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疫”有我:抗疫志愿者中的翻译同学们


01

张爽是北二外高级翻译学院2018级本科生,承担过多次国际会议的英语志愿翻译工作。这次出发前,最让她为难的是说服担心自己安全的妈妈:“学校会给我们发防护服、护目镜和口罩的”、“你放心,我每天都会跟你报平安”、“我去也是为咱们祖国做贡献呢!咱家骄傲!”。在张爽与其母亲的微信对话里,母亲的担心溢于言表,张爽的勇气与坚定让人不禁想为这位1999年12月出生的女孩儿点赞。

翻“疫”有我:抗疫志愿者中的翻译同学们


“晚上8点上岗,11点半左右结束工作,翻译难度不大。不过,因为我是第一次穿防护服、戴护目镜,一整套装备穿好后,说话、行动都很困难,体力消耗很大。连续讲话后,会感到有些呼吸困难,要弯下腰来大口呼吸。”3月12日凌晨1时10分,防疫翻译志愿者张爽发来一段影像。半个小时前,张爽结束了一整晚的工作。

翻“疫”有我:抗疫志愿者中的翻译同学们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

千千万万的志愿者加入战“疫”

其中也不乏翻译战线的志愿者们

他们化语言为力量

架起了一座座信息桥梁

与张爽一样,从接到招募令到防疫一线正式上岗,志愿者们一起度过了极速16小时。


3月5日凌晨3:59,一通电话惊起吴斯琪。“您好,我这里是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工号****,有位市民来电需要英语服务,您能帮翻译一下么?”“可以的,没问题。”吴斯琪马上向外籍人士打招呼。“Hi! This is Interpreter no. xx. How can I help you? ”

翻“疫”有我:抗疫志愿者中的翻译同学们


来电者是一名在苏州长期工作生活的意大利籍人士,最近他需要从罗马飞莫斯科,再从莫斯科飞上海,之后再回苏州。这位外籍人士咨询的是他抵达上海后需要是否需要居家隔离,以及在哪居家隔离?

吴斯琪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研究生三年级翻译研究(口译方向)专业的学生,目前在12345热线担任英语夜班志愿者(每晚20点——次日8点),她的工作不是提供建议,而是把外籍人士的诉求快速准确翻译给12345服务热线的坐席人员,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解决外籍人士的问题。


翻“疫”有我:抗疫志愿者中的翻译同学们


唱着“我不想长大”,却身披战袍的00后,最终还是长大了。披上校服,大家笑你是小孩,但穿上白色战甲,他们都是国家的希望。这个世界是一体的,有难有灾,大家谁都难独善其身。新一代们不光有知识有文化,还有责任有担当。

以前的作文结尾常写到 一定要好好学习 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或许就是这样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02

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的“零零后”正在经历成长过程中“最长的寒假”。他们中有一群人,选择了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抗疫情怀。

翻“疫”有我:抗疫志愿者中的翻译同学们


2月7日,一个名为“2019新冠肺炎-全球报道”的中文网站正式上线。在上海念高三的Tracey最初通过各大微信公号了解新冠疫情动态,后来疫情开始在海外扩散,于是能熟练运用英文和西班牙语的她,就去找原文,发现了很多值得一读的文章,而且其中很大部分都还没有中文版,她想干脆做几篇翻译,锻炼自己阅读和写作水平。她说:“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与世界相连,中国已经站上全球舞台,那么外媒怎么看中国,就是有意义的话题。何况疫情也不只是中国的事,别国也在应对,也值得关心”。


她把倡议发在朋友圈,同时征集小语种翻译人员。很快她得到了同学的响应。Tracey提出了选择外媒报道的基本标准,首先是确保资讯出自正规、合法的平台,内容可以是各地疫情动态资讯、走势分析、疫苗药物研发、国家应对的政策介绍,也可以是国际组织、医疗科研团队的深度分析,还有社科人文学者的观察,也可以是一线纪实采访等不同角度和专业的报道。


翻“疫”有我:抗疫志愿者中的翻译同学们


随着疫情在全球扩散,外媒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主创团队在豆瓣、新浪微博上开通了账号,很多网友主动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如今翻译团已经成了30多人的一个大部队。

有一位网友的留言,真诚地点评了他们的工作,“网上的信息太杂,各种各样的新闻漫天飞,处在新闻链下端的群体只能以善变的心态看待世事。创办这个网站的中学生做了一件正确的事,不因社会的真与假迷惑自己的内心。无论个人和社会,坚持初心,难也易,希望他们一直做下去,做最好的自己,相信,保持正直、清醒和判断力,带着正能量,比什么都重要”。


墨觉得这次疫情引发了自己对许多问题的重新思考,她长大了很多。“过去经常在网络上看到‘钱就是为了买喜欢的东西,还有日常支出和购车房一类’的说法,但这次疫情提醒了人们,尤其是易受消费主义洗脑的部分年轻人,必须要有抗风险的能力”。墨说感慨万千的时候,就把心里话发在群里,大家一起聊,彼此打打气。

翻“疫”有我:抗疫志愿者中的翻译同学们

非典那年,90后的他们在初中、小学,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的精心呵护;今年,这群花朵们已经成长为一棵小树,为守护我们的国家、守护全人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以前,80后说90后是垮的一代,90后说00后是垮的一代,但是通过这次疫情来看,我们国家的没一代年轻人都不会垮的一代,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总能散发出满满的能量。

这真的是有知识有文化又可爱的一代,她们没有沧桑,却有风险意识;没有经历,却有着思考力;没有与社会的接口,却有着自己的行动力。能够明辨是非,做着自己正能量的事情。

以前想着这代人长大国家会怎么样,现在慢慢有理由相信国家可以放心交到他们手上。


翻“疫”有我:抗疫志愿者中的翻译同学们


03

“中伊防疫互助小组”的发起人是曾在德黑兰教过中文的北大中文系在读博士陈彬彬女士。当伊朗疫情暴发并逐渐变得严重时,她了解到很多伊朗民众仍缺少防护意识。于是在2月24号,她发起了“中伊防疫互助小组”,希望将中国的防控知识和经验,通过社交媒体介绍给伊朗民众。

目前小组成员已突破200人,遍布德黑兰、柏林、新疆、广东和河南,其中包括60%的中国人和40%的伊朗人,以及2名阿富汗人。

翻“疫”有我:抗疫志愿者中的翻译同学们


小组成员还专门设计了徽章,徽章上一只印有中伊两国国旗的巨手握住一支铅笔,挡在新冠病毒之前,象征着中伊两国携手,用科学对抗新冠病毒。

一些伊朗网友表示,他们非常需要中国抗击新冠病毒的经验。收到带有波斯语字幕的科普视频让他们很感动,希望中、伊两国的人民都能尽快战胜病毒,拥抱春天。“我们希望把中国的抗疫经验传递给伊朗。”互助小组成员伊朗女学生哈萨尼说。

“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

翻“疫”有我:抗疫志愿者中的翻译同学们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抗击疫情,不分国界,有的只是一份责任和关爱。凛冬之后,便是春暖花开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