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公寓5:群体性心理佳作《乌合之众》来看一出好戏中谣言起止

老木闲谈之电视剧,说说那些剧中精彩片段与回忆!

《爱情公寓5》第二十二集"一出好戏"让我们再次看到网络谣言的危害。这段时间网上、论坛以及朋友圈中也流传着各式各样的关于疫情的流言蜚语。

各种评论是博人眼球,充斥着各种负面情绪。那谣言如何能够被制止呢?

《荀子·大略》中有句话:“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如果站在个人角度来说,这观点没错。

但是如果身为群体中一员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借着这一集的剧情结合《乌合之众》,我们来仔细分析留言形成过程,希望能给所有读者带来一点点思考。


爱情公寓5:群体性心理佳作《乌合之众》来看一出好戏中谣言起止

乌合之众

1. 群体是谣言形成的沃土

什么是群体,普通概念认为群体即是聚集在一起的人。比如:

☆①、读书时候,同在一个班级的学生可以认为是一个群体。

☆②、工作时候,所有同一个公司也属于一个群体。

☆③、生活中,共同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的球友,牌友也都是一个群体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群体这个词汇不再受地域、职业领域限制。

在《爱情公寓5》一出好戏的剧情中,所有观看配音比赛的观众都可以视为一个群体。但是他们还不能算是谣言形成的沃土。

只有心理性群体才能滋生谣言。

《乌合之众》中说到:

“在某些既定的条件下,一群人会表现出新的特点,它非常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人所具有的特点。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

这话看上去复杂,但换一个角度就很好理解:所有被黑咖喱酱贴子蛊惑的人都认为是属于同一个群体。

仔细看下黑咖喱酱帖子标题内容:


爱情公寓5:群体性心理佳作《乌合之众》来看一出好戏中谣言起止

耸人听闻标题

你觉得这些标题党好像十分幼稚,一般人如何能相信呢?

其实他并不需要你的相信,只需要用极端情绪在你心中激发起一个固有的概念。

极端情绪就是:愤怒与震惊。而固有概念就是:比赛与黑幕。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每次看到"比赛"这类词语时候首先想到是"黑幕"这两个字。

比如《中国好声音》里,那英组三次夺冠就有人质疑其中包含黑幕。

当然还有其它例子比如:“专家、富二代”。这两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

很明显“胡说八道,为富不仁“”这两个词语自然出现在脑海中。

接着出于好奇继续点击阅读文章内容。

其实这时候我们心中已经将比赛黑幕与咖喱酱结合起来。一个具体形象已经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咖喱酱=作弊参赛的小人”。

这样有着类似情绪和想法的人就形成了一个心理群体。他们容易冲动,且极端的刺激起到支配作用,谣言也就因此而来。

所以谣言如果想要制止,"标题党"取缔是最简单有效办法。

2. 简单的逻辑促进谣言形成

上面说的其实归于心理暗示,只是心理性群体形成的前提。

而接下来必须强化形象,诱导群体想象力,那么就要运用一些简单逻辑推理。

《乌合之众》中勒庞说过:

”一切集体,不管其成员如何,全患有智力低下症。

在群体所采用的各种观念之间,只存在着表面的相似性或连续性。比如冰这种透明物质放在嘴里可以融化,于是认为同样属于透明物质的玻璃,放在嘴里也会融化。”

自然简单表面逻辑更加容易说服心理性群体。过程如下:

☆①、偷换概念。

“贩卖猪肉个体户"="企业老板”这个形象利用在咖喱酱老爸身上,咖喱酱不自然贴上"富二代"标签。

那么我们接着能想到词语就不言而喻。

☆②、忽略时间。

将咖喱酱老爸小时候非法经营事情隐瞒时间,仿佛发生在昨天一般。

☆③、简单推论。

“奸商老爸+富二代=咖喱酱内定冠军"事实”。正如大力说的这基于简单事情的逻辑难以反驳。


爱情公寓5:群体性心理佳作《乌合之众》来看一出好戏中谣言起止

难以反驳

所以后面在加上"高中考试作弊"这一条事实,为咖喱酱找到很好历史前科。毕竟惯犯比初犯更难让人容忍,这一步无疑彻底激发观众们内心正义感。

心理性群体到这个时候已经真正成型,并发挥他们想象力构造一个区别于真实咖喱酱的形象。

☆"咖喱酱=作弊前科富二代已是内定冠军"

"正像缺乏推理能力的人一样,群体形象化的想像力不但强大而活跃,并且非常敏感。一个人、一件事或一次事故在他们头脑中唤起的形象,全都栩栩如生。"

以上说的并非爱情公寓5中特有,在电影《误杀》中也有着类似的情节。

李维杰利用所有小镇居民替他作伪证就是利用以下两点:

☆①、被压迫群体。

所有受到警方不公正对待的群众自发形成一个群体,包括公交车司机,餐馆老板颂恩。

☆②、极端的同情。

被警方审讯那一刻李维杰将一家人的不幸形象彻底暴露在公众面前。引发大家心里的同情。

接下来剧情不言而喻,所有人不自发做伪证。当然不能忽略暗示作用。


爱情公寓5:群体性心理佳作《乌合之众》来看一出好戏中谣言起止

电影误杀情节

这些基于脑海中形象的谣言就氤氲而生,而且它们并非严密的逻辑能够击倒。

比如:胡一菲长篇大论的反击,张伟发律师函。

它们丝毫起不到作用,反而引火烧身,让人陷入新一轮谣言当中。

结果就是一菲评选优秀教师排名下降,张伟律师事务所评分下降。

因为此时群体智力已经低下得如同婴儿、野蛮人一样,只相信拼凑起来观念。

这个时候面对谣言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用同情或者说同理心处理谣言。正如贾信文说的“上干货,买人设,烘气氛”。

张伟卖人设——塑造单薄名利律师形象,一菲——"胖女人"自动露面解释一切。网友理亏心里自然产生同情。

谣言自此不攻自破。

3.暗示和传染导致谣言散播

“几只羊感到惊恐,很快也会蔓延到整个群体。在聚集人群中间所有情绪也会迅速传染。”

从吕子乔小蛋糕试吃会中黄阿姨表现就可以看出。

在参加前她们已经接受几篇帖子暗示,心里不自觉接受确认"胡一菲是品德败坏的教师"这个事实。

但是嘴上还是依旧说着客套话,不过只差一个点燃火药桶的引线。

所以看见胡一菲和吕子乔绯闻的帖子,瞬间情绪爆发并传染。


爱情公寓5:群体性心理佳作《乌合之众》来看一出好戏中谣言起止

小蛋糕事件

结果就是“吕子乔=违法奸商”。

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例子,比如闻名全国的"鸿茅药酒"事情。

鸿茅药酒在广告中夸大疗效的作用,不停不间断播放广告。经过这样重复暗示老人们自然误认为"鸿茅药酒=包治百病的良药"

而事实身为非处方药它并不能随意服用。


爱情公寓5:群体性心理佳作《乌合之众》来看一出好戏中谣言起止

鸿茅药酒事件

“三人成虎”的故事也是源于这个道理。

面对这样谣言传染一样散播是否有解决方法呢?

只能从源头入手,找出真相。但是到了这个阶段必须花费成倍的功夫才可见效。

4.如何才能不受群体非理性干扰?

除了真正隐居室外孤单终老的高人能够脱离群体。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真正的远离群体,或者说我们不可避免陷入不同群体中。

那么当非理性情绪蔓延,包围我们的时候,如何脱离盲从呢?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冷静自己,沉思自己目的。

最快速就是物理方法。洗冷面,让自己不安分情绪平复下来。努力回想自己真正的目的,是找寻真相?还是证明对错。


爱情公寓5:群体性心理佳作《乌合之众》来看一出好戏中谣言起止

保持冷静

☆②、不轻易对非自己领域事情下定论。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如果这类事情并不是你知道熟悉的领域范围,千万不能着急盲从或者下断言。不然真相永远被埋藏在谣言大山下。

☆③、多读书学习,锻炼自己思维能力

扩宽自己知识面,才是独立思考的基础。越是缺乏基本常识的人,越容易受到蛊惑。当然学习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思考方法。

结语

道听途说,德之弃也。

学会判断,学会独立思考,广开言论才能不为谣言所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