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說“東北富得流油的時候,我們還吃不飽飯呢”,那麼東北曾經有多富裕?

鋼都大海


不用說什麼,人性本就如此,忘本才是天行,付出再多也只會被嘲笑,只有鐵拳才能讓他們記住,這個名字古來如此。


還哦還i


我是七零年出生,我爺爺是山東高密人,老爺子年輕時在青島日本人開設的紗廠打工,因為替被欺負女工抱不平,用鐵鍬打死日本監工,然後參加八路軍,抗戰勝利後隨八路軍接受東北,後留在哈爾濱參加建設,解放後一直到八十年代後期,每個月都給山東老家郵寄二十塊錢,曾祖父母建國初期都去世了,我爺爺要補貼他弟弟妹妹的生活,我的印象小時候沒吃過粗糧,家裡1978就買了電視十七寸黑白電視,我爺爺一個月一百一十多塊錢,我父母雙職工加一起和我爺爺差不多,那時候住樓房,有煤氣管道,暖氣,七八年的時候我二爺爺從山東老家來哈爾濱,帶的地瓜幹當口糧,來我家裡早餐吃了十二根油條,晚上吃了五個饅頭,回去的時候帶走一百斤麵粉,那時候山東老家太窮了,地瓜幹就是糧食,我在哈爾濱的同學家庭也都差不多,有兩個孩子的雙職工家庭,就不用吃粗糧,三個孩子的家庭就得吃粗糧,在我小時候父母經常帶我去京劇院,評劇院,那時候還有話劇院,兒童劇院,電影半個月可以看一次,票價一毛錢,我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和父母給山東老家郵寄衣物,東北的經濟落後,是國家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節能減排,自然資源逐步衰竭等多方面因素。但東北是全國工業化和城鎮化最早的城市,教育,文化,醫療在國內都是排名考前,以哈爾濱為例,哈爾濱有大劇院,音樂廳,有京劇院,評劇院,歌舞劇院,話劇院,交響樂團,雜技團,曲藝團,龍江劇院,書畫院,985高校一所,211四所,三甲醫院二十多座。


良說心理


我姓劉,我今年54歲,東北吉林省樺甸市人,我8歲的時候,山東人,拖家帶口去東北,我母親,看著可憐,都讓我給人家送點玉米麵過去,怕餓著孩子,我們家當時八口人,就父母兩人工作,我們家糧食當時也不夠吃,這就是東北人,不要汙衊東北人好嗎?



老頑童56789


東北以前富不富,現在人沒法體會。

就像現在的初中生無法體會可以不上課打老師的瘋狂年代一樣。

以前東北富裕,工業體系完備,是因為日本人在認認真真的搞建設,在他們的觀念裡,長春要比東京重要,大連要比大阪重要。

當然,他們最大的問題是沒搞清楚,這塊地是他們搶的,不是他們的固有領土,一旦再被別人搶走,或者原來所有者搶回去怎麼辦,他們沒想,日本人雖然兇殘,但在奸詐上面,遠不如英國人。

當時的東北幅員遼闊,物產豐富,人口構成合理,教育覆蓋面大。

人材,市場,資本三要素都完備,當然能爆發出驚人的生產力了。

後來發展被打破,進入到了蘇式改革階段,全部變成了沒有活力的公有制,憑藉以前的基礎,繼續苟延殘喘幾十年。

就是這麼個演替路徑。

以後會咋樣,說不好,變好還是變壞,還是交給上帝抉擇吧!

老百姓,吃的好,凍不著,樂樂呵呵的,過一天是一天。


cadet1030


建國後遼寧一省上繳國庫佔全國總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七 東北的人才源源不斷的輸血到全國 中國工業是東北人靠著聰明的大腦 勤勞的雙手撐起來的 全國哪個城市沒用過大慶的石油 沒用過中捷友誼廠的機床 哪個鐵路局沒有東北的技師 二汽 攀枝花鋼鐵集團全都是東北人建起來的 很多人貶低東北人 你們可以包容黑人 包容歐洲人 甚至印度人 巴基斯坦人 就是不能包容東北人 東北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東北人和你們一樣拿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身份證 東北怎麼了 東北人怎麼了 很多城市富了靠的是你們的雙手嗎?靠的是國家投資和國家政策的扶持吧!那麼我又想問一下國家財政的錢東北沒納稅嗎?真不愛評論你們這些眼光短淺 腦袋進水的人 說我們東北人脾氣不好 脾氣不好你們還他孃的這樣欺負 脾氣好還不讓你們欺負死[靈光一閃]


靜水流深215928191


富不富,是把雙刃劍,過去一百年富有的東北和現在開始貧窮一百年的東北,不能說是壞事,八十年代以前東北的生產總值亞洲第一,超過日本新加坡,那麼是好事嗎?對新生的中國非常重要,東北為新中國源源不斷的輸送的能源和工業還有糧食,可以說是中國的糧倉,工業車間,能源井。為新中國崛起奠定了基礎。東北人口激增正是這個時期,不是大家所認為的闖關東時期,那個時候也有,不過由於聯通和自然條件等原因數量有限。人口暴增是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也是東北最富有的時期,當然富有也未必是好事,東北的山被掏空採礦,鍊鐵挖煤,水被築壩發電,河道堵截改變,溼地被破壞變成良田,油田。樹木森林被砍伐殆盡,山林百獸被捕捉幾乎絕技。所有大小城市一眼望去林立的大煙筒冒出滾滾黑煙。東北的天不再藍,水不再清澈,大地塌陷,山峰削平,山林不見飛鳥百獸參天大樹,河胡不見魚蝦嬉戲。光禿禿的山,農藥化肥汙水殘流的河,到處都是大自然的傷疤。也許需要很久很久才能癒合。那個山清水秀棒打狍子瓢舀魚的東北不復存在了。我兒時跳進河裡洗澡捉魚,上山套野雞兔子,那時候河裡魚多的用個筐誰便撈幾下魚就夠吃了。在山上瘋跑看見野雞弄個帽子往空中一扔,野雞以為是老鷹會躲進草叢裡,過去抓起來就行了,十幾歲的時候魚不見了,野雞野兔不見了,到河裡洗澡身上會長大包。

九十年代中期吧,國家戰略轉移的大政策背景下,東北的工廠,技術,設備,人才大量轉移,把中國工業基地分散到全國各地,政策是必行的,因為一旦有戰爭打掉東北就等於打掉中國工業力量,分散到全國各地不但可以保證中國工業力量,也可以帶動地區工業發現,東北在輸出了血液之後這次又把骨髓也抽了出去,一個苦寒荒蕪之地,掏空了資源,掏空了工業設施,經濟自然也就落寞了。

我也和其它人一樣大學畢業後沒有選擇回東北工作,但是家還是安在瀋陽,父母也被接到了瀋陽能幫著照顧孩子,我依然拼搏在他鄉,好在交通發達,飛機一兩個小時,動車三四個小時就回去了,每個月會回家幾次。雖然東北經濟蕭條,我認為很難提升了,不是說東北人不行,而是東北大環境無勢了,大量的人口外流,對經濟是壞事,但是對環境卻是好事。人口在減少工廠在減少,國家也開始重視環境保護,以前重視也沒有用,因為有工業在怎麼保護也是破壞,只是多少大小的問題。

現在雖然經濟下去了,但是給大自然一個療傷和喘息恢復的機會。去年堂妹結婚在老家辦酒席,我回去了闊別十五年的老家,東北的大山裡的小山村。看到兒時的小樹林,已經是參天大樹的大森林了,原有兩百多戶一千多口人的村莊,剩下三十幾戶人家百十口人,還都是老人,可能過個十幾二十年,村子就不在了。以前的山林坡地還有低窪的地沒人種植了,荒蕪了,又長出小樹,低窪地變成溼地長滿荒草和柳樹紅柳樹賴楊樹,河流雖然還有大量的人工建設設施,但是基本是不需要的設施,也沒人維護廢棄了,有些河流在堤壩邊上破開口子,注堤壩對生態破壞是非常嚴重的,魚類不能迴游產卵,不能生物淨化。老家的那條河就有很多魚類滅絕了,對自然生物多樣性和種群數量破壞嚴重。堤壩破開口子魚類可以自然迴游產卵。上次回家所見河流魚蝦多了起來,山林野雞野兔也見小群,採礦破壞的山峰石縫中也長出綠草。人口少了需要的資源也就少了,對自然的破壞也就少了。雖然還需要時間,但是有了喘息的機會。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我是滿族人祖輩生息在白山黑水的黑土地上,我很矛盾,希望東北經濟振興,我不用在漂泊他鄉。但是更希望東北天藍水清,滿眼白樺林隨風搖擺,滿耳蟲鳴鳥語,回到棒打狍子瓢舀魚的自然環境。目前東北這種事態也會走向後者,當然我也更願意選擇後者。環境自然恢復勃勃生機。


老林大叔10


曾經多富裕?可能對比現在的北上廣深有過之而無不及。城市新聞看很多了,曾經亞洲經濟第一,中國首都,全國最早燃氣管道,最早通火車,最早普及教育等等等等。。。。這些我現在依然相信,但是現在我在東北生活的真的很不好,我沒有夢想,我不知道未來怎樣,我貸款欠錢,我生活拮据,我羨慕經濟發達的地方,這是一個被拋棄的地方,這裡只是很多人堅守的最後港灣。


炸天幫幫主-吊炸天


解放初期,東北經濟佔全國的85%,最高峰時,重工業就佔了中國的90%以上,重工業是什麼?是一切工業的基礎,是經濟發展的必須資源。





無用20


搞笑,東北任何一個城市,在東北任何時期,都沒有過比北上廣更好的時期——無論八十年代之前,還是八十年代之後。我七十年代後期開始跑船的,就是專跑上海至渤海灣內幾個港口,北京我沒有去過,但根據各種報道和信息彙總,北京作為首都,即便是中國最窮的時期,也不比上海差多少,那時候可以說上海對全國貢獻利潤,全國為上海供應各種物質,全國各地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有過餓死人的現象,但上海在最差勁的時候也就在主食糧食供應裡配給一定比例的紅薯,所以那時候我有同學跑大連時,專門給大連人帶去上海生產的精白麵粉、卷子面等東西,大連那時候比東北的哪些城市更差勁?

廣州我最早是八四年去的,那時候全國改革還剛剛開始,市容市貌還和六七十年代一模一樣,不少公交車開關門時,賣票員還總是用兩個電線的裸露線頭搭一下,但即使這樣,廣州仍然絲毫不遜於大連,總體狀況應該還是比大連要好。

東北曾經有多富裕?東北大概也就在計劃經濟時期,重工業集中在東北強行發展,那時候應該是東北“富得流油”的時候,但是,這僅僅是相對於更落後的地區,東北大多數地方的農村,仍然沒有浙江沿海農村好,和江蘇長江以南地區也不會更好——

八十年代,我曾經坐火車從北方回到上海,也曾經做過火車從廣州回到上海,一路上的風景隨著火車越來越靠近上海,農村的景象會有明顯的變化,越接近上海,青磚綠瓦房子就越多。這是當時的現實狀況。不過,這個景象的變化,近一、二十年已經不那麼明顯了,沿海地區無論南北,總體上民眾的經濟狀況都好了不少。


天淞子


張作霖時代,如果按照現在的經濟標準衡量,當時東北的GDP全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工業總產值是山海關內各省總和的19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