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日暮乡关何处是-读野夫《乡关何处》有感

「读书笔记」日暮乡关何处是-读野夫《乡关何处》有感

野夫的《乡关何处》这本书很早就吸引我了,我不知道何时在哪儿看到过这边书的。 自从知道这本书后我就一直记在心里,惦记着,计划着哪一天读完它。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自从上大学以后就很少回老家了,除了老家亲友红白喜事或清明祭祖。故乡的老房子还在,目前由邻居帮忙照看,那是我们的根,我们没有舍得扔掉,一直保留着,呵护在心底的记忆里。

昨天利用去市区办事的机会,顺便逛了新华书店。在书架上看到了此书,于是果断买下这本书。这是本留在内心深处的阅读书目,今天一口气读完。

书里面的人物,有已过世的作者的外婆、母亲、大伯、幺叔、故友等,也有在世的朋友畸人刘镇西、幽人苏家桥、烈士王七婆。读到“江上的母亲-母亲失踪十年祭”、“坟灯-关于外婆的回忆点滴”时我不禁热泪盈眶,特别是作者写他外婆的生平时,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外婆。

我外婆名叫凡荣,具体出生年月我已记不得,2013年去世,时年91岁。有可能是92岁,恐记忆有误。她有1个哥哥,2个弟弟,3个妹妹,其中2个早逝。其中她的大哥在老家务农,也是我的大舅爷,住在我们相邻的一个镇上。我记得初中时大舅爷每次赶集时都会骑自行车到我家来看望我外婆。那时我外婆住在我家里,帮我父母照看我和我妹妹,我父母他们已到外地打拼。我外婆的二弟是名志愿军军人,我看过我二舅爷年轻时的戎装照,真的很帅气。朝鲜战争结束后转业到河北省秦皇岛市。直到多年之后,偶然在一次亲友聚餐中,从我七姨妈口中得知我那二舅爷转业后做了军医。

有一次,我那二舅爷写信给我外婆,信中流露出人老归根的想法,可惜人老腿衰,无法独自回来。我外婆不识字,信是我父亲读给外婆听的。外婆边听边哭,想念自己的弟弟,却到老无法相见,老泪纵横。

我外婆除了与她大哥常联系外,还有一个四妹。就住在我家邻村,我称之为四姨奶。因为四姨奶家靠近街上,每次我外公去街上都会路过四姨奶家。住得比较近,老姐妹俩还是能经常见面的,关系也比较好,两家多有照应。我外婆的三弟,我称为三舅爷。据说三舅爷读高中时,我外公外婆多次资助他。后来大学毕业以后,据说在上海当了大学老师,不知因何原因犯错被处罚,回到老家乡镇上做老师。我三舅爷的具体情况我做孙辈的不是很清楚,也没有去考证具体实际情况。从我有记忆起,我三舅爷早和我外婆家断了往来,即便我外婆去世时,也未曾来吊唁。真是老死不相往来。虽然我三舅爷的子女在老家县城,且三舅爷仍在世。我知道了又能怎样?无法改变老姐弟的关系,且我外婆也去世多年。

出于对于我外婆她们兄妹身世的感慨,我曾一度想以外婆他们兄妹为原型写篇长篇小说,来表达他们那一辈人的爱恨情仇,荣辱兴衰。可惜笔墨不行,终究未能写成,搁置在案头。

此次读到野夫回忆他外婆的文章,有感而发,写下这一段文字,表达对作者野夫的尊敬,和对我外婆的思念。

绿草青青,今年非冠肺炎疫情还未结束,大部分人还宅在家里。我不清楚清明时节能否正常回老家祭拜祖坟,怀念那些过世的亲人。

日暮乡关何处是?故乡·故人·故事,从野夫的作品你会感受到那份深情,那一份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追忆,并找到心灵的共鸣和慰藉。

附录本书好句摘抄:

(1)人一辈子,原无所谓富贵贫贱,怎么样过,都是活法不同而已,但苦乐却是基本一样的。生老病死,人皆同苦。第086~087页

(2)我们不是我们肮脏的外表,我们的心中一直盛开着一朵圣洁的向日葵。第152页

(3)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人的故乡何在,他们许多都不知所云。他们的父母一代是有的,但到了这一代,很多人都把故乡弄丢了。城市化和移民,剪断了无数人的记忆,他们是没有且不需要寻觅归途的人。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这样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而我,若干年来却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第195~196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