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個歷史文化名人或者著名詩句可以代表你的家鄉?

白羽居士


我的家鄉是河南漯河市。要說漯河的歷史名人,最著名的要數許慎了。漯河市專門建立了許慎文化園,國內外圍繞許慎的研討會、交流會有很多。外地朋友來漯河,多會提出參觀許慎文化園的要求。

許慎,出生於漯河市召陵區,被後人奉為“字聖”。至今召陵區還有一座許慎墓。曾在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如果說秦始皇用武力統一了中國,那麼許慎也用一部書統一了中國的文字,規範了漢子的形、音、義,也規範了一種文化的框架。可以說許慎是中國文字學的開拓者。

其次是岳飛。歷史上岳飛在郾城打敗金軍,史稱郾城大捷。他一生簡潔正直,精忠報國,受到世人的尊崇和懷念。南宋建立後,金軍經常南下騷擾,南宋著名將領岳飛組建了“岳家軍”,英勇抗擊金軍,在郾城大捷中大財金軍,收復了許多失地。

第三,是楊再興墓位於河南漯河市臨穎縣男12公里小商橋東300米,世稱“忠墓”,當地俗稱“楊爺墓”,墓地20餘畝,呈長方形,松柏蒼翠,有祭廟一座,清代建築。

看看,我的家鄉漯河美吧,有著沉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英勇無畏的抗金英雄。再告訴你一個小秘密:走進漯河的沙澧河水兩岸,好像行走在大觀園。


阿英嘎


唐代李商隱《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巴山”據說是重慶北碚的縉雲山,詩作於渝州“此巴山並非彼巴山”,現在的“巴山”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泛稱大巴山脈,綿延我國整個西南山地,但據考證,李商隱這首《夜雨寄北》作於渝州。唐宣宗李忱大中二年( 公元 848 年) ,時年 35 歲的李商隱被授為節度判官,治今天所在地為三臺縣的梓州,期間雲遊巴蜀,因此得以遊歷三峽。隋初改楚州為渝州,治巴縣,即今天的重慶,後來就用“渝”作為重慶的簡稱。

巴蜀地區多山,古時陸地交通不便,故多沿長江、嘉陵江走水路。而北碚區是從三臺縣沿江乘船而下,進入重慶得以遊覽的必經之地


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境的抒寫,闡發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後兩句即設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餘味無窮。

李商隱還有一首《巴江柳》

: “巴江可惜柳,柳色綠侵江。好向金鑾殿,移陰入綺窗。”


唐朝時嘉陵江被稱為“巴江”,嘉陵江在重慶經合川區、北碚區、渝北區、沙坪壩區、江北區、渝中區等,最終匯入長江。這篇描繪嘉陵江邊柳樹的詩作,進一步佐證了李商隱有過身在重慶的生活。


大重慶之美,盡收李商隱眼底。


黑米詩生活


我生在揚州成長在南京。所以,這兩座歷史文化名城都可以算作是我的家鄉了。今天和大家聊聊和揚州有關係的名人詩詞吧,李白、杜牧、白居易太多的詩人詞人都曾留下了千古名句。

古人的詩句不是傷離別就是懷古傷今,大多深沉悲愴。提到揚州大家一定會想到“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但是我覺得唐代詩人徐凝寫的這首七言絕句《憶揚州》最能代表揚州,他借景懷人,以綿綿情懷,追憶當日的別情。

徐凝生在中唐,在文人墨客盛出的唐朝並不突出,但是這一首詩絕對是將揚州的美寫出了無與倫比的意境,我們來欣賞一下。

前兩句“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

蕭娘同蕭郎相對,詩詞中的男子所戀的女子常被稱為蕭娘,女子所戀的男子常被稱為蕭郎。桃葉原是王獻之的愛妾,這裡指所思念的人。當日的愁眉,當日的淚眼,以及當日的慘痛心情,都作成別離後無窮的思念,無限縈懷之感。

前兩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皎潔美好的月光如果可以分成了三份,那麼揚州就佔了兩份,這裡的無賴可不是潑皮無賴的意思,無賴在這裡指美好可愛。

這是何等驚豔的詩句,其時其景,大概也只可意會,無法言傳的吧。

全詩句如下: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後來,“二分明月”就成了揚州的代稱了。宋人蘇軾的《水龍吟·和章質夫楊花》中“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也是借用了徐凝這句詩的寫作手法。


鯨菱曉憶


看到這個問題,我頭腦中立馬想到了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句:政入萬山圍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這兩句詩寫得生動有趣,同時也層層疊疊的群山描寫得很傳神,而我的故鄉贛州就是這樣的地方,到處都是山,一出門看到的是山,走到外面看到的還是山,總之到處都是山,那就是一山放出一山攔。

楊萬里也是江西詩人,而我的故鄉離他當年居住的地方也是很近,雖然這首詩所描寫得並不是江的山,而是安徽皖南的松源,當時他被外放,正好是經過鬆源這個地方,看到了眼前層層疊疊的群山,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過鬆源晨炊漆公店》,在這首詩中,他只是描寫了所見所聞,但是寫得生動有趣,從而使得這首詩成為了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政入萬山圍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

我的故鄉贛州到處都是山,放眼望去也是層層疊疊,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那眼前所見之物必然是那高聳入雲的山峰。所以楊萬時這首詩最是能夠體現到我的故鄉,而他也是我比較喜歡的詩人,由於同為江西人,我對於他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他在這首詩中,儘管沒有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只不過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也讓我們感受到詩人獨特的才情,還有他對於事物細膩的觀察。

楊萬里是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他與當時的陸游、范成大、尤袤等人並稱為“中興四大家”,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那這首《過鬆源晨炊漆公店》正是寫於他人生陷入困境之時,不過他並沒有描寫內心的憂愁,更多的還是描寫了所見之物,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

南方其實本來就是山很多,而江西也是出才子,特別是在宋朝和明朝,湧現出了一大批的文學家,他們在文壇大放異彩,而楊萬里作為江西的才子,一生寫過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在這首《過鬆源晨炊漆公店》一詩中,他僅僅只是描寫了普通的風景,但是卻寫得很唯美,讓人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鄉村美景。

贛州地處於江西的南部,四周都被層層疊疊的群山所包圍了,那這首詩其實是最能夠體現出我的故鄉,我還在很小的時候就想山的那一邊是什麼地方?這也使得我對於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一直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可能正是由於山多,我們這裡也比較貧窮,一直是無法與江浙等地相比,儘管在古代很富裕,屬於正宗的江南地區,可是到近代它逐漸沒落,可能也是與地理位置有關。

楊萬里的這首我在兒時第一次讀時就有一種親切感,裡面所描寫的景物,正是我日常所見的普通風景,一出門就是山,層層疊疊一眼望不到邊,所以這首《過鬆源晨炊漆公店》最是能夠代表我的故鄉。


品詩讀詞


清明時節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晚唐詩人杜牧,春遊貴池城西杏花村,寫下這首富有江南風情的傑作——《清明》詩。

池州杏花村跡以名傳。貴池秀山門外的杏花村,原只不過是幾間“淪為荒煙野草之中”的茅舍酒肆,毫無名氣可言。正是杜牧的詩名和他這首千古絕唱,才使杏花村名播青史,飲譽天下。明代名士福建福清人林古度(字冉予,一字茂之,晚號乳山)的七絕,抒出了千百年來池州人民因杏花村而自豪之情。詩曰:“郡樓高出秀山門,古蹟今時不可論。杜牧當年有名句,獨唱城外杏花村”(引自清《杏花村志》卷五)

杜牧筆下的“牧童遙指處,“白錫壺腰中出咀,黃銅鎖腹內生須”,“半畝山林半畝地,一曲牛歌一卷文”,典故就出自這裡。這銅鎖,還有杜牧喝酒的酒壺,都保存在杏花村村志館裡。



迷茫的超超


我是江西省贛州市人,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下面我就來說說我們家鄉的歷史文化名人。(我覺得陶淵明最能代表江西文化,然後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有江南美景之韻。)

江西:

簡稱“贛”,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南昌。江西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自古為“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素有“江南魚米之鄉”之美稱。 江西為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中心腹地,其資源豐富、生態優良,有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也是亞洲超大型的銅工業基地之一,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中國銅都”、

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 江西的紅色文化馳名中外,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南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誕生地,瑞金是蘇維埃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安源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萬里長征也是從贛州出發的。

圖為江西鄱陽湖


敦煌煮文


說到我的家鄉雁城衡陽,會情不自禁地想到北宋范仲淹的一首詞——《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意思是: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飛回了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迴響起來。連綿起伏的群山裡,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的人都難以入睡,將軍已是頭髮花白,士兵抹著思鄉的淚水。

“衡陽雁去無留意”,“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裝句;古人相傳,北雁南飛,到衡陽而止。衡陽城南有回雁峰,樣子很像迴旋的雁。因此,衡陽也被稱為雁城。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後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於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

西夏元昊稱帝后,連年侵宋。由於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一敗於延州,再敗於好水川,三敗於定川寨。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延州當西夏出入關要衝,戰後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此詞即作於知延州時。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他族部落


我的家鄉在湖南省株洲縣,現在劃歸到了市區,改名株洲市淥口區。

從小到大的表格,一直填株洲縣這個籍貫,幾十年,習慣了。

作為地理概念,株洲縣屬於洞庭湖以南,南嶽衡山以北,百里湘江貫穿其中,如果把我們縣比作一個美麗的姑娘,那麼湘江就是一根漂亮的衣帶,永遠系在她的身上,成為一種地理標誌。

曾經經過這裡的名人很多:

公元769年,杜甫從兵戈連年的四川輾轉入湘,乘一艘小船,下洞庭,入湘江,溯江而上,去投奔自己的好友、衡州(今衡陽)刺使韋之晉。

株洲縣境內的湘江有百里之長,杜甫行船大約航行了不少時間,一者因為是逆水,慢,二者因為期間寫了很多詩,留下的就達10首,想來時間不會短。

在湘江雷打石鎮段,杜甫提衣上岸,觀看了空靈岸上的空靈寺,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次空靈岸》:

“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空靈霞石峻,楓栝隱奔峭。青春猶無私,白日亦偏照。可使營吾居,終焉託長嘯。毒瘴未足憂,兵戈滿邊徼。曏者留遺恨,恥為達人誚。回帆覬賞延,佳處領其要。”

空靈岸是地名,其實“霞石峻”的霞石也是個地名,雷打石鎮至今還有霞石村,俗稱霞石鋪,從詩中可看出,空靈岸肯在杜甫路過之前就是已經存在的地名,只不知霞石是不是當時就有,如果當時還沒有,是後人從杜詩中取的,那取這個名的人也太有水平了。

在株洲縣之北、接近衡山縣的地方,有個朱亭鎮。

這個鎮的名字,也與一個文化名人有關。

朱亭,曾先後隸於三苗國、荊洲、楚國、臨湘縣、建寧縣、湘潭縣、株洲縣等管轄,南宋以前叫浦灣。

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理學家朱熹上南嶽,途經浦灣,在此歇宿,在當地人的請求下,曾結亭講學。後來,人們為了紀念此事,就取朱熹結亭講學之意,把浦灣改名為朱亭。

株洲縣也是一塊紅色革命之地,在這塊土地上,誕生過一批共和國將軍,比較著名的有楊得志、楊梅生、晏福生、劉先勝、唐子安等。

楊得志是南陽橋鄉三望衝村人,小時候因家裡窮,就到江西萍鄉安源煤礦做苦力,挖煤,後加入革命隊伍,參加過長征,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立下過巨大功勞,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楊梅生是淦田鎮人,革命後,參加過秋收起義和長征,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晏福生是仙井鄉人,戰爭中失掉了右臂,人稱“獨臂戰將”,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唐子安是古嶽峰鄉人,幾個人中,他的軍銜最低,1955年授予了少將軍銜。不過,論家鄉人的口碑,他最好,因為他最關心家鄉,在困難時期,他曾給古嶽峰鄉送回過一輛大卡車,如今家鄉存世的老人,對唐子安仍讚不絕口。


帝國的臉譜


我的家鄉是浙江台州。自古人傑地靈,人才輩出。代表我家鄉的人物很多,

文化名人有:佛教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 ,道教南宗始祖張伯端,“詩書畫三絕”、開臺州教化之先河的鄭虔,“初唐四傑”之一、做過臨海縣丞的駱賓王,隱逸詩人寒山子,唐代著名詩人項斯,著名活佛道濟(濟公),宋代儒學大家朱熹,著名理學家徐中行、徐庭筠,著名文學家、為《資治通鑑》作序的胡三省,江湖派詩人戴復古。元代有著名書畫家柯九思,元末明初有著作169捲入《四庫全書》的文史學家陶宗儀。明代有儒學大師,“台州式硬氣”的代表人物方孝孺,史學家、茶陵派代表詩人謝鐸,獨樹一幟的人文地理學家王士性。清代有著名“博學鴻詞”齊召南等。

政治軍事名人有:南宋名相謝深甫、杜範,太皇太后謝道清, 元末農民起義領袖方國珍,抗倭名將戚繼光等。

寫台州的詩,著名的有唐朝杜甫的詩:《題鄭十八著作虔》。全詩如下:台州地闊海冥冥,雲水長和島嶼青。亂後故人雙別淚,春深逐客一浮萍。酒酣懶舞誰相拽,詩罷能吟不復聽。第五橋東流恨水,黃陂岸北結愁庭。賈生對鵬傷王傅,蘇武看羊陷賊庭。可念此翁懷直道,也沾新國用輕刑。禰衡實恐遭江夏,方朔虛傳是歲星。窮巷悄然車馬絕,案頭乾死讀書螢。

著名的句子是:“台州地闊海冥冥,雲水長和島嶼青”,特別能概括台州的地理環境。


李軼賢詩文


我的家鄉浙江嘉興。

嘉興南湖與杭州西湖、紹興東湖被稱為浙江三大名湖。嘉興南湖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我們的黨從嘉興南湖啟航,"紅船精神"激發著四百七十多萬南湖兒女奮勇前進。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先生到訪嘉興南湖題詩一首:"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重來正值清明節,煙雨迷濛訪舊蹤。"

嘉興是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的發源地,春秋時期稱長水(又稱槜李),是吳國和越國的交界之處,現在還留有一座"國界橋"。

嘉興的名人很多,離我們時間久遠的名人有: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出生在嘉興(已考證);與李香君、董小宛、陳圓圓等並稱為"秦淮八豔"的明末清初女詩人柳如是等等。

近代、現代的名人甚多:

沈鈞儒(新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任院長);

褚輔成(九三學社創始人之一);

王國維(國學大師);

茅盾(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

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

豐子愷(中國現代漫畫的開端者);

張樂平("三毛之父"),

還有傑出的武俠小說家金庸 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