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零接觸銀行的一次接觸式體驗

對零接觸銀行的一次接觸式體驗

新冠疫情猖獗,“零接觸”銀行概念受到追捧和熱議,監管部門有支持,銀行內部有動力,科技運營能支撐。不過,昨天中午去了一趟銀行網點辦理個業務,發現銀行要想實現“零接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個時候,為啥還要去銀行網點?不去不行啊,家裡燃氣表上已經只剩下10來個字了,最多隻能支撐一天了。

那不能通過網銀或者掌銀線上購氣麼?不行!其實,我2月2日已經去買過一次氣了,當時銀行大堂經理告訴我:你們這個小區的燃氣,只能來銀行網點裡面購買,如果有我行的借記卡,可以在網店裡面的智能櫃檯自助購買;如果沒有我行的借記卡,則只能用現金在櫃檯購買。切記,這個智能櫃檯是放在網點大里面的,不是像ATM機那樣,放在銀行網點外面的。當時帶的現金不多,一個多月過去,已經快用完了。

2月2日我去的時候,注意到銀行網點內有個提示:一般上午10:30-11:30之間是排隊等待時間最短的。我就卡在10:20出門,正好10:30左右達到銀行網點門口。

銀行門口有三個人在排隊,等待門口保安測體溫後進網點。但是前面正在測體溫的一位50歲左右的大叔,體溫測不出來。手腕、脖子、後背,都試了,無接觸式紅外體溫計就是不顯示體溫。後來網點主任出來,說可能是太冷了,體溫偏低就不顯示,剛剛支行打電話說另外幾個網點也出現這種情況。保安只好說,讓這位大叔在旁邊ATM機那呆幾分鐘、原地踏步搓手,過會兒再試。我慶幸自己穿的還算比較厚,雖然在門口料峭春風中站了5分鐘,但體溫還是正常測出來了。這是旁邊另外一個排隊等候的客戶抱怨說,你讓我們在門外面這瑟瑟寒風中站等,都凍僵了,能測出體溫麼?

體溫正常,還要在門口桌子上的一個小本子上手工登記個人信息: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我能理解,這是為了萬一後續發現當天來辦業務的客戶中有感染的,方便通知大家配合隔離、檢測和防護。但是我當時就指出來了,所有進入網點辦業務的客戶,銀行都有客戶的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信息,銀行完全可以在日終時,通過後臺系統把當天來網點辦理業務的客戶信息都打印出來。為什麼還要手工填寫呢?手工填寫,所有客戶都要用一下同一隻筆,不是反而人為增加了潛在的傳染風險麼?說到這裡,我想起來前幾天我一個同學在微信群抱怨:去辦公室上班,要提前報備。到了單位門口刷卡進門之前,還被要求手工填寫姓名、員工卡號、所屬部門等等信息。這個同學抱怨說:你既然是刷卡上班,遲到一分鐘都會被通報,說明門禁系統存儲了所有進出辦公室的員工信息,為啥還要在疫情當口,手工填寫個人信息呢?大家共用一支筆,不是人為增加傳染風險麼?

填寫了個人信息,還不能進到網點裡面。要等裡面辦理業務的人出來幾個,才放新的客戶進去叫號機上取號。這個我也能理解,確保網點裡面比較疏散。進去之後,大堂經理幫問我辦理什麼業務,然後幫我取了號。我說你們能否給上級行建議一下,儘快把我們這個購氣業務實現線上化、遠程化,這樣我就不用來網點了。大堂經理答曰:哎呀,這個我們銀行可沒辦法,你得跟燃氣公司提建議,讓他們給我們開發一個軟件才行!我直接無語!我心裡說,我確實打算跟燃氣公司打電話,但是不是建議他們給你們開發軟件,而是建議取消你們銀行的獨家代售燃氣業務資格!讓能夠允許客戶線上購氣的銀行來代理這個業務!

銀行網點裡面在辦理業務的高櫃有兩個:一個針對普通客戶的高櫃,一個針對理財客戶的高櫃,打通了在使用。等了15分鐘之後,終於輪到我。業務本身很簡單,很快辦完。但是辦理業務的時候,我跟櫃員說,我帶了這多錢,看看能買多少個字,給我湊個整數。估計櫃員沒有理解我的意思,又或者是我表達的不清楚,櫃員給我買了最大的可購氣量,找給我七毛四分錢的硬幣。我有點小不爽,四分錢的硬幣我大概率是轉身就不知道丟在哪裡。就說,順便給我存到我的借記卡上吧。櫃員說無卡存款的話,需要填一個存款單。我說不是現在存款都免填單了麼?櫃員說有卡的話不用填,無卡的話需要填。填就填吧!

說到無卡存款,我又想起來去年與同事討論過的銀行網點全面無卡化問題。銀行卡片,特別是借記卡,無非是顯示一個卡號,後面對應的還是銀行賬戶的一串數字。客戶到銀行網點辦理業務,如果帶了身份證,加上密碼驗證,完全可以識別出客戶在銀行的所有帳戶,銀行實體卡片是完全不必要的!很簡單,由公安局簽發的身份證的安全性、權威性,在確認客戶身份方面的權威性上肯定是遠高於銀行卡片的。再簡單一點說,現在線上遠程可以辦理很多很多的業務了,就是一個卡號、密碼最多加上人臉識別、短信驗證什麼的,你說客戶一個大活人、帶著身份證來到了網點,還需要出示物理卡片,這不荒唐麼?

嗯,可能吐槽的有點多了,就此打住!一個簡單的小結:零接觸銀行大有前途、條件具備、大有可為,關鍵是很多人觀念未改、意識不到、思維固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