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定價:98元

卷首語


長江萬古流

  從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的冰川融水開始,長江以萬古奔流之勢自西向東橫貫中國大地。6600多米的高度落差,6300多公里的河流長度,11個幹流流經的省級行政區,437條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180萬平方公里的總流域面積,締造了長江壯闊而廣密的水系網絡,以及因此而誕生的廣博而多姿的中華文明。

  200萬—1萬年前,中華民族原始初民在長江流域定居,充沛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滋養了一個又一個史前文明,從中游地區的彭頭山文化、屈家嶺文化到下游地區的馬家浜文化、馬橋文化,從河姆渡繪製精美的彩陶到良渚雕琢工巧的玉器,20世紀下半葉在長江流域發掘的種種新石器時代遺址,向世界掀開了最早的稻作文明的神秘面紗,印證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同為中華文明源頭的重要地位,也確證了中華文明從多元走向一體的歷史進程。

  3000多年前,楚國在長江中游的荊楚地區立國建都,其信仰、習俗與北方政權具有明顯差異。楚人生動的想象力與自由的審美意識賦予其文化藝術詭譎神秘的氣質,青銅器、漆器、建築、音樂、舞蹈、文學等處處取得非凡的成就,共同構成了瑰麗奇異的荊楚文化。與此同時,由長江津潤的巴蜀文化、吳越文化也分別在長江上游、下游地區熠熠閃光。千百年來,以這三種文化為主體,包含滇、黔、贛、閩、淮南等亞文化層次構成的龐大文化體系,因長江而串起、行進與輝煌。

  900多年前,宋室南渡,百姓隨朝廷舉國遷往長江流域。在外族入侵面前,廣闊的長江為宋人提供了堅實而溫暖的庇護。來自北方先進的生產技術與厚重的文化積澱在長江兩岸充足的物質基礎上生根發芽,融合共進,為長江流域的崛起提供了絕佳的契機。舟楫蔽江,天下糧倉,長江一躍成為全國經濟和貿易重心。清幽的崑曲雅韻、細膩的蜀錦織繡、詩意的江南文學,也在這片富庶安寧之地活躍生長,長江以開放而通達的心態迎接著來往的人群與新生的事物。

  2014年,國家提出長江經濟帶的概念,將長江經濟帶定位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全面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同時對長江流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日益重視。

  數萬年間,滄桑鉅變,世事迭遷,長江流域文化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愈發豐滿而厚重。蠻荒之初,長江是文明的孕育之地;古代數朝,長江是戰亂年代時百姓的存身之所;國家危亡時,長江是中華兒女堅強不屈的意志寫照;21世紀,長江是江河沿岸百姓平凡而充實的生活見證,是牽引每個中國人的家與國的力量。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河流之一,長江水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載著文明的傳承與延續,滾滾萬里、滔滔不休,從遠古的歷史流向奔騰的未來。


2020年2-3月合刊

總第40期目錄


如火杏壇

葆揚長江精魂 功系文心史韻 - 楊鴻臺


特別策劃

長江如何影響中國

探源長江及長江文化 - 龐春燕

長江:奔流不息的文明根脈 - 王亞中

長江流域的三大地域文化 - 幼吾

古老的江與常新的城 - 隋意

風景這邊獨好——長江流域的藝術 - 王珏


點石成金

香滿人間 - 熊明


典藏漫談

陳家祠:一座古建築,一部文化史 - 溫飛

滄州千年鐵獅 - 王立成


匠心傳承

捏相與造佛——訪蘇州泥塑國家級傳承人朱文茜 - 王永強


藝苑擷英

偏是窮酸多怪事——略談窮生戲 - 楊阿敏


文淵雅集

範石湖:以賦為詩,返璞歸真 - 郭晨光

古鏡今鑑:《群書治要》導讀 - 潘銘基

遊園“不值”之妙 - 張華


翰墨丹青

萬機之暇 唯親翰墨——宋代帝王的書法情結 - 雪凡

蘇漢臣:最喜小兒無賴 - 羊硯雲


神州攬勝

俯瞰大地上的文明密碼 - 孤城


海外視窗

中日尺八緣 - 蘭丹鳳


追風問俗

鄉關何處:陝西肉夾饃在北京 - 毛巧暉


本期插圖欣賞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P16 唐古拉山脈帶來的充沛水量,讓長江源頭當曲的上游地區發育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寒沼澤溼地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P22 四川成都 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太陽鳥金箔造型穹頂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P30 戰國時期 楚國樂器 虎座鳥架鼓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P37 一座座現代化的長江大橋連接著重慶破碎而立體的城區,成為城市裡獨特而亮眼的風景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P46 經典傳統黃梅戲《女駙馬》劇照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P51 宋 馬遠《竹澗焚香圖》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P58 嶺南七絕——木雕、磚雕、石雕、陶塑、灰塑、彩繪和銅鐵鑄在陳家祠正門處展現得酣暢淋漓(攝/溫飛)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P71 朱文茜作品 “童趣”系列泥塑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P74 京劇《豆汁記》劇照 莫稽表演喝豆汁的場景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P79 元 程棨摹樓璹《耕作圖》之簸揚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P87《群書治要》鎌倉時代金澤文庫本 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P99 宋 趙佶《祥龍石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P103 宋 蘇漢臣《竹園嬰戲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P115 富饒的江漢平原和長江支流漢水環抱的襄陽城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P121 上海 2019年日本尺八大師三橋貴風演奏尺八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P122 夾饃與所用的臘汁肉


徵稿啟事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稿件要求

1.稿件必須為原創,內容信息準確無誤,禁止一稿多投。

2.圖片要求清晰、未經技術處理,分辨率至少為1600像素×1200像素,並提供相應版權信息。攝影作品需提供原始圖片。


1.請將稿件、圖片發送至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2.投稿諮詢電話:010-56037099。

3.暫不接受信函投稿,深度報道的稿件除外。


·審稿與發表

1.本刊在收到稿件後會儘快審閱,投稿之後30天內未收到回覆的作者可將稿件自行處理。

2.作者需要配合本刊編輯核實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必要時對稿件進行修改。

3.本刊會根據稿件質量和稿費標準發放稿費,並於稿件發表之後30日內發放相應稿費。

4.本刊同時進行數字發行,作者如無特殊聲明,即視作同意授予我刊及我合作網站信息網絡傳播權;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括此項授權的收入。


END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新刊速遞」《中華瑰寶》2020年2-3月合刊


【雜誌訂閱方式】

1.撥打電話010-57435892進行電話購買。
2.銀行轉賬

戶名:瑰寶傳承(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中國光大銀行北京上地支行

帳號:35370188000083988
3.郵局匯款

匯款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香山北正黃旗18號 《中華瑰寶》雜誌編輯部(100093)


長期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大家踴躍投稿和訂閱。

雜誌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香山北正黃旗18號 《中華瑰寶》雜誌編輯部(10009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