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赤峰巴林左旗巨商马真吾略史

马真吾(1902年~1981年),原名马汉隆,字振武,因真吾与振武同音遂名真吾。生于赤峰西大庙马家窝铺,家有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四。马真吾先娶土城子郭拔贡孙女,后娶李氏为妻,相继因病夭折,又在林东与张莲清结婚,生有三子三女。

马真吾八岁时就读于本村马三先生所开设的私塾馆,天资颖敏,三个月读完论语。一九一八年,考入热河承德师范学校,毕业时成绩优异,被派到赤峰县任教,与赤峰西南大碾子(今土城子)郭拔贡(喀喇沁旗首富)的孙女结婚,并聘他到大碾子村任教。

解放前赤峰巴林左旗巨商马真吾略史

民国十七年(1928年),经其毕业学校领导推荐,马真吾任林东垦务局放垦测绘员。局长钟文清、襄办孙子俊见他年轻干练,遇事勇挑重担,极为赏识。马真吾在放垦中,以勘测土地之便,弄假舞弊,中饱私囊,很快就发了财。他拿这些银钱先后在巴林左旗、阿旗两地购买荒地二百多顷(两万亩),在土木富洲、三山乡(烧锅窑)两地开设烧锅(马家烧锅)酿酒,在林东开设杂货店、药店,修建一处水磨加工厂,从事粮米、线香的生产。

解放前赤峰巴林左旗巨商马真吾略史

由于马真吾是搞教育出身,所以他发达后,即出资创建两所学校,为社会培养知识型人材。担任过内蒙古自治区高层领导人的王逸伦同志,就经马真吾的七弟马汉桢(两人在赤峰中学是同窗)介绍,曾在马真吾创立的林东县初高两级小学当过教员。

一九三三年的下半年,马真吾当上林东商会会长,担负起组织人力铸造犁铧、铁锅的任务,此外还创办了木匠铺、酱醋房、糕点铺、饭馆、金银首饰铺、药铺等。

一九三九年,日伪指派他为巴林左旗参政员(相当于现在的人民代表)去新京长春去开会,之后又去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扎幌、福岗等地参观游览,可谓风光无限。

解放前赤峰巴林左旗巨商马真吾略史

一九四零年,奉天博物馆李文信和日本一些考古专家来林东考察辽代古迹,他担任向导,事后他指使手下人在干支嘎盗挖辽代古墓,被人告发,将马真吾关押两个月之久,后将保存的贵重瓷器及辽铜镜献给日本人大内健主持的林东史迹保存馆,事件才得以平息,并免除牢狱之灾。

一九四一年三月一日,伪满洲国建国十周年之际,巴林左旗派他到新京观礼。同行的还有旗长米西格拉布丹。

解放前赤峰巴林左旗巨商马真吾略史

一九四四年,林东地区遭受特大旱灾,当年秋冬饿殍遍野,马真吾停止酿酒,用大锅熬粥救济难民。同年,他辞去商会会长职务,就任巴林左旗兴农合作社理事长,到苏军出兵东北,日本倒台为止。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苏军五人乘吉普车一辆入林东,日本人溃逃。八月十五日又有大批苏军进入林东,要求供应蔬菜、肉食。于是林东的一些头面人士组织起维持会,马真吾是维持会的十委员之一。

解放前赤峰巴林左旗巨商马真吾略史

三年解放战争期间,马真吾倒向了国民党阵营,并出任林东县国民党书记处书记长一职。后辞去书记长职务,前往国民党热河省政府设在天津罗斯福路(现在的和平路)的热河省实业公司,担任经理。与此同时,马真吾把家属从林东接到北平居住。解放前夕,马真吾带领家属,携巨资逃往宝岛台湾。

马真吾来到台湾后,以国大代表资格,营建高级住宅,全身心致力于对后代的教育。闲暇时间写一些有关故乡巴林左旗掌故的回忆录,时常在《热河通信》上刊登,用来抒发自己挥之不去的无尽乡愁。

解放前赤峰巴林左旗巨商马真吾略史

马真吾长子马宏祥是联合国机构官员,具有爱国情怀,经常做有益于祖国的工作。其二子、三子均在美国留学后,移民美国定居。长女在香港、次女在台北、三女在美国。

马真吾于一九八一年二月十九日在台北市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