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牛李黨爭:牛黨爭贏了面子,爭丟了唐朝立朝之本,終致覆敗

唐朝是我國一個非常強盛的朝代,可是這個強盛的朝代也沒有擺脫歷史的圓周律:朝代末代的腐敗與無能。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那段歷史的一段故事——牛李黨爭。


唐末牛李黨爭:牛黨爭贏了面子,爭丟了唐朝立朝之本,終致覆敗

牛李黨爭

眾所周知,唐朝之前的時代是魏晉南北朝,而魏晉南北朝一個最重要的歷史遺留就是門閥貴族。門閥貴族似乎在唐朝的時候並沒有多麼突出,但是在唐朝後期的時候,由於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的日益尖銳,從而導致魏晉以來的士族們又重新發展了起來。只不過,這次士族扮演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角色。

唐朝中後期,朝廷上就分成了兩派,一派是重視禮法的士族勢力,另一派是非士族進士出身,比較喜歡文辭詩賦的大臣們。前者由於以李德裕為首,所以稱之為李黨。後者則以牛僧孺為首,所以將這一派又稱之為牛黨。這次黨爭,自憲宗朝開始,一直到宣宗朝結束。這次黨爭發生的原因是什麼?經過又是怎樣?最後又是怎樣結束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黨爭序幕

公元808年,一場科考案件掀開了這次黨爭的序幕。這次科考案後,牛僧孺被充當為藩鎮幕僚,這實際上就是貶到地方,而當時的宰相李吉甫澤在這次科考案中佔得優勢,在朝廷上的權勢更加大。這次的科舉案已經把兩黨的臉皮給扯破了,兩黨的爭鬥正式開始了。


唐末牛李黨爭:牛黨爭贏了面子,爭丟了唐朝立朝之本,終致覆敗

科考案

早期,兩黨的爭論主要是圍繞對當時藩鎮叛亂所採取的態度,宰相李吉甫等李黨人主張,對於這些叛亂的人要進行武裝反擊,可是另一派以李逢吉為代表的卻是認為事不能變大,寧可息事寧人也不能展開大規模的戰爭。這時,朝廷上的兩股勢力是爭得你死我活,誰也不讓誰。

可是封建王朝誰說了算?當然還是皇帝說了算,當時執政的皇帝是唐憲宗憲宗,此人十分的勇武好戰,所以他堅決支持主戰派,也就是說,憲宗主張平叛。主戰派這時佔據了上風,而且這時又出現的一件事情更是堅定了皇帝的主張。

元和初年劍南劉闢謀反,李吉甫等主戰派向憲宗獻計。事情過後,李吉甫因平叛有功被封為贊皇縣候和趙國公。可人家李吉甫不僅僅在這件事上有功勞,而且在他當宰相的時候,僅僅用一年時間就將48個藩鎮中的大部分進行調換藩帥,這極為有力的抑制了藩鎮勢力的擴張。


唐末牛李黨爭:牛黨爭贏了面子,爭丟了唐朝立朝之本,終致覆敗

(李吉甫)

於是在元和年間,儘管藩鎮的勢力有所擴展,但是在皇帝支持的李吉甫一派的制約下,使得藩鎮與中央的矛盾沒有成為朝廷的主要矛盾,而且,這時兩黨之間的鬥爭還僅僅在初期,各黨派集團內部利益網鏈還未形成,而且,前文說的兩黨代表人物,牛僧孺等人這時還沒有掌權,他們對於朝廷政治的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前期,李黨的勢力要遠超牛黨,可是隨著時間發展,時局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牛黨崛起

矛盾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升級。在長慶元年,也就是公元821年,這一年的進士考試,由於有很多權勢的後代或者親人參加科考,再加上那些平民書生。科舉究竟選舉誰,錄取誰,成一個爭議?最後,權勢貴族一派佔據上風,進入殿試的大部分都是達官顯貴。

唐末牛李黨爭:牛黨爭贏了面子,爭丟了唐朝立朝之本,終致覆敗

牛僧孺

殿試時,當朝皇帝穆宗進行考試,可沒人想到,原榜14人中僅僅三人勉強及第。對於此事,穆宗極為惱怒,認為科舉乃國家大事,竟如此草率選舉,於是李黨的李宗閔等人被貶官,被貶官後,李德裕與李宗閔分道揚鑣,牛黨勢力漸增。牛李之爭又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後來到了大和五年,牛僧孺已經成了當朝宰相,他對藩鎮的態度十分明確的,那就是安撫,可是朝廷中還有一人時常與他作對,那就是李德裕,由於他在會昌年間幫助唐武宗平定了澤潞劉稹,所以,儘管他已不是宰相,但是選用將帥等的權力,卻都由他一人決斷。


唐末牛李黨爭:牛黨爭贏了面子,爭丟了唐朝立朝之本,終致覆敗

李德裕

牛李之爭,隨著兩黨爭鬥的不斷演化,從而進入白熱化階段,兩黨分別在以下方面採取不同或根本對立的態度。

一、在科舉考試方面,李黨針對當時科舉制中的一些弊端,尤其是科舉制中測試詩賦內容是極為反對。李黨認為一些詩詞純粹只重華麗,不重實際。這樣根本選舉不出經世致用的人才。而且李黨還針對一些考試的流弊現象提出了改革主張。可是牛黨的態度與李黨卻正好相反。牛黨採取把持科舉的方式將選官用官的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甚至不惜通過營私舞弊,來搶佔朝廷員缺,將大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唐末牛李黨爭:牛黨爭贏了面子,爭丟了唐朝立朝之本,終致覆敗

牛黨

二、在吏治方面,李黨主張的是精簡機構,裁汰冗官,支持通過精簡官員,來提高官員的素質,減少官員的數量,從而可以減少財政支出,將更多的錢用到刀刃上。可是牛黨主張的是廣闢仕途,試圖擴充吏源,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加自己集團的勢力範圍,從而在朝廷上有壓倒對方的能力。

三、在宗教方面,李黨主張反對佛教和修建寺院,但是牛黨的主張則恰恰相反,他們希望通過發展佛教寺廟等來進一步地促進經濟的發展。

從以上三個方面,我們不難得出李黨、牛黨的主張是完全相反的。兩個黨派根是不可能共存的。如果我們根據歷史朝代興衰規律,通過以上兩個黨派的不同主張,我們不難得出李黨的主張,實際上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而牛黨,為了自己黨派的利益。不惜犧牲國家利益,是根本不會有利於國家發展的。

唐末牛李黨爭:牛黨爭贏了面子,爭丟了唐朝立朝之本,終致覆敗

可是沒有讓人想到的,在後來的會昌年代,牛黨的勢力進入了全盛時期,最終在牛黨的運作下,李黨等人紛紛遭到斥逐,最後大都死於非命,至此,朝廷上形成了牛黨專權的形式。牛李黨爭最終以牛黨的勝利而告終。

牛黨爭贏了面子,卻爭丟了唐朝立朝之本,。最終也是牛黨這一夥人,把唐朝推向了滅亡的深淵。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和關注作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