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国之江苏:无锡,是因为无“锡”吗?

无锡地名来源有二,个人倾向于第二种:《越绝书》有春申君黄歇“立无锡塘,治无锡湖”的记载。又因唐陆羽《惠山寺记》载:“山东峰,当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兴,锡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郡。”近有研究认为系古越语地名,意为“神鹊”。大意是此地原产锡,而后来却不再产锡,故名无锡;又说是古越语地名,简称锡,别称梁溪。

无锡是江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末年。

前11世纪末,公亶父长子泰伯为让位于三弟季历,偕二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筑城立国,自号“勾吴”。今无锡有泰伯殿堂。

地名看中国之江苏:无锡,是因为无“锡”吗?


商末,周灭商,因泰伯无子,周武王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分封泰伯的后裔周章少子为安阳侯,今惠山区阳山又名安阳山。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国灭亡吴国,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国灭越,无锡属楚国。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秦始皇派王翦驻守无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无锡县,属会稽郡。王莽新始建国元年(9年),改名有锡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无锡县。三国时,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今常州)。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今常州)。唐代,无锡属江南道之江南东道。

宋代,无锡属于两浙路常州。南宋时两浙路分为东西,无锡隶属于两浙西路常州。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城而治,均属常州府。宣统三年(1911年),推翻清朝统治,锡金军政分府成立于原金匮县署,辖原无锡、金匮两县;同年5月,撤销锡金军政分府。

民国元年(1912年),锡、金两县合并复称无锡县,属苏常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苏常道,无锡县直属江苏省。民国二十三至二十六年(1934—1937年),为无锡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抗日战争期间,无锡四乡先后建立中共领导的锡北、锡东、太湖、武南、澄西等抗日民主政权。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分无锡为无锡市、无锡县,市、县同城,无锡市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

地名看中国之江苏:无锡,是因为无“锡”吗?

1949年,无锡县城区及近郊设地级无锡市,后武进县马迹山地区划入,实行市、县分治。无锡市属苏南行署区,为苏南行署区驻地,下设城中、城东、城南、城西、城北5个区,并辖无锡县。1951年10月,城中、城南、城西、城东、城北5区调整为第一区至第八区。1952年7月,第七、八区并入第六区;同年11月15日,苏南行署区与苏北行署区合并为江苏省,无锡市由省管辖,无锡县划归常州专区。1953年2月,常州专区撤销,江阴、宜兴、无锡3县划归苏州专区。1955年7月,第一区至第六区分别改名为崇安区、工运区、南长区、西新区、北塘区、郊区。1956年2月,宜兴县由苏州专区划归镇江专区。1958年6月,崇安、工运、南长、西新、北塘5个区合并为崇安、南长、北塘3区;同年7月,无锡县由苏州专区划归无锡市;郊区撤销,并入无锡县。

1960年,设无锡市太湖区。1962年9月,无锡县划归苏州专区。1965年4月,无锡市太湖区复称郊区,全市辖4个区。1968年3月,无锡市崇安区更名为崇武区。1970年,各专区改称地区,无锡县、江阴县属苏州地区,宜兴县属镇江地区。1978年8月,无锡市崇武区复名崇安区,全市辖4个区。1983年3月,苏州地区无锡县、江阴县与镇江地区宜兴县划归无锡市,全市辖4个区、3个县,下设121个乡、9个镇、25个街道。1987年4月,江阴县改市;同年12月,以马山镇、马圩地区为主设立无锡市马山区。1988年3月,宜兴县改市。1995年6月,无锡县改置锡山市。

2000年12月,分锡山市为无锡市锡山区、惠山区;无锡市马山区、郊区和原锡山市的9个镇合并为无锡市滨湖区,全市辖6个区,代管2个县级市。2001年12月,无锡市滨湖区广益镇划归崇安区,扬名镇划归南长区,黄巷镇、山北镇划归北塘区,全市辖6个区,代管2个县级市。

2015年10月,撤销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合并设立梁溪区;设立无锡市新吴区,将无锡市锡山区的鸿山街道和滨湖区的江溪、旺庄、硕放、梅村、新安街道划归新吴区管辖。

地名看中国之江苏:无锡,是因为无“锡”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