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科研人的 9 個習慣

高效能科研人的 9 個習慣

做科研可以說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大多數情況下,你需要同時進行多項工作,趕截止日期,處理事務性工作等等。那麼,怎樣才能迎難而上、保持高效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討論一些習慣,這些習慣能讓你的科研人生變得更加輕鬆,並且幫助你成為一名高產高效的科研工作者。

設定目標

如果你能設定一個明確且現實的目標,那麼你就成功了一半。不論是短期還是長期的奮鬥,設定目標都能為其指明方向。同時,它還能讓你明確你努力究竟是為了什麼,從而讓你保持前進的動力。

以下是設定目標和實現目標的一些要點。

  • 設定SMART目標。根據SMART目標管理原則,你的目標應該具有明確性(S)、可量化性(M)、可行性(A)、相關性(R)和時間約束性(T)。請從這些方面來評價你定的目標是否是恰當的。
  • 目標要細化。把目標細化大有裨益,因為這樣你能夠更方便地管理那些較大的目標。同時,在完成每一個“小”目標之後,你都能獲得持續的成就感。
  • 跟蹤目標進度。定期檢查你的表現和目標,這樣才知道你是否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修正。
  • 找個監督夥伴。有了這樣的夥伴,你就能向其分享你的具體目標和進展,從而走上正軌。在理想情況下,這個人可以是你的同輩或是和你有著共同目標的人,這樣一來你們還能互相督促激勵。

凡事有條理

如果你經常問自己“怎麼一天又過去了?”,那麼很有可能是時間在推著你走,而不是由你管控著自己的時間。當然,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確實每一天都會有很多日常工作要做,像是要取得科研進展、趕文章進度、掌握領域新動態、和合作者通信等等。但是,真正能夠幫助科研人員完成任務的是他們工作的條理性。有了條理,才好一心多用、抓好重點而確保無所遺漏。

為了更高效地做科研,你可以從以下方面對工作進行條理化。

  • 每日工作。給每一項工作都分配一天中某段特定的時間。例如,你可以在某段時間裡寫論文,這段時間可以是清晨,也可以在晚上,只要你覺得是有幫助的都可以。同樣,你也可以把行政性的工作放在人比較懈怠的時間段,例如像午飯後的時間。
  • 數據管理。推薦使用數據管理工具來記錄數據,你還可以通過文獻管理軟件或帶註釋的參考文獻保存有用的文章和引用數據。對研究資料進行分類管理,這樣,你就能對它們瞭如指掌,做到隨用隨取。
  • 通信管理。在收件箱裡創建文件夾,並對不同種類的電子郵件分配不同的規則,這樣你就能更方便快速地讀取或回覆郵件。

時間管理

不論是對於研究項目的良好運行,還是對於研究者的總體幸福感,有效的時間管理都至關重要。如果你不能較好地管理時間,很有可能會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壓力山大。長此以往,這甚至會導致職業倦怠。此外,其重要性還體現於只有做到了有效的時間管理,你才能在實驗室外真正獲得自己的個人生活。

管理時間的第一步是記錄時間。安阿伯市密歇根大學的生態學家梅根·達菲曾說:“要管理好時間,首先要知道時間都去哪兒了。”達菲女士她從做博士後開始記錄時間,她當時就發現自己把很多時間都用在了刷新聞上。一旦知道時間都用在了什麼地方,你就能決定哪些事情可以繼續做,而哪些活動需要終止或者要控制一下了。

為了完成必需的任務,你可以採取以下這些策略。

  • 設置優先級。設置優先級能讓你聚焦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你可以利用像優先級矩陣這樣的工具,基於緊迫性和關鍵性這兩個標準,來確定你的工作重點。
  • 批量處理某些工作。郵件不要來一封,讀一封,回一封,請用某段特定的時間來完成這項工作。
  • 儘量外包或委託完成某些工作。這樣,你才能為你真正喜歡的事情騰出時間和精力。

保持消息靈通

科學進步日新月異。只有隨時瞭解工業和研究領域中的最新進展,你才不會落後於人。保持消息靈通還能帶來一些新機遇,像是找到好的合作伙伴,發現有助於研究的信息,瞭解基金申請的新途徑或是參加某個學術會議。只有保持消息靈通,科研工作者才更有力量掌控局勢。

但是如何才能在繁忙的日程中找到時間閱讀相關信息呢?除了以上推薦的時間管理技巧,還有以下這樣一些建議。

  • 積少成多。每天花一點時間來了解相關的新聞和信息,就算只是茶歇時短暫的十分鐘也可以。常言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學會速讀。速讀讓你不用深究就能快速明白一段話的主旨要義。這樣,你還能迅速識別出真正相關的信息,這對於信息爆炸的當下來說尤為重要。

保持前瞻性

前瞻性是指通過超前思考來保持先機。

這意味著對所有的研究需求都要進行深入思考,並確保這些需求能夠得到及時的滿足。這還意味著要預先設想研究項目最終可能要面臨的各種挑戰,例如獲得某個必要許可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所拖延。此外,還要準備好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有時,這還意味著要有一個備用計劃,這樣即使先前的計劃失敗了,你還能執行新的行動計劃。

前瞻性還能有助於文章的發表。在寫文章之前,你應該確定目標刊物,這樣能節約時間,並能儘量讓你的文章貼近該刊物所需的風格。你還應該提前知道刊物的審稿過程和撤稿規定,這樣就算遇到破天荒的拖延情況,你也能很好地應對。你甚至還可以準備好一個備選的同行審稿人名單,這樣,就算期刊編輯他們自己沒能找到也沒關係。

最後一點,前瞻性對你的事業也大有裨益。例如,如果你能預測到某種技術或方法在未來可能成為標準的做法,那麼從現在開始,你就應該著手學習那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了。

搭建人脈

雖然說做具體的科研一般都要在實驗室,但是其實科研的很多方面都發生在實驗室外。不管你是哪個層次的研究者,建立實驗室外的科研人脈網都相當重要,原因有以下這些。

  • 它能帶來科研新可能。和其他科研工作者會面並瞭解他們所作的工作,這樣能開闊你的視野,還可能會給你自身的科研帶來新的見解和思路。
  • 它能提升科研可見度。與他人分享你的科研內容,能夠讓其被更多的人所瞭解,給他們帶來益處,這也是科學發展的基石之一。
  • 它能通向科研新機遇。你現在建立的人脈可能變成你以後的科研機遇。正如墨爾本拉籌伯大學科研影響力研究中心的高級協調員韋德·凱利博士所說:“我能拿到(我)這份工作的原因就在於我過去一直都在努力建立我的人脈網,他們樂意幫我,也願意跟我分享有關工作機會的信息。”
  • 它能促進科研親密度。不論是好是壞,一個人經歷的分享總能引發人們的共鳴,還能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變為可能。

當然,建立科研人脈網耗時費力,但是當今技術的發展使它變得方便多了。現實世界中的聯繫當然更為理想,但是,即使是通過問答論壇或是社交媒體平臺建立的虛擬世界人脈,也可能有同樣的價值。

揚長避短

我們都有長處和短處,但是人只有在發揮所長時才能工作得最好。如果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那麼你就能在日常工作中變得更為高效,在職業發展中也能成長得更為迅速。總有人是“晨型人”,也有另外一些人是“夜貓子”,這也是同樣的道理。你可能擅長於構建網絡、蒐集數據,但是一到系統化存儲這些數據的時候就摸不著頭腦。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和正好擅長數據管理的人合作,達到雙贏的效果。

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大學的生態學家理查德·普里馬克說,他只做那些自己覺得有價值的工作。他認為,“長期把工作的重點放在一些讓人不愉快的事情上,這樣的職業規劃是不會成功的。”高效的科研工作者明白他們的“地盤”在哪兒,並把精力集中在這塊“地盤”,從而獲得最大化的成果。

但還是有以下這樣一些情況需要注意。

找到優勢需要時間。人通常是通過反覆試錯才找到自己的優勢的。因此,在你做科研的初期,你應該多去承擔各種任務,參加各種活動。這樣失敗幾次,你就能瞭解自己真正的優勢所在了。

不要讓你的“地盤”變成“舒適區”。要不斷衝破自己的心理舒適區,時不時挑戰自我。這不僅能幫助你成長,還能讓你發現自己潛在的優勢。

照顧好自己

研究者的生活有時確實充滿壓力。問題是,你有沒有緩解壓力還是隻是任其堆積?如果你不找到調節壓力的方法,最終你的科研和生活都會受到不良的影響。你需要關注的是身體和心理兩個維度,特別是因為存在其中一個維度會影響另一維度的情況。

以下是一些自我保健練習的簡單方法。

  • 學會休息。確保你能在週末空出一些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只要有可能,儘量去度假吧。此外,你還應該在繁重的工作任務之間進行短暫的休息。
  • 保證睡眠。確保睡眠充足,遠離噪聲、干擾和設備影響,達到真正放鬆休息的目的。
  • 堅持鍛鍊。慢跑、瑜伽、遠足等體育運動能很好地平衡做科研伴隨的大量腦力勞動,還能讓你保持身體健康。
  • 注意溝通。把感覺和情緒封閉起來是很不健康的做法。有煩心事的話,可以分享給懂得聆聽而不品頭論足的朋友、同輩或是長輩聽。如果這樣做並沒有效果,而你感覺事情失控了的話,請一定要考慮尋求專業的幫助。

如果你擔心把自己擺在第一位會不利於你的工作,那你就想錯了。照顧好自己能讓工作的你變得更加高產高效。下面這個暖心的故事就是另外一個證據,故事中的科研工作者在精疲力竭的邊緣掙扎後,終於學會了平衡高效的工作和健康的生活。

慶祝點滴成就

成功來之不易,點滴都應該被慶祝。不論是調完了論文格式,還是文章被接收,大大小小的勝利都值得慶祝。而這個過程可以提醒你不要忘記欣賞自己,不要忘記感激為了達到最終目的你所走過的每一步。

此外,做研究通常都是群策群力,所以和其他貢獻者們一起慶祝成功也很棒。因此,對給予你過幫助的同輩、導師、審稿人、合著者、合作者都表示感謝吧。正如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牛頓所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