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斷自己長得醜還是長得普通?

xieshulang



首先,有個一句話原則是全文通用的:

“所有當面說的漂亮只約等於不醜”!

“所有當面說的漂亮只約等於不醜”!

“所有當面說的漂亮只約等於不醜”!

重要的事說三遍!

就像“帥哥”、“美女”如今只表明性別,當面說的“你很漂亮”只相當於“今天天氣不錯”一類的寒暄。但如果在說不在場、利益無關的第三個人“很漂亮”,可信度就提高了很多。

1、“萌”、“氣質”、“優雅”、“知性美”

“A很漂亮,B挺萌的,C是氣質女,D有種古典美,E是優雅那類型的”,這個裡誰比較好看?在多數情況下,A好看,BCDE則不能算漂亮。

如果沒有漂亮、好看、(長得)美這三個,只用了“可愛”、“萌”、“氣質”、“xx美(古典美、知性美等等不是“長得”美的)”、“書卷氣”、“優雅”這些形容詞,就說明不是絕對漂亮,但是(當面時)人家又想找個詞來贊你,或者(背後評價時)因為評價了別人漂亮好看想避免太偏愛另外的人而找到一些褒義詞來安給你以找個平衡,所以就找到了這些詞。如果絕對漂亮,是葛優說的在仇人眼裡都是西施,那麼她可以性格很差、毫無氣質、是個文盲,照樣是美女。

如果絕對漂亮的人同時也萌、也有氣質、也知性、也有古典氣息,人們會把漂亮、美和萌、氣質、知性、古典連起來用。比如說“她的漂亮裡有萌的成分”、“她漂亮,而且有氣質”、“她長得美,是偏古典的那種美”。

如果一個人得到別人的當面評價次次都只是“你還挺萌的”、“你很知性”、“你很有氣質”……而很少出現“漂亮”、“好看”、“(長得)美”,抱抱,絕對不漂亮。

小孩被當面寒暄的用詞只有“萌”和“可愛”的話,這個待遇的門檻比成年人被寒暄“你挺漂亮”更低——成年人被當面寒暄“漂亮”時,儘管不一定漂亮,但應該至少不醜(對醜人,大多數人在相處中絕口不提相貌,傻子才會對醜人說“你很漂亮”這種睜眼的瞎話來刺激人家)。可小孩基本上都萌、都可愛,因為“萌”的定義就是“幼態”,可愛是指“憨態可掬”,醜的娃照樣可以是萌的、可愛的!

我小學(90年代)曾經在一個可稱小童星班的集體裡,當年班上有四十幾個同學算廣義上的“上過央視,或中國教育電視臺”,當然,有的只是群舞、露過一小臉;其中又有二十幾個同學有被直接拍攝的經驗:電影,電視劇,廣告(商業的和公益的),主旋律宣傳片,“我們班”(班集體)本身還被地方臺拍成了紀錄片。當時幾乎天天有各路人馬到我們班“選人”,班上也有少數關係戶家長是會塞錢讓孩子上節目的。我們當然不會直接得知誰被選上的全部內幕,但是小孩子們自己就會竊竊私語地議論誰一定是關係戶:如果來選人的是拍主旋律紀錄片的,說“選幾個娃,就是表現孩子們可愛,充滿生機”或者是“高矮要整齊”,老師就會優先選他們;但是一旦別人加了一句“這個是商業廣告,相貌比較硬的才行”,老師就算想選他們也無能為力,雖然他們也粉嘟嘟的挺可愛,主旋律宣傳片之類的他們去拍是夠了,他們父母塞點錢還能去拍電影電視劇,但是商業廣告對相貌的要求很高,大家隨便瞄一眼電視機,看看商業廣告裡的孩子是不是不僅比日常生活中普通孩子漂亮很多,甚至也比公益廣告、電影電視劇裡的孩子漂亮?公益廣告、電影電視劇裡的孩子大部分只要求萌,但是商業廣告裡的孩子大多數是要求相貌非常過硬,因為商業廣告很難被家長塞錢這種因素左右——商家還要給孩子或家長錢的。

2、“其實你很漂亮”

如果你經常聽到的稱讚你漂亮的話是“其實你很漂亮呀”,你肯定不怎麼漂亮。

因為“其實”是微有轉折之意的。對一個一看就非常漂亮、公認非常漂亮的女孩,不需要用“其實”。當然,如果中文功底不行的人說的,或者“其實”是他/她的口頭禪,就不必計較這個。

3、耐看不耐看

我遇到過的真事:有一個女生被人揹地裡說“我能說她長得不耐看嗎”,另一個女生被人當面說“你長得挺耐看的”。按理說,耐看的應該比不耐看的好看。但是,事實上那個被人吐槽不耐看的是公認大美女,而那個被說耐看的反而長相一般。

什麼叫“耐看”呢?其準確定義是“第二眼、第三眼、第N眼並不會比第一眼印象更差”——要麼第一眼到第N眼印象都差不多,要麼是“越看越好看”。

請記住“一切不說漂亮不漂亮,只說耐看不耐看的都是耍流氓”,因為“耐看的比不耐看的漂亮”這個結論的前提是同樣漂亮。

如果兩個人都是非常漂亮,那麼第一眼都是很驚豔的:耐看的,第二眼到第N眼還是很驚豔,這種相貌就很完美,可稱天仙;不耐看的,就是第二眼到第N眼的觀感就比第一眼有所衰減,這類人一般相貌有明顯優點,有視覺衝擊力(所以才會第一眼很驚豔),後面之所以印象衰減,是因為比較俗氣(不像天仙),看多了就稍微有些彆扭;或者偏於妖媚,女生看多了就產生敵意,慢慢就不覺得好看。

如果兩個人都是比較漂亮,那麼第一眼都是很舒服的:耐看的,第二眼到第N眼還是很舒服,這種是清純、鄰家型的;不耐看的,往往相貌有突出的地方(所以一眼望去才會覺得比較漂亮),但也有硬傷,不能多看,第一眼先看到優點,第二眼到第N眼時缺點就暴露了,所以越看越不好看。

如果兩個人都一般,那麼第一眼就都沒覺得好看:耐看的,是五官偏寡淡,沒優點,但也沒什麼大的缺點,所以看多了也不會暴露更多缺點,看多了還會因為看熟悉了而讓人感覺更好看;不耐看的,是沒什麼優點(所以一眼望去也不怎麼漂亮),而且有大缺點的(所以看多了就更暴露缺點了)。這種基本就是“醜人”了。

所以說,那個女孩被人說“你長得挺耐看的”,其實是“不漂亮但耐看的,是五官偏寡淡,沒優點,但也沒什麼大的缺點”這個級別的,她其實並不漂亮,只是因為沒硬傷才耐看而已。而一個“不耐看”的,至少人家是第一眼很漂亮的。

單說耐看根本不能說明漂亮,只能說明不醜(醜人肯定不耐看)。不和漂亮連用的耐看,甚至往往說明不太漂亮。單說“其實她還挺耐看的呀”,說明“一般人沒覺得她漂亮”;說一個人“長得不耐看”,大半時候是說“漂亮但不耐看”,至少說明“別人公認她還是比較美的”。

4、既然“所有當面說的漂亮只約等於不醜”,哪些當面說的漂亮仍然表明漂亮呢?

當且僅當對方表達“你很漂亮以至於獲得了額外的優勢”的意思時。也就是,對方是在“大家都好漂亮但是還是要哼哧哼哧地幹活”的意義上誇你,還是在“你很漂亮,所以別人哼哧哼哧地幹活你卻可以刷臉賣萌到哪裡都有人捧”的意義上誇你。

所有人都漂亮是可能的,但是不可能所有人都可以刷臉賣萌到哪裡都有人捧。舊社會大部分人面黃肌瘦、衣衫襤褸,現在則大部分人面皮白淨、衣著光鮮,相貌和氣質的平均水平都有了質的飛躍,再加上服飾、化妝、美容甚至整容市場的發展,較優秀、較高端的圈子裡的年輕人會看到周圍的人50%都漂亮,而且不是互相恭維漂亮,是真的男帥女美。但是無論哪個圈子裡的人都只會認為身邊也就5%的人以相貌獲得了額外的優勢。這道理是很簡單的:當所有人都獲得這個優勢後,就不成其為優勢了。80年代只要是大學生,人人仰望,社會棟樑,現在本科學歷只是個最低線;但是清華北大80年代是一小撮人,現在也還是一小撮人。所以,當人類的整體相貌水平達到70億人都算得上漂亮,又會有一小撮人以更突出的相貌獲得優勢。

我小學的小童星班上,有一位相貌逆天的,有十來個明星相貌的,有二三十個“長得好看”的,誰在哪個檔次十分分明,最多有點小爭議。所以,我一直就知道老師、家長、同學怎麼有區分度地說這三個等級的“漂亮”。老師對“長得好看”的說“漂亮”、“好看”,對明星相貌的會說“相貌比較硬”,至於相貌逆天的那位,說的是“她那張臉”——“你又沒有她那張臉”、“她不就靠她那張臉混”。我問媽媽,“她那張臉”就是說“她那張臉很漂亮”啊,為什麼只說她的那張臉,不對也漂亮的別人用“那張臉”呢?

媽媽說,你別隻看字面意思啊,差別是在潛臺詞上:“她那張臉”其實就是說她漂亮,但是比說“她很漂亮”牛逼十八條街,牛逼在它的自帶潛臺詞“那張臉是別人都沒有的,羨慕也換不來的”。

5、反向理解法

“我怎麼覺得XXX也就一般般”,沒有說出來的是“都說XXX長得美”。如果大家都認為她一般,那麼沒人會閒到專門說一句“我覺得XXX一般”。

“我今天才發現XXX是美女耶”、“今天XXX這身打扮儼然美女一枚啊”,則說明這個人不是公認美女,至少大部分人並不認為她出色。

如果是公認美女,即使今天精心打扮之後比平時又美了幾分,只有第一次見她的人才會僅僅說“XXX是美女”(因為以前沒見過她)。已認識她的人,乾巴巴地說一句XXX是美女,很雷很囧很腦殘的!說得就像以前沒見過她,或者以前不覺得她是美女似的。這是會得罪人的!

怎麼誇一個公認美女某天精心打扮後比平時又美了幾分?這樣的人情世故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觀察。可以肯定的是,說法比“XXX是美女”複雜許多倍,怎麼誇簡直是一門藝術。

除非這個人不懂人情世故,否則,如果與這個人已經認識,之前多有單獨說話機會卻從沒說過你是美女,某一天第一次說:“咦,我今天發現你是美女耶!”呃,你肯定不是公認美女。

“咦,我今天發現你是美女”是任何情況下都忌說的話,效果簡直跟罵人差不多。即使你真是第一次發現人家挺美的,也要說“我一直覺得你長得超漂亮,只是沒有機會/沒好意思跟你單獨說罷了。”

6、側面理解。注意那些中心話題不是相貌時側面和隱含的相貌判斷。

二逼青年才會當面對人說出“你不如XXX好看”這類話,一般都傾向於找到你的優點,說你哪裡比XXX好。但是,很多人會說出“XXX其實成績和能力都不怎麼樣,就因為長得好看,生生地佔了好大的便宜,總是能參加各種活動,其實你成績比她好能力比她強……”,並且還以為這是在給你打抱不平是一種恭維,覺得自己這樣說沒什麼問題——其實潛臺詞就暴露了你不如XXX漂亮這一點,這就是不小心暴露的真話。

這是因為一般人在專門問到相貌話題時會有警覺,一般不隨便得罪人,但對說其它話題時側面提到和隱含的相貌判斷內容不會反應這麼快。因為這段話的主題是在說你很好而且有點冤,整體基調是向著你的正面信息,所以沒有潛臺詞會得罪你的警覺。

接著玩上面提到的“她那張臉”梗:若被別人歷數各種缺點,痛心疾首,然後幽幽嘆口氣,補了一句“架不住她那張臉”、“要不是她那張臉,還不知道怎樣呢”,這才是對一個女生相貌的最高禮讚。

當然,不提倡故意這樣去夸人。我的意思是說,如果中心話題是講她那些缺點,評價的人卻嘆口氣補了句“架不住她那張臉”、“要不是她那張臉,還不知道怎樣呢”,雖然沒直說她漂亮,但這個女生一定比只收獲過一些“你很漂亮”讚賞的女生漂亮百倍不止。

類似的還有“她又賤又作!唉,但是卻長得漂亮”,這個人的相貌水平大概率高於被人稱讚“她性格好好啊,長得也漂亮”的別人。

“她性格好好啊!長得也漂亮!”“她長得好漂亮!性格還很好!”這兩個也是有區別的,你們感受下。只是差別沒有前面講的“又賤又作卻長得漂亮”和“性格好好啊而且長得也漂亮”那麼大。

7、營造不太可能專捧哪一個人的情境。

你如果有一天在大學寢室開一個話題叫“我長得如何”,那可能幾個室友一齊說你是美女,因為你只讓她們評你,所以不存在說你美會得罪室友裡的其它人的可能。

但如果你開一個話題叫品評相貌平均值最高宿舍,可能大家會很客觀地評論,因為如果太捧你,會得罪其它所有自認美女的室友。其實這種情況下仍然存在略捧高話題發起人的可能,所以最好是不由你自己來開啟這個話題,在別人發起話題時推波助瀾就可以了。

如果說上面幾條是基於生活,我再講幾條更體現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專業研究思路的回答。

我本身的專業是社會學,在美國做社會心理學實驗方法論。我來用相貌問題舉例,給大家科普一下所謂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學有啥區別。其實它更偏社會學一些。

心理學上有個光環效應。一個人明明長得中上水平而已,但是你聽說她會彈鋼琴,立馬認為她是美女。這屬於心理學,她的確是中上水平,但你真心覺得她是美女,不是在恭維。

社會心理學強調的是social的部分。比如說,social desirability就是講,其實你心裡認為她只是中上水平,但在她面前,或者還有別人在場的social場合,你說她是美女。但你心裡自有判斷。

大家懂了這個區別嗎?光環效應是心理學,講的是個人心理;social desirability卻是社會心理學,講的是social的東西,是有她在場、有別人在場時會怎樣。

同樣一個人,被別人引介時說“這是我同學,她會彈鋼琴。”“這是我同學,她初中在七中讀的/她剛剛從麗江旅遊回來……”兩種說法,前者比後者更容易引發評價“是美女”。這其實是心理學的光環效應+社會心理學的priming effect疊加的,既有因為她會彈鋼琴的光環真心以為她變得更美了的成分,又有在言語上更往高處誇的趨勢。兩種效應是往同一個方向的。

在寫這個答案的過程中,我發現心理學名詞基本都有中文標準譯法比如光環效應,並且尋常大學生也瞭解較多,幾乎成為常識性的東西了。而社會心理學的,在美國我天天用到想吐的常識性名詞social desirability(這些年真的說到了想吐),卻沒有較有公論的中文標準譯法,也沒幾個人熟悉,我用英文原詞,不好自己隨手譯的。下面這一段英文名詞會滿天飛,真不是我裝逼,是沒有對應詞,比如prime,國內的心理學研究有翻譯為啟動效應,但是社會心理學的prime強調點和心理學不大一樣;又比如filling沒見任何翻譯,我隨手譯了個“填充物”,聽上去也很土,我還是說英文原詞filling吧,大家見諒。

1、先科普在美國研究social desirability的現在都做啥研究,對相貌問題有何啟示。

我在美國給外行講,最常舉的例子是:一張由與種族無關的獨立機構做的種族態度的問卷,會發現不少人歧視黑人;一模一樣的問卷,稱是種族平等促進機構所做,發現一模一樣的人群突然狂飆突進似的對黑人友好了起來。“對黑人友好程度打分”經常是平均60分變成了平均80分,計算機作圖,散點圖上所有點集體嘩地往上一提,我演示給觀眾看,大家每次都“哇”地一聲,差別好明顯!

用到相貌問題上,這就是說:當你親自問別人你好不好看時,你60分,別人的評價平均起來至少是80分。

然後,人與人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受這個social desirability effect影響很大,原來60分待見黑人,因為有種族平等促進機構在問,秒變90分;有的人可能只從60分變65分。再拿別的問題做一遍,發現有的人變動的幅度很小,不迎合,不論對什麼問題都是如此。把這些散點分析清楚了,哪些點是受影響小的,不迎合種族平等機構的調查說黑人好黑人妙黑人呱呱叫的,找他們做容易讓人因為迎合而問不出真實態度的其它問卷,得到的結果就要客觀許多。當然不是直接選這些人做就行,因為這批人可能有某種特點,比如偏男性,偏共和黨,他們對特定問題的態度(比如減稅)就和整體有區別。但是即使偏男性偏共和黨,找他們做一些已經被研究證明與男性、共和黨等特點均不相關的問題,很好很強大而且與整體無偏。這時候要進行randomization check和關於profile的distribution的兩組標準check才行,具體不細述,與相貌問題無關。

用到相貌問題上,這就是說:有些人夸人天花亂墜不靠譜,說誰都是漂亮上天了;有些人雖然還是略捧高了你,卻比較老實,誇得也比較有節操。這些人的看法,就比前面那種夸人不靠譜的看法要值得依賴一些。你得先通過別的方面的瞭解、測試選出這些人,然後問這些人覺得你長得如何。

2、做實驗研究和問卷調查研究的時候,如果涉及到對某人的評價,一定要保證執行實驗或調查的人與當事人要不相關,當事人要不在場。當事人在場時可能出現兩種影響結果客觀性的情況:

假設人們會說違心的話,至少會誇張。這時會出現:a. social desirability bias人們因為恭維而把60分的你說成80分,這個前面已經說很多了。

假設人們說出的話全是誠實的,你以為這時你聽到的就是客觀的嗎?人們不撒謊,可也沒規定人們認為你丑時必須說給你聽啊,認為你醜的人有沉默的權利。這時會出現:b.selection bias認為你漂亮的都直接說出口,認為你長得一般或醜的,閉口不言,這是一個selection的過程。最後聽上去全是說你漂亮的,而且還是在假設人們不撒謊不誇張的前提下。

現實生活中,a與b兩種效應疊加,所以,你聽到的別人當面評論你外貌的話,基本上都是說你漂亮的(除非真正的好朋友會互相打趣吐槽,但好朋友的評價也不是非常客觀,因為有時候分不清楚是講真話還是開玩笑,好朋友往往會把你往醜了說來損你,你也知道是損你而已,不會當真——這就造成了一種很有趣的現實:嘴上說你醜的,基本上是開玩笑;真覺得你醜的,只在心裡說,不會說出口)。只要你在場,就會產生以上兩種bias。

轉述的背後評價如“xx說你長得如何”,你以為“他說的時候我並不在場啊”,就會足夠客觀?其實同樣有a.social desirability bias——有人喜歡編造“別人也說你長得漂亮”來討你歡心;b.selection bias——別人如果聽到背後有人說你長得一般、或不好看,只默默放在心裡,不會轉述給你;聽到背後有人說你漂亮,才會轉述給你。總之,你聽到的別人轉述“別人的別人”評論你外貌的話,基本上也都是說你漂亮的(除非真正的好朋友會說真話“xx說你長得不好看”)。你以為“別人的別人”是在你不在的情況下說的,你就真的不在場?其實只要轉述時你是在場的,你就是在場的,那些說你長得一般的和說你長得醜的都被selection過程隱蔽掉了。

所以,要盡力消除這個“在場”。

你得“隱身”,比如電視劇裡常常出現這種狗血:偶然走過門外,聽到了對自己的真實評價;躲在某處,就聽到了吐血程度很高的真話。說它們狗血,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很難照著做。

你不可能在現實中隱身,但是網絡可以讓你做到這一點:比如剛剛加入一個班級的QQ群或校友論壇,看過往的討論記錄;網上隨便搜到以前不知道的校友聚集地,如剛剛發現學校的貼吧裡有一個你這年級人聚集的水樓,剛剛發現豆瓣小組有你當年各級學校的——之前的討論,人家都是在不知道你會來這裡的前提下進行的。

在這些地方都還被人記起是美女並且有人回帖、發言響應的,肯定是真美女;

在這些地方被吐槽“我覺得XXX也就一般般”的,也比從沒被提到的美得多——我已經說過,有人專門說一句“我覺得XXX也就一般般”的,一般是當年不乏人追捧、被普遍說美的,真正長得一般的,根本沒人提。

3、初識一個女性時,由於沒有別的話可講,而現代女性真算得醜女的又很少,所以以誇對方是美女為寒暄方式簡直和談天氣一樣普遍。

要從這種寒暄性的被誇美女中剝離出真正的相貌判斷,就要加一個非外貌的信息,而且這個信息是個標準話題引子,來測試對方的反應。

我一直在做的一類實驗研究,就是測試prime的強度,人分兩組給兩份不同的信息,後半部分是一樣的,有一組在前面加上了一個常規性的、強度中等的無關話題,叫filling message或者filling questions(在美國,我們做這個的人是直接簡稱filling)。

以下中括號裡的解說略專業,只提供給有興趣瞭解這類東西的讀者,只對相貌定位問題本身感興趣的讀者建議跳過此自然段:[比如說有一組是“在最新的人口普查中,人們對跨種族婚姻的態度發生了一些變化blah blah,但是也有人認為這種趨勢遠比它看上去的複雜,具體如下……”;另一組就是“在最新的人口普查中,人們對安樂死的態度有了新的變化blah blah;同時,人們對跨種族婚姻的態度也發生了一些變化blah blah,但是也有人認為這種趨勢遠比它看上去的複雜,具體如下……”(對照了一下你會發現,後半部分其實是一樣的,不同的地方是前面多了一條“安樂死態度”,美國社會態度方面的實驗研究,安樂死態度是一個經過測試可用的filling,一般認為話題強度剛剛合適,不會太強,被廣為接受。後面會講到,更可貴的是它與哪一項主要的社會態度都不相關!所以做研究時會經常用到,這個英文詞我念的次數太多了,就像我是研究安樂死態度的一樣,其實我不是,是拿它作引子。每次說安樂死的英文詞都會心裡吐槽:安樂死你妹啊!)。一模一樣的部分,是待測強度的prime。這個prime是什麼意思呢?到第3部分,我會講究竟什麼叫prime,這裡大家就記住:prime需要有一定信息強度,能壓倒中等強度的不相關話題,要是壓不倒,就不能做prime。前面那個無關部分就是filling。有足夠信息強度的prime,標準強度的filling無法轉移開注意力,人們注意到的還是prime;強度不夠的prime,很容易就讓人注意filling去了。]

我的美國同學,經常把“她剛從拉斯維加斯/Florida度假回來”這一類的話題引子當成一種測試手段。它的強度定義為:“爛大街,卻也為多數人接受,一般可以作為一個話題來寒暄。”

搬用到中國,就說麗江吧。拉斯維加斯/Florida是美國兩個爛大街的度假地,基本上所有college educated的美國人都去過不止一次,對於一個在美國上研究生院的中國學生來說,這是美國唯二的每次去絕對會遇到高中同學的地方,是真正的爛大街。不知道麗江現在在中國北上廣大學畢業的白領群體裡有沒有達到這種爛大街地步,有沒有基本上每個北上廣年輕白領都去過不止一次,每次去絕對會遇到高中同學?

如果美女強度足夠,無論加什麼話題引子,對方仍然會以你是美女為話題;而不是真美女的,一般人會拿麗江這個現成話題來follow下去。

“這是我同學。”“唉呀,是美女啊!”(看不出是不是真美女)

“這是我同學。她剛從麗江旅遊回來。”“麗江怎麼樣啊?”(不是什麼大美女)

“這是我同學。她剛從麗江旅遊回來。”“唉呀,是美女啊!”(應該是真美女)

當然,這個測試,是取大趨勢,只測試一個人是不行的(有的人不喜歡夸人美女,即使一個天仙在面前,別人說她剛去過麗江,也只會問麗江如何;有的人不會follow現成話題,即使給了個“去過麗江”的提示,也學不會就著往下說“麗江怎麼樣啊”),但是你測10個人,基本上心裡有數;測30個人,基本上不會有錯。一半以上的人是哪一種反應,可以作為外貌判斷標準。更專業地,30個人以上可以分析得更細。

舉例還是我前面提過的那位從小做攝影模特的同班同學。“這是我小學同學,她初中在七中讀的。”我這麼介紹長相一般的人時,對方一般會說:“噢你七中哪個班的呀,你認不認識xx啊,她跟我很熟的……”

但是我介紹她時,別人的反應會是:“你長得這麼漂亮在路上會不會被人圍觀啊?”“你長得這麼漂亮會不會覺得生活沒目標啊?”“你長得這麼漂亮有沒有做明星的打算啊?”……全是“你長得這麼漂亮”系列問題。我加的filling(七中)沒人理。

4、大家一定要注意怎麼選擇filling:filling要與prime不相關!也就是說,拿來作話題引子的必須是與相貌不相關的東西,如麗江旅遊,沒說美女比醜女更傾向於去麗江旅遊吧!

測試相貌的時候,說了和相貌相關的話題,會怎樣呢?相貌評價會偏掉。

不要說:“這是我同學,她是北外的。”(公認外語院校出美女。只要不醜,別人馬上傾向於誇:“噢,怪不得漂亮呢!”其實可能就是中上水平。)

不要說:“這是我同學,她家鄉四川/重慶/蘇州/杭州的。”(別人傾向於說:“四川/重慶/蘇州/杭州出美女呢!”其實真可能就是中上水平。如果一個人的相貌是穩定的,然後一個月內對所有初見的人都自稱出自蘇杭,她會發現這一個月比平時憑空多出很多“美女”的讚美,而且基本都以“蘇杭出美女”的形式。)

也不能說“學跳舞的”、“彈鋼琴的”。因為跳舞鋼琴練形體練氣質,更多美女。但是,彈鋼琴有時候也可用,在下一部分會展開講。

反正記住一個原則:不相關。

“相關”,既是英文related,更準確地是correlated。這個單詞什麼意思呢?它是說有“越……越……”的趨勢,有正相關。

看似“七中”與美女不related,但是有時候會correlated,如果七中的美女概率是明顯高於平均的,就是correlated。這時“她初中在七中讀的”不可用。如果該學校相貌上沒有什麼出奇之處,那就不相關,filling可用。

correlated還有一種是負相關。這也不行。

不要說:“這是我同學,她在中科院工作。”(一般認為搞科學的女性少,美女更少。一句“中科院”會造成中上水平的女性被誇成超級大美女。)

我多年前從清華畢業,在世人被洗腦清華無美女的年代裡,當我被別人介紹是清華的,好多人當場誇我漂亮得驚天動地的,他們沒有想過清華會有這麼漂亮的女生,漂亮爆了,開了眼界了,然後可以“嘖嘖嘖嘖嘖”讚歎半個小時,激動到談正事都談不進去……

其實我也知道我的真實水平:畢竟小時候也是小童星班的萌娃一枚,雖然長大後遠不如小時好看,但是被誇漂亮還是無壓力,只是,這種美女屬於“大家都覺得我漂亮,但基本不影響談正事”(作為對比,我小學班上那幾個明星相貌的,第一次見到她們的人不論性別都會處在比較興奮的狀態,會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談她們的相貌,之後才進入談正事;而那位相貌逆天的少年攝影模特,因為絕大部分人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看的人,第一次見到她時經常會用30分鐘只談她相貌不談正事)。如果我說我是個普通的綜合性大學比如吉大的,人家估計會說“啊你挺漂亮的呀”就拉倒,或者接著說“你認不認識xx系xx級的xx啊我和她很熟的”。

好玩的是,近十年,清華女生的名聲已經不是那麼“醜”了,在被介紹是清華的之後,說我exceptionally漂亮而且激動半天的人越來越少,大部分人的評價回覆到了正常的判斷:大家都覺得漂亮,但基本不影響談正事。

清華男女比例7:1,是上世紀的事了。我入學時,已經只有4:1了;現在,更是連3:1都不到了。

其實我長得一直都是那樣。進入本世紀以前,清華與美貌負相關太大。所以filling與prime相關了,讓評價偏高,人家就狂讚我太漂亮,激動得不要不要的。如今,負相關減弱了甚至消失了。即使人家知道我是清華的也不至於狂讚了,該怎樣還怎樣。

總之,選的filling與相貌不能相關,正相關不行,負相關也不行。你可以說她是哪個單位的,但這個單位一定要是個在相貌上沒啥說的的單位,一定不能是中科院這種被人認為美女超少的,和歌舞團這種被人認為美女超多的,別人的評價會因為這種相關立刻就偏掉了,而且都是往高了偏。

prime作名詞:一說出來或秀出來,就能讓別的評價、態度偏移掉的東西。

相貌就能影響對其它東西的判斷,面試的時候,同樣的回答,一般人得分70,美女得分90,這就是相貌這個prime被秀出來了,產生了比原判斷偏移20分的效果。

“蘇杭”又能影響對相貌的判斷,因為蘇杭這個prime被說出來了。這個情境下,相貌是被出生地prime了,是“被prime”了。相貌本身能prime別的,也被別的prime。

我們做研究,會發現A能prime B(B能被A prime),B能prime C,畫出鏈條,各種箭頭亂飛,有的還可以互相prime,雙向箭頭。priming research在美國從6、70年代開始以來,到現在已經早就超越了在爛大街問題上發現哪個prime哪個的階段,現在是在細化“這個prime在大學生裡早就證明能用,在中學生裡也能用嗎”、“這個prime傳統上認為能prime黑人不能prime白人和亞洲人,現在還是這樣的嗎”這種階段了。

對prime強度和作用方向的方法論研究,會測出各式各樣的成功prime,讓它們可以拿去prime別的東西。有的讓評價普遍比原來更高;有的讓評價普遍比原來更低;有的讓評價兩極化(高的更高,低的更低);有的讓評價向中心收斂(高的迴歸平庸,低的也向平均靠攏);有的讓某個水平線以上的人狂飆突增,對這個水平以下的人基本沒影響;……這些都是可以用算法來算的;也可以計算機作圖,前後對比,視覺效果驚人。看到軟件做出的散點圖譁一下狂飆變化,很有成就感,也是做研究的魅力所在。

在想得到別人的某個評價時,千萬要避免帶上這些prime,否則評價真實值就偏了。

就像美女如果想得到自己回答問題的水平的真實值,就請電話面試,簡歷不貼照片(當然這是不可能的),考官看不到臉。如果看不到臉仍然錄取你,你是真牛逼,因為你是沒帶你自帶的加分prime的。

同樣地,想得到相貌評價,蘇杭這樣的加分prime千萬別帶出來!神馬北外、清華、中科院、歌舞團,這些與相貌正相關或負相關的prime一個也別帶出來!帶出來了,評價分分鐘偏掉!

但是“七中”(假設七中是個相貌上沒啥說的的學校)為什麼就不會偏掉呢?因為七中是filling,不是prime。filling是用來與相貌競爭存在感的,不是讓相貌評價偏掉的。它不會讓相貌評價偏掉。

我們為什麼可以用測試prime強度的filling來測相貌呢?因為相貌就是個prime,我們測的是prime的強度,即你的相貌可不可以prime別的東西,即“你會不會因為相貌而在別的方面的評價上獲得額外的優勢,比如對美女犯錯誤的格外寬容”,就是測試你美到了面試時給你加5分(低強度但成功的prime),還是加20分(高強度prime),還是不加分(不成功的prime)。如果你只是在沒話說時被寒暄說你是美女,說一句麗江,大家就都說麗江去了,你還指望面試時靠相貌加分你在逗我?

專業上叫:prime經測強度太低,在別的研究裡不可用,即使你用了,也是沒效果。通俗地說:相貌經測強度太低,面試時不可用,即使你用了,也是沒效果。

這種情況,想面試靠臉,洗洗睡吧。你的相貌prime不了別的東西,只能被prime。

真正有趣的是,只要出現了與相貌相關的prime,不論正相關負相關,全都是往偏高的方向prime的。你說你是歌舞團的,人家傾向於對本來只是中上的你說“歌舞團果然出美女”;你說你是中科院的,人家傾向於對本來只是中等的你說“中科院還有這樣的美女?”

為什麼十多年前我被介紹是清華的,就被狂讚美女,近幾年卻不會了?是因為prime從一個高強度prime變成一個低強度prime甚至不可用的prime了。“清華”這個prime原來與相貌負相關,現在基本不相關,或者極弱地負相關,基本不影響評價。

當prime強度已經低到基本不能用了,就成了能用的filling了:它作為一個標準話題,可以和評價競爭一下存在感,但它不影響評價本身,不會讓人打分偏高或偏低。

在專業上,“prime強度低到不能用”叫做它的significance已經collapse掉了。前幾年有個特別優秀的研究,就是大樣本證明六組傳統prime已經collapse掉了,在新世紀的前十年,這些以前特別要謹慎一定不能碰、一碰就讓打分偏了的信息,現在人們已經不會受到它的暗示性影響,打分該怎麼打就怎麼打了。這是社會文化的變遷。

社會科學研究的好處,就在於現實生活中經常找得到研究的例證。我所遇到的已經collapse掉的prime,就是前面那個“清華”了。現在人們真的習以為常,當它是一個有醜女、有一般人、有美女、有校花、有奶茶妹妹的普通學校了。而清華的女生也的確不再像上個世紀那樣只要長得不醜就一大群人追、長得醜也有人追了。

大家是不是聽得很凌亂?

我簡要小結吧。

第一,偏掉的是評價,能讓評價偏掉的是prime。相貌之所以是面試打分的prime,是因為它讓面試打分偏了;北外之所以是相貌的prime,是因為它讓相貌評價偏了。

第二,能壓過filling的prime,就是成功的prime,就“能用”:能影響別的東西,比如你的美能壓過麗江的存在感,往往就能影響面試打分。

第三,filling一定不能和待測強度的prime相關,否則,這個prime還沒等去prime別的東西,就被別的東西prime了!它已經偏掉了!

記得我博士一年級和二年級的時候,班上7個同學,老師讓講自己的研究,經常有人被我們那年少禿頂的白人教授叫住:“停停停!你這裡相關了!”

有一次我說:“我怎麼不覺得相關啊……”一個同班同學說:“可能你沒有生在美國,沒有人告訴你在美國文化環境中,它們就是相關的。”我黑線。有的時候美國同學也被老師說:“相關了!”美國同學會問:“有研究證明是相關的嗎?”教授說:“這個真的有。你自己去讀文獻。”教授下課前說:“大家統統再下去讀讀文獻,下次給我找個可用的filling來。”

下一節課,有一個美國同學在臺上報告自己研究進展,說老師你幫我想filling吧。她說:“我這裡話題太多,十幾個呢。需要與這些全不相關……”然後下面另一個生於紐約的同學說,我這裡話題更多,27個。老師說,有些啥方面的話題?同學說,這是關於青少年的研究,從外貌,到學業,到種族,到免費午餐,到小夥伴,到抽菸,到明星……我們老師超級聰明超級年輕有為的啦,說:“發生在我家鄉的一次非破壞型地震……這個怎麼樣?與這些都不相關吧?而且進一步限定一下時間範圍,避開那些在美國本土有大地震怒刷存在感的區間,減弱話題強度。”我當時想,臥槽這都想得到!

總之,大家記住,要避免“其實已經相關了你還得意洋洋以為不相關”的杯具!不然你測了半天,測出來還是往高了評價的相貌或者根本測不出來。

補一段關於種族、安樂死的。前面沒有看講filling的中括號專業部分的同學,請跳過中括號裡面的內容,直接入下一段:[安樂死態度為什麼是一個黃金filling,美國整個社會態度研究領域能做到這麼黃金、這麼完美的filling很少見,是因為它與所有社會態度問題基本上都不相關!社會態度研究的四大集群poverty, tax, race, crime互相都相關,與安樂死都不相關!對黑人友善的人並不會比仇視黑人的人更支持安樂死,支持減稅的人也不會比支持重稅的人更支持安樂死。安樂死態度可以作種族態度的filling,就是因為不相關;而你如果把poverty作race的filling,這是博士一年級學生都不允許犯的天大的方法論錯誤:filling和prime相關了!poverty和race為啥相關了呢?對窮人不友善的人,傾向於對黑人的態度也不友善。如果一份調查問卷問種族態度,給一組人做;另外一組人先作一份貧困態度的調查問卷再做一模一樣的種族態度問卷,你會發現後面那組人對種族的態度更極端化,被polarize了,原來對黑人只有80分不待見的,變成了90分不待見。這是標準的方法論錯誤:本來是要測這個prime可不可以prime別的東西,卻在測的過程中已經被別的東西prime了!]

5、但是前面說的“這是我同學,她會彈鋼琴”,雖然相關了,有一點點priming效果,還加上心理學的光環效應,會導致評價往高了偏。但是,你還是可以把它拋出來,讓它與相貌競爭一下存在感,走的是另一條思路。【這條思路就不加專業解說了,前面講prime講得我累死了。這些年越來越感覺到,正如老師們告訴我的,給外行科普遠比和同行討論更鍛鍊人,因為當我和同班同學討論的時候,prime來prime去大家知道什麼意思;可是給外行科普時,人家不知道什麼叫prime,或者是剛剛模糊地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講清楚我的研究是做什麼的,是多大的成就。這其實也是我願意在知乎上答題的原因:看看自己給外行講,別人會不會說“不懂啊,頭大啊……”】

這另一條思路是:讓對方看到你的容貌時同時又得知你的一項優點或成就,這時候看大家更看重和羨慕哪一個。

很多人第一次秀出女兒的照片或帶女兒出門遇到同事時都會收一堆“你女兒真漂亮,你真有福氣”,不論這女兒是真美女還是相貌平平。這是因為,贊別人的兒女是一種禮貌,你只秀出真人或照片,沒有別的什麼東西可讚的,那就只能贊相貌了。

有一個實例,這個女孩長得美又是學霸。相比之下,相貌比成績更突出。雖然沒有我前面說的那位攝影模特那樣誇張到被人張口閉口“你長得這麼漂亮”,但也很突出了。

她媽媽新調動工作到我媽的單位,同事們從來沒有見過女兒,直到她中考刷出全區第三名,照片被貼上學校宣傳欄。第二天她媽媽單位就炸了鍋了。如果她長相平平,大家會紛紛傳:“XXX的女兒考了全區第三名你知道嗎?”可是,實際上大家是在傳:“你看到宣傳欄上的照片嗎?以前怎麼不知道她女兒這麼漂亮?她平時也不帶來給我們看看!沒看的快去看快去看!”

同事們蜂擁而至她媽媽的辦公室,眾聲喧譁誇你好福氣女兒實在太漂亮,而且大家都只在說漂亮,偶爾才有人說“又漂亮成績還這麼好真是完美”。

在女兒考了全區第三名的時候,如果大家來恭喜她的媽媽,說的是“你女兒成績那麼好,你真有福氣”,多半這女兒相貌平平;如果說“你女兒成績那麼好,長得也漂亮,你真有福氣”,那多半是清秀女但非美女的級別,因為是先說成績再追加一句“長得也漂亮”,大致相當於“你女兒成績那麼好,還會彈鋼琴,你真有福氣”;如果說“你女兒這麼漂亮,成績居然還這麼好,真是完美”,肯定是個相當不錯的美女了,因為漂亮被放在前面,且用上表示驚異的“居然”,說明這樣的美女可以不用成績這麼好都能嫁個好人家,或找到好工作;至於如果是個大美女會怎樣,就像這例子,大家紛紛說“你好福氣女兒實在太漂亮”。

這個問題裡,有人冷嘲熱諷,有人上心靈雞湯,我個人比較喜歡不求結論只求方法的技術性回答。

我寫的不算技術性回答,因為我不是直接在鑑定相貌,而是在寫如何從語境中剝離別人的評價中恭維的因素。我研究的主題social desirability就是指人們因為恭維而不說真話。總結起來,要避免這種不說真話,有以下幾種思路:1、合適地創造語境,讓人真誠地說真話;2、合適地引導轉移,讓人無意識中透露真話;3、在假話中反聽、側聽出真話。我擅長這個,所以就只說這一思路下的東西了。

至於直接回答怎麼鑑定相貌的技術問題,別的答案已經說了很多,樓主覺得靠譜的那些我基本也覺得靠譜,但是一切照片的途徑我都不推薦,即使無打光無PS素顏照證件照,每個人也可能波動很大。在膠片相機時代,基本所有照片都是無打光無PS素顏照,但誰還沒有一兩張拿得出手的照片,誰又沒有一堆羞於示人的醜照呢?即使不考慮化妝、打光、PS,素顏普通照片的方差也太大,更何況平面照片不錯真人不好看的多了是了,傳說中的jpg不錯而gif悲劇就是這樣。

有問題就問阿姨


我從小丑到大,讀書的時候同學都不愛跟我玩,82年的看起來跟52年的差不多。



彩虹的顏色123


素顏同事隨手抓拍的,1.65,98斤,長了一張與身材不符的顯大臉,醜但是從來不知道自卑兩個字[呲牙]



轉身淚傾城52268197


我是六零後,從打我記事以來我就是我們家裡公認的最醜的女孩,也正是因為這樣我父母和兄弟姐妹們全都不喜歡我。因此可想而知了我就成了家裡的受氣包出氣筒,不管是哥哥姐姐還是妹妹誰都可以隨便欺負我。每當我受了他們欺負而委屈難過的時候,我媽不管他們也就罷了,我媽還會聽他們的一面之辭反過來再打我一頓的。

因此我小時候挨打受氣那簡直就是家常便飯,就因為我長得醜我媽從不給我做新衣服穿,我穿的衣服都是我大姐穿完二姐穿,二姐穿完衣服基本就爛的不行了。我媽就把衣服上打很多補丁,我穿的衣服褲子都是補丁摞補丁的。而我妹妹呢因為她長得好看我父母又特別喜歡她,所以我妹妹從小就都穿的是新衣服。

因為我長得醜我媽連過年走親戚都從來不帶我去,她去哪都是帶著我二姐二哥和妹妹他們一起去的。家裡來了客人我媽也不讓我去飯桌上吃飯,她每次都是讓我躲在裡間不讓我出去。其實我自己也不想出去的,因為我身上穿的破爛衣服我也覺得自己是很丟人的,再說在這個環境裡的壓抑下我也很自卑。我每天上下學都是貼著牆走的,因為我怕見人,怕別人笑話我傻。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我初中畢業,初中畢業後我就讓我爸給我報名下鄉插隊了。因為我在這個家裡實在是不想待了,我插隊兩年後回來分配了工作。我參加工作之後我每月的工資必須要全部上交一分都不能留,因為我每次發了工資我媽都會讓我妹妹拿筆計算的。因為我們單位是日工資制度,我妹妹又跟我是一個單位工作的,所以她很清楚我每月能領多少工資。

七六年我參加工作後還是穿的我大姐出嫁後留下的衣服和鞋子,而我妹妹就都是買的當時最時髦的衣服和高跟皮鞋。我有次發了工資我跟我媽說我也想買雙皮鞋穿,結果我媽說你看你長得什麼模樣你還想穿皮鞋呢!還給你買雙鐵鞋穿呢!那時候的冬天特別冷,雪下的那麼厚因為我穿的布鞋沒法走於是我就穿著我二哥的男式皮鞋去上班。鞋又寬又大走路也帶不起來,即使這樣我也覺得自己美的不得了呢!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穿上了皮鞋。

七九年我通過我家保姆的介紹認識了我現在的老公,其實剛開始我還有點不接受他的,因為他們家是農村的,他是接了他父親的班來到城裡工作的單身工人。其實我在我們單位裡有很多小夥子想追我呢!因為他們總是找機會想接近我,但是我這個人比較保守也比較內向,他們誰想接近我我就躲著誰也不搭理人家,久而久之他們都以為我是眼高看不起他們,所以就再也沒有人接近我了。

你別看我在我們家是他們公認的最醜的女孩,但是我在我們單位裡可是大家公認的漂亮女孩呢!我剛到我們單位工作的時候,我們單位裡的師傅們都以為我是剛分配進來的大學生呢!他們都說我長得文質彬彬的很洋氣像大學生一樣,也正是因為我的長相我老公對我是一見鍾情,我們之前還沒見過面的時候,他就一直去我家看我在不在家。直到有一天我從單位星期天休息回來了,我二姐夫在街邊的水管擔水看到了我,那天湊巧他就在我二姐家裡,因為我家的保姆去給我二姐看孩子了。

我二姐走回去說我看見小平回來了,他就趕緊用自行車載著保姆去我家了。其實我剛一進門我媽就對我說了,她說有一個男孩他在什麼單位上班,說他來過我家很多次了都沒見到你,要不你見見他?我一聽他家是農村的我當時就不同意,誰知道我前腳剛進門不久他和保姆就來我家了。我一看他進了我家我轉身就往外跑,保姆一看我出去了,她趕緊就把我拉住了不讓我走。我說我要急著去看電影呢!馬上要遲到了,我要趕緊去了。

於是我就跑走了,我根本就沒有看他一眼,他看我跑出去了他隨後趕快跟了出去,他看了我的背影和身材他一眼就看中了我。誰知道他當天晚上就拿著雞蛋糕去我家正式提親了,我一看他又來了我趕緊拉著我妹妹就準備往外跑,我媽和保姆一起跟出來拉著我不讓我走。她們把我推到我家另一個房間裡讓我們談談,我的眼睛全程都盯著牆角我連看都不看他,一直都是他自己在自說自話的,我也不搭理他。

之後我對保姆說你不是說他很老實嗎?我看他一點都不老實他太能說了我不喜歡他這樣的。誰知道我家保姆就對他說了這話,結果他說她本來就太老實我再老實以後誰保護她呢!之後他就隔三差五的往我家跑,時間長了我也就接受他了。我們結婚後我老公說我比我妹妹耐看也漂亮,他一眼就相中了我。我現在都已經六十歲了,我還是從來都沒有覺得自己長得有多好看,我覺得自己長得很普通很普通。


默默93982夢中的旅行


我一直都是很自卑的那一個,因為嘴唇厚突出別人看一眼就記住的那種,我最怕別人多看我兩眼,甚至被同學取笑過,因此一直自卑的上到初中,從來都不敢笑,某一天和我玩的好的一個女同學說其實你笑起來很好看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安慰我,從那以後我看人儘量是笑著的,直到後來出來工作了其實也還是自卑但是會告訴自己這是父母給的長相不要太在意了,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但每聽到別人說我的嘴巴性感的時候其實我知道這是一個貶義詞我就笑笑吧!我就當誇我吧!我儘量避開這個話題裝不在意,但是心裡其實還是很難過,長這麼大第一次在網上說出自己的缺點,感覺心裡舒坦多了,還有照片是美顏的[捂臉]







紛子409


像我這樣的就是醜,從來沒有女生和我主動說過話,也沒有人願意和我談對象,每次和女生聊天她看到我樣子後我就被刪掉了 身高只有176太矮了女生喜歡一米八的 家裡條件不好 自己也不自信 很無奈 今年20歲了很擔心以後會不會孤獨終老



安先生皮皮


這個問題在初中時一度困擾著我。有些人,長輩會誇我長得“俊”,同時自己又覺得長得有瑕疵。一直不太滿意自己臉上某些部位。於是開始從自己美不美到琢磨自己長啥樣。似乎每次照鏡子自己都是不一樣的。不能像看別人那樣在心中產生一種形象。

最後還是不知道自己長啥樣。

只知道美顏和不美顏是兩個人。





魚保


也不知道我什麼勇氣敢把證件照放第一張…

第一張接近我的素顏,我本人膚色很黑,畫完淡妝就會好看很多,我覺得化妝以後跟我本人區別還是有點大的,但我覺得主要是氣色的差別,所以想讓大家幫我看看我到底算不算醜……

我覺得我素顏很醜,我覺得主要因為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醜,你們來說吧[捂臉]






別止半夏


88年,過完年就32歲了,前兩張是10年前,沒有美顏和濾鏡的年代,還是用筆記本的前置攝像頭拍的,那時候一臉膠原蛋白,到了31歲的時候明顯覺得皮膚不好了,皺紋細紋開始出現了,從上初中以後會有男生追,那時候都是寫情書的,每年都會收到情書,並不是女神級別的,收到的也並不多,再加上性格慢熱安靜不喜與男生嬉笑打鬧,自然也沒有什麼所謂的哥們,大學時期正式戀愛,戀愛五年因異地沒有堅持而分手,感情的事實也講不清楚。女人的美來源於自己,懂知足,認清自己,正確的三觀,尊重別人,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意義。







冷色調9826


本人99年的,目前在武漢大學在校學生,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好看還是不好看,總之呢一直有很多女生追我,校草級別吧,但是我本人不覺得自己多帥,只能說看得過去吧。我是一個外冷內熱的男生,平時不太喜歡笑,但是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還是笑的很開心的,屬於陽光大男孩,談過4段戀愛,每次都是我提的分手,這些女生都說我很渣,其實她們都不懂,我不是不愛了,而是不敢再愛下去了,最近有點心煩意燥,追我的女生越來越多,都說我長得像蔡徐坤,讓我打籃球給他們看...還想讓我唱雞你太美給她們聽...可我覺得我比cxk帥多了...這些女生什麼眼神真是的.. 就寫到這吧,我只想安靜的做一個文藝boy,這些和我在一起過的女生,就當做彼此的一場回憶吧...我覺得她們都配不上我,曾經的笑容也漸漸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