客栈里。

房产中介确实有可能带你走上人生巅峰,但是这个行业要面对的困难也非常多。每天早上空喊口号那两家房产中介更像是真实的生活状态,并不是说入了房产中介这行钞票房子男朋友不久将来统统都会。










小登忠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本人也是中介。我来说一下我感觉现实跟电视里面的不同点吧。 第一点、在现实生活当中,店长不会跟业务员去抢客户。店长更多的职责是帮助业务员搞定他搞不定的客户。 第二点、感觉卖房太简单了,一套那么大标的的房子就看那么一两次就成交。 第三点、现实生活当中没有中介会去把一套十几年没卖掉的房子,进行二次装修拿去卖。房子都不是他的根本得不到授权。 第四点、我做了这么多年,中介都没有看到过一个人,做了两年一个卖单没开过一个租单也没开过。 这是不同点。 那也有相同点。就是一个门店的业务员,例如娄山关开一个处女单,所有的同事都为他高兴, 为他庆祝。 这个很多店都是这样的 ,总体来说,我个人感觉这个片子还是不错的。





东坑巨子


安家

为了骗房似锦的钱告诉他爷爷没死

让她马上打钱,房似锦把仅有的5万都给他妈了

回来后发现爷爷死了,他妈妈没给爷爷治病

生气责备他妈为了钱什么都干的出来

小时候她妈妈要给房似锦扔井里

被爷爷救了

现实当中不会这么严重










天下闯闯


我是芝芝,在三亚从事房地产经纪行业7年。作为一个房地产经纪人,我从自身从业的经历来聊一下。

首先,安家中的中介,赚钱比现实中的简单多了。客户好多都是主动找上门,一个单子也跟不了多久就有成交了。而实际上,我们的客户,很多都是只看房不会立即买房的,带看几十组客户中,可能才会有1-10个准客户,再从中有0.5-1个客户成交就很不错了。

其次,安家中的中介,佣金都收的挺多。实际的中介行业,经常会碰到客户要求打折的,佣金收不齐是很常见的事情;

第三,中介行业,每个从业者背后都有很多艰苦和辛酸,安家里的和现实中的人物出生背景也许会有偏差,但基本反应的背后社会现象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理解、真诚相待,才会越来越温暖,处处都是家。中介从业者,也是有道德有感情的普通人。

最后,希望人间处处充满爱。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芝豪宅


《安家》热播,观众被分成了明显的两派,一派说假,一派说,挺真实,特别贴近现实生活。

主要是国产剧里穷人日渐稀少,忽然在其中出现一对买不起房的博士夫妇,群众一下觉得:啊呀,太接地气了。

但是真正买过房的人,对着里面的房产中介,越看越不是滋味。《安家》跟《深夜食堂》一样,买了日剧版权,原来的名字叫《卖房子的人》,原版则是《卖房子的女人》。女主角是一模一样的铁面无私型,但原版里女主的定义本来就是个怪人,一个完全不介意世俗眼光的人。日剧里经常出现犹如漫画角色一样的人,只要不妨碍别人,并且表现出超高的职业精神,就能获得别人敬重。

但国内的中介,怎么可能搞这么古怪呢?原版女主角和孙俪饰演的女主角,有个最大的区别,北川景子说话中气十足,没一句废话,一到公司把每个人的上月业绩报了一遍,所有人销售额从一百多万日币,最高到六百多万。最后说出自己的销售额,上月业绩为1518万,然后揽下最难卖的一套山坡房,放出名言:没有我卖不掉的房子!

孙俪饰演的房似锦,从进门开始说话就透着一股软绵无力,无精打采,神情是干练的凶的,但那一口气出来就跟后宫里刚被人暗杀不成,还揣着口气的皇后一样,她要报仇雪恨,但是使不上劲……

这种房产中介有吗?

我没见过。

当然有也不奇怪,你看好多中介都说,《安家》描述的就是他们的真实情况。中介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忘记了自己做中介到底干嘛的?

我第一次看二手房是在五年多前,那时候孩子还小,准备在市中心买套老破小学区房。当时跟着中介去看了无数又小又破又糟心的房子,那时上海的房子完全是卖方市场,特别是学区房。一套三十平米以内的房子,通常要价在一百五十万到两百万,还不是特别好的对口小学,只能勉强对口到一个普通的区重点。

买房子的人和中介都很卑微,穿着鞋套走进老破小垃圾堆一样的房子,里面总有个老大爷拿着手机给你看:看看,今天几十个电话找我,你们中介要卖就赶紧卖,我现在一口价绝对不会还,不诚心的人你就不要带来。

中介和我在房子里谦卑地笑笑,爷叔是个狠人,挂牌180,迅速调整成一口价208万,还十分慷慨地表示,他用了几十年的空调和冰箱,都可以无私送给下一任。

当时我对中介的印象是,真不容易,那是个挂着两块高原红,一脸淳朴的西北男生,可能刚刚开始闯荡社会,拿到的房源都是硬骨头。

那一年很关键,如果你在那一年买了房子,算是赶上了房市飞速增长的末班车,过了那一年,手里没房的人,要想买房子,别管你是硕士还是博士,都有点像痴人说梦。

上海的二手房交易市场,置换,是最重要的一个词。

所以当海清饰演的博士孕妇,跟同样是博士的老公,唠叨为什么我们都是博士,连一套房子都买不起的时候,我一点都没生出同样的唏嘘。

有一种人,虽然很优秀,但一直没买得起房,因为他从十几年前能咬牙买房的时候就相信,房价会跌的。每次房价飞涨,他都是那个坚定局势马上会改变的人。

博士为什么买不起房?因为她买房的思路不对。第一,她放着卧室全朝南,完美户型的房子不要,要了一套过道房。朋友,你还打算一辈子在阁楼看星空吗?住在上海的人买房子,从来不会考虑买一套定终身的房子,从老破小开始,你才有了立锥之地,可以慢慢换到两居室,三居室。第二,肚子都那么大了,还执着地看了一年房子,她真的不考虑房价在一年内涨了多少吗?要知道完美的房子从来都是没有的,但好出手的房子是要拼手速抢的。

第三,这对博士夫妇买房最大的bug是,他们好像一点都没考虑二套房首付70%的问题。两人都有上海户口,稳定工作,公积金,一天到晚嫌房价贵,你们为什么不假离婚一下,一个人净身出户,去买一套只需要30%首付的房子?话说我有一对朋友夫妇,想要这么买房,绞尽脑汁在民政局门口想假离婚的借口。结果进去工作人员十分拎得清,开口就问:是为了买房子吧?

一个日本的中介,可能需要从客人的情怀出发,因为日本买卖房屋章程相当规范,为了卖豪宅,中介要穿着客户喜欢的爱马仕去拉关系。但是一个中国的中介,你搞这些诗和远方干嘛?

房子不等人,好房子更不等人。

而买房子的人,首先要弄到一张房票,怎么才有上海买房的资格?有的中介会建议你,去韩国留个学,半年后回来就可以申请上海落户。有的中介深明大义,还提供结婚服务。

其次中介市场良莠不齐,你一定会遇到几个坑你一把的中介,也会遇到几个深感优秀的中介。

有油头粉面型中介,一开始就能把任何事都揽下来,你说想要首套房利率,他说这个容易得很,你说房子还不错但是价格不满意,他说这个肯定能谈下来。我曾经看过一套不错的房子,但产权十分复杂,是一个外国人和他的上海女朋友一起买的,后来外国人跟女朋友分手了要回国,把这套房子在朋友那里做抵押,套现一笔钱走了。于是产权里出现了三个人,中介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你要看中明天就让老外飞回来。我又找了另一家中介,问这套房子的情况,这家中介明确说:这种产权不明晰的房子,他们没办法做。

也有让我觉得十分钦佩的中介,前两年跟朋友去看房,中介小伙子一看就思路十分清晰,去的路上首先告诉我们,这一片区最近两年房子的涨幅,小区之间的差价是怎么导致的,之所以交易不火爆,原因是没有好的学区,但优点也是有的,房子新,大,属于改善型住房。你听着他侃侃而谈,就觉得赏心悦目,碰到一个思路清爽的中介,其实挺不容易的。

更厉害的,是那种平常花了大心思在业主和保安身上的。你看过小区里的某户型,觉得不是很满意,中介告诉你,有个相同户型的也是他卖掉的,但是人家现在改造好了,整个房子利用率非常高,要不我打个电话问问能不能去参观一下?你说不要了吧,多麻烦啊。中介笑着说:没事,我跟这个业主很熟的。这时你就想,啊,这个中介跟上一任客户这么好,应该还不错吧?

你前脚刚跟着某某中介走出小区,后脚就接到电话,其实那个小区还有两套房源,要不要也去看看?

看房后合同一签,这集故事就结束?那是日本故事,上海的买卖二手房,从定金到首付到贷款,再到真正的交易,这中间还有无数大小波折呢。

只要你经历过一次买房卖房,就知道故事精彩得很,并不是那些浮于表面的“我为什么买不起房”和“没有我卖不掉的房子”。

如果想在上海看星星,据崇明岛网友证实,那里的星空还算清楚明亮,可能是全上海最适合看星星的地方。


小小黑格子


第一,店长不会和员工抢客户,这点有点过

第二,装修房子再卖,这种没有见过,根本不会批准装修房子,也没有那么多的钱敢去装修;

第三,客户不会被牵着鼻子走的,比如过道房,是顶楼,夏天热冬天冷,偶尔会漏雨,我不相信客户没有考虑这些。很多不利因素,客户都得综合考虑,而不是因为一个可以看到天空的窗户而决定要买。或许电视不能体现太细节吧。

第四,卖凶宅,一般买凶宅是因为便宜,也不会那么运气好,正好碰上专门买凶宅的,这也是剧情需要吧。

第五,房源范围大,哪里的房子都可以卖,都卡可以租,房源能有那么多吗?尤其是二手房,一般都是管一个片区,太远也没有能力去涉及。

第六,新房佣金是开发商出而不是客户出,这里都是客户出

第七,现在都不会死缠烂打,不分昼夜给客户打电话,容易被拉黑和投诉。

第八,客户不会一次性把需求都告诉中介,也有的不会真的把预算告诉中介,这个其实是个大难点

还有很多,不吐槽了,电视嘛,传递的就是一个奋斗,一个全能儿,只要努力,只要专业,都不是问题。难度其实比电视体现的大多了。


泽橄榄而依桐


不说《安家》和现实中的中介有什么区别,这里列举一下生活中的一些亲身经历,大家大概就明白了

1、提供虚假房源

提供虚假房源是最为常见的套路。无论网上挂的信息描述房产价格有多低、面积有多大以及装修有多好,看到这些信息不要高兴的太早,如果你信了,那么你就是在被套路的路上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相信了,那么就会打电话过去咨询,而中介往往都会告诉你没有这个房源了,不过还有一个差不多的房源,价格条件方面都差不多。于是你信了,然而当你去了就会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

2、避免买主与房东直接接触

购房者看中房子后,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无论怎样中介都不会让你与房东接触,所有的事情他都会说全权替房东处理,还说房主在外地,让你交定金。然而,等一切敲定了之后,这时你的定金已交了,那么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中介费出来,并要求你交纳。

因此记得交钱之前一定要跟房东见面,最好当面敲定所有事宜,这样才能避免中介在其中放套路。

3、费外收费

有些中介公司收费标准不透明,普遍收取“贷款服务费”,但如直接在银行办理贷款并无此费用。一些二手房中介以拒绝办理过户或扣押房产证为要挟,过户前恶意提高服务费。此外,一些中介机构还利用市场垄断地位,联手提高中介费。

4、真假客源查看销控

购房者有时候会发现某些楼盘售楼处十分火爆,于是产生了“再不买,房源就没了”的压力或者“这么多人都买,这个楼盘应该不错”的紧张感。其实很多楼盘都会雇佣一些兼职人员到场,营造售楼处看房人多的假象,所以有一些售楼处有很多年纪稍大的叔叔阿姨。


就以上这些吧,我觉着或许太过于现实了,《安家》里肯定是不会出现的,但是这才是真真正正存在的,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青柠快看


大家好我来说下我的观点

1:安家这部剧刚播出评论就炸了,最大的吐槽就是该片脱离了生活实际,剧中孙俪饰演的房似锦把一套超级奇葩的户型顺利的卖给了妇产科医生龚蓓蓓,前提还是这个房子被房似锦装修过的。

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有中介对于房屋特定用户所进行全面装修再出售给对方的呢,这是不可能的事,假如对方不买单,那么那么大的损失装修费用可不是一笔小的数目。

2:看房子的时候房似锦坚持让龚蓓蓓一人看房,然后再带她老公看房,现实生活中可不会有这么要求客户的,现实客户看房就好像祖宗一样供着,而且看房无数的龚蓓蓓就被房似锦的几句仰望天空跟诗和远方就搞定了。这也太理想主义了吧,现实生活中买房不可能那么轻易草率的吧。

3:房似锦的一句话很现实:我们只是帮助客户下决心,必须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用户痛点,才能一击而中。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买房是任何一个家庭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是高昂的房价让多少人止步了,除了那种土豪除外,人的需求总是很多. 面积,地段,户型,价格,周边配套等一些,现实中好房子多的是,关键看自己的钱包鼓不鼓,有多少新成婚的家庭为了一套房子花上了三代人的资金。

一栋楼里面的房价有很多等级,朝向,楼层,户型,面面俱到不太容易做到的,只是解决了最刚性的需求,因此(帮客户下决心)说的很现实啊。很多。

4:房似锦的做法看起来太过于功利性了,有些冷血,但现实生活就是这样,但是像徐姑姑哪样为对方着想的中介反而太少了,现实生活中的中介就是这样。

5:通过房似锦卖出的第一单房子说下成交的主要几个手段:只说客户需要的方面,片面的夸大房屋的优点,对于缺点避而不谈,(房似锦对龚蓓蓓就是用的这一招),

再就是利用托,熟人和邻居等等能用上的一切关系,造成房屋很紧缺的假象,营造购买的氛围,让客户感觉捡到了宝,(房似锦对严叔看房就是这样)

还有就是一旦发现对方有买的意向,立马催促其交定金,签合同,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比如严叔签合同的时候,儿媳妇就提出了要加上自己的名字,这时候心软的徐姑姑就提议老人首付一半,按揭一半,而房似锦呢就希望对方全款买,以便于龚蓓蓓的那一单顺利进行,就片面的说按揭利息要比全款的多出一百万,需要卖八十万个包子才能挣回来,这一下把老人吓的不轻,立马签了合同。

最后总结一下,买的不如卖的精,为什么呢?双方的信息量不对等,买方不知道底价,而卖房知道的信息量就很多,你只有买房了,他才有钱挣,肯定想方设法让你买。所以蛮遇到一个靠谱,有良心的中介是很幸运的事。






妍邦影视


我就是只看了孙俪卖给海清饰演的那个医生的房子的时候那段,孙俪带着她去看房,就那一段,我说下自己的感受,因为我也是在前段时间买了房子,看了有一年,才买的。我觉得就是当时那个情景,孙俪的态度以及专业度,我真的很认可,就是我看了大概有50套房子,打过交道的中介也是30几个,没有一个能够到达她的水平不说。就是感觉带我看房的中介真的是有点太低级了,专业性不说,对于房子的了解程度基本都差不多。

一上来就问你照着多少钱买,你大概能掏多少首付,给我感觉特不舒服,最起码你是不是应该问个地段啥的,是买两室还是三室,总之我遇到的中介估计都是一个培训模式出来的,都是这样。

往死里抬价,这是最要命的。这个不过我碰到的不多。最要命的是那种,刚入行的,都闹不清你是不是刚需之类的,就给你找一大堆不合适的房子。白浪费时间。

不过,肯定买房子慎之又慎,多看看没坏处的。怎么说呢,感觉他们卖房子都不走心,做事情也是马马虎虎,有的时间长了,经验老道,就飘了,总之,感觉不太好,经过自己长时间大量的看,研究,找到合适中介,后来还是买到合适的房子了。


澋宋


直接抛结论:真实的房地产中介跟戏里的真的不一样。

1、真实的房地产中介远比电视剧里的辛苦和残酷

在电视剧里,店长让经纪人去派传单,经纪人都觉得很反感。但现实生活,这些工作是经纪人每天必备的工作,而且大部分都是自愿去做这些辛苦的工作。有绩效的压力、有个人生活的压力、有领导的压力,这既是经纪人的家常便饭,不去做就没有客户,没客户就没有成交的机会,没有成交就要吃土了。

虽然现在国内大多房产中介都标榜自己有底薪,而且还不低,对不起,实际情况是底薪和按提成绩效算工资,哪个高按哪个支付给你,而且无责底薪是有期限的,期限已到对不起,你可能不适合这份工作。没有真正养你几年不开单,拿着底薪混日子的。

类似吉祥物:朱闪闪这种,入职2年业绩还是零,天天领底薪的还活的悠然自得的肯定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刚入行的经纪人,吃住的费用都是个问题。哪敢随便拒绝领导的要求,都是主动去想办法做事。

正常来说,刚入行的经纪人,每天至少要打200通电话、找到3个意向客户,做10条网经,可能还要出去踩几次盘、带几个客户。有时候一张单,经纪人要跟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接到客户到带客看房再到谈判,可能都已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成交之后还要帮助客户办理过户、网签、按揭等一系列的工作。

能够成交收到佣金还好,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前功尽弃,经纪人一分钱都拿不到,只能自我安慰。能熬下来的经纪人业绩都不差,熬不住的也就自己离开了。一间门店一年能有40%以内的人员流失率已经是非常优秀的门店了。

做了三四年以上的资深经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户群体,平时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每个月都有业绩。房地产经纪人的收入呈现明显的“二八原则”,20%的人可以赚到钱,剩下的80%要么继续努力耕耘,要么离开这个行业。

2、中介人员很难介入装修改造

安家中房店长凭借针对性的房屋整体装修,凭借自己的口才,化劣势为优势,辅以“诗和远方”,让最挑剔的客户下定决心“买它”!也顺利卖出了这套挂了十年都卖不掉的房子。

但实际装修是个线下作业很重的工作,依靠专业性很强的工长和作业流程,经纪人很难会自主变更参与装修改造设计之中。

装修是一场持久仗,而不是靠中介人员的一厢情愿来实现,试想一下,万一房店长没有推销成功这一单怎么办呢?为了下一个客户拆了重新改装么?

3、同门店内撬单是不存在

《安家》剧中房店长翘了店内同事的单子,还翘的这么明显,这如果在现实中,肯定会被开除的。尤其像这种连锁机构的中介房产公司,对于这方面管控是十分严格的。

目前业内比较流行的就是:ACN合作网络(Agent Cooperate Network,经纪人合作网络)。是指在遵守房源信息充分共享等规则前提下,同品牌或跨品牌经纪人之间以不同的角色共同参与到一笔交易,成交后按照各个角色的分佣比例进行佣金分成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共生经济在居住服务领域的首个落地模式。

这个的核心在于把整个服务链条细化,然后根据不同人在各个环节的贡献率进行分佣,从而使分佣机制趋于均等化。

例如在一单交易中,有“房源录入人”、“房源维护人”、“委托备件人”、“房源钥匙人”、“房源实勘人”、“客源转介绍”和“客源成交人”等角色,合作网络中的经纪人可以通过任一个环节的贡献最终获得收益。

这种的好处在于: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降低内部恶性竞争,推动良性竞合;3)促进精细分工、人才沉淀。4)提升服务品质,消费者受益。

4、中介行业的管理层真的没那么风光

《安家》剧中从北京空降到上海做店长,同一个城市、同一个行政区域的市场情况都不一样,更何况跨城市呢?这些在店长层面很少见,更高级别的城市管理者倒是可能会存在。剧中的空降店长房似锦演出了上市公司CEO的霸气,铁腕管理者的典范。但实际中真实的中介店长,其实是当爹又当妈,生怕自己的业务员出现什么问题。

房地产中介行业是拿业绩说话。管理者自己没有什么业绩,是没有资格去管理他人的。很多门店的业绩是靠几个资深经纪人的业绩来维持,久而久之,这些资深经纪人就会有懒散的心态。这种懒散会影响团队其他成员。

店长不敢轻易开除他们,如果店长不能平衡门店的状态,很容易被一些老油条拉下水。一旦把这些资深经纪人赶走,这些资深经纪人会立马走进旁边的门店,成为这个店长的对手。

店长是最难做的岗位,哪有那么多光鲜亮丽,都是责任和压力。

现在很多中介公司都在做股权改革,店长占有一定的股份。有点类似于阿米巴模式,店长作为股东需要按照比例自负盈亏。这种模式没有晋升障碍,也不存在店长压榨经纪人,只要经纪人自己有能力达到经营门店的能力,可以晋升合伙人。这种方式是最能激发店长和经纪人的激情。

总结一下:

《安家》这部电视剧还是挺有意义的,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介、认识中介。

里面的一些销售技巧确实值得现实生活中的房产销售学习;房产中介真的没有那么可怕,大部分中介都是真诚地帮助客户解决各种房产问题。

真实的中介更加辛苦,行业竞争也更加残酷,但哪个行业又不是呢?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电视剧存在剧情设计的必要,有些情节过于巧合或者戏剧化,不必当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