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一企業對武漢滯留人員只支付待崗工資,約談

東城一企業對武漢滯留人員只支付待崗工資,約談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3月6日公佈了一批勞動保障執法案例。隨著返京人流加大和求職高峰的到來,市勞動保障監察總隊採取有力有效措施,發現違反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立即糾正處理,發現損害勞動者權益的立即協調處置,發現自發勞務市場疫情傳播隱患的立即集中聯合整治。

企業對武漢滯留人員只支付待崗工被約談

案情

2月17日,東城區勞動保障監察隊接到一起關於反映某科技公司對滯留武漢的職工只支付待崗工資的投訴。當事人稱,因身處武漢,目前處於政府隔離管控狀態,但公司沒有與他充分協商,以疫情期間相關部門停工停產為由強制他待崗,併發放待崗工資。

處置

東城區勞動保障監察隊接案後快速處理,多次與涉事公司溝通協商。公司表示,因反映待崗問題的人員較多,而公司受疫情影響經營困難,目前資金缺口較大,支付職工工資報酬難度較大。東城區勞動保障監察隊反覆約談涉事公司負責人,耐心講解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督促公司多渠道籌集資金,並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支付職工在政府實施隔離措施期間的工資報酬。

最終,涉事公司承諾,將克服困難、籌集資金,按期支付職工工資報酬,並與職工加強溝通,做好安撫、疏導工作。

首例違反疫情防控規定企業被吊銷許可證

案情

2月25日,某勞務派遣公司沒有執行進(返)京職工必須居家或集中觀察14天的規定,將35名員工直接派遣到用工單位,對疫情防控造成嚴重影響。

處罰

順義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依據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進一步明確疫情防控期間返京人員有關要求的通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的有關規定,於2月29日吊銷了該勞務派遣公司《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證》。

自發勞務市場疫情傳播隱患得到有效遏制

情況

馬駒橋鎮興華中街與漷馬路舊線交叉口附近區域,具有地理位置特殊、通州和亦莊開發區乃至京冀兩地物流和工廠用工需求較多等特點,長期以來形成了依法許可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自發勞務交易“雙集中”的人力資源市場。為落實疫情防控要求,臨街26家經許可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暫停營業,2019年為規範疏導自發勞務交易而在附近周村建立的大型勞務交易市場也處於關閉狀態。但春節過後,未返鄉和已返京的外來務工人員逐漸增多,形成一定人流的街面勞務交易。

處置

2月10日,凌晨4點半的通州區馬駒橋,初春的寒冷中,一支6人的勞動保障監察隊伍已開始進行有針對性的巡查。通州區勞動保障監察隊從大年初一起,就已經開展24小時不間斷地在市場主街上巡查,發現有人員聚集立即勸阻。第一時間建立了馬駒橋人力資源市場工作臺賬,與區域內街面26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簽訂疫情防控責任書,強化暫停現場招聘活動的日常監督檢查,督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周邊商戶落實防疫消毒、環境衛生等防控措施,在主要街道懸掛疫情防控和引導依法有序求職招聘標語橫幅,張貼發放《致來京務工人員的一封信》、《致全市企業和職工的倡議書》,持續廣播宣傳疫情防控措施,及時疏散勸離人群,持續打擊無證無照門店。區、鎮勞動保障監察員,聯合當地防疫、綜治、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強綜合整治和疫情防控措施落實。

自1月31日至今,已出動執法人員260人次,責令暫停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現場招工9家,取締違規勞務招工單位3家,勸阻關停餐飲等門店15家,查扣街面招工車輛61輛,移送公安機關處置30人,疏散招工聚集人群15處。通過嚴格落實自發勞務市場疫情防控“十有”措施,即,有流動體溫監測、有維護秩序安保巡查、有防疫消毒和環境清理措施、有防止人群聚集隔離措施等,馬駒橋勞務交易人員聚集情況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傳播隱患得到有效遏制。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代麗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