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後,數萬遇難者留下的存款怎麼取?貸款還用還銀行嗎?


汶川大地震發生到現在已經有十二年的時間了,但是經歷過這次事件的人,絕對不會淡忘那種悲痛的心情。2008年5月12日這個日子,對所有中國同胞來說都是難以忘卻的,十二年前的這一天,四川汶川遭遇了里氏8.0級的大地震,汶川遭遇毀滅性打擊,汶川人民死傷無數。

汶川地震後,數萬遇難者留下的存款怎麼取?貸款還用還銀行嗎?

這次地震是中國遭遇繼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據說震中產生的地震波可以環繞地球六圈。當時很多周邊城市都反饋也遭到了地震波的波及,難以想象的當時地震中心地帶的人們遭遇了什麼。

不過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之下,汶川實現了重建,如今再去這裡,很難想象十二年前這裡是怎樣一副破敗的景象。我們永遠會為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受害者哀悼,但活著的人也需要繼續好好生活。

汶川地震後,數萬遇難者留下的存款怎麼取?貸款還用還銀行嗎?

地震對於人們的影響絕不僅限於在短時間內對人們的生命以及財產造成威脅,其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汶川地震造成將近七萬人死亡,大約一萬八千的人失蹤,這些生命的消逝都是在一瞬間,也許在地震發生之前他們還在規劃著自己的未來,但這場天災讓他們的人生永遠留在了那一天。

這些受難者不幸離世後,他們的親人肯定會悲痛欲絕,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只是一個個數據,他們的親人卻能切實感受到一個人從自己生活中完全消失。

汶川地震後,數萬遇難者留下的存款怎麼取?貸款還用還銀行嗎?

而且這種天災造成的死亡還會引發許多後續的問題,比如說這些受難者們生前的存款放在銀行裡該怎麼取出來?生前從銀行借的貸款又應該怎還?銀行是一種中立的機構,主要業務有儲蓄和貸款,現在的人已經習慣將私人財產存到銀行裡面,那麼銀行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

一般認為最早的銀行是意大利1407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銀行,後來荷蘭在阿姆斯特丹、德國在漢堡、英國在倫敦也相繼設立了銀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後,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各個國家的銀行已經初具規模。

汶川地震後,數萬遇難者留下的存款怎麼取?貸款還用還銀行嗎?

早期銀行還沒有出現的時候人們都習慣於將私人財產存放到國庫裡面去,但是國王對於國庫裡面的所有錢都有支配權。而且要是國家滅亡,新的統治者會接手國庫,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樣存錢非常不安全,還不如放在自己家裡。之後有人開始把黃金存放到有公信力的金匠那裡,換取一張憑證,之後他們可以靠著憑著取用自己的黃金,這就是最早的銀行模式。

中國的銀行種類多種多樣,有對於農民來說非常便利的農業銀行,也有在商業貿易上很有優勢的工商銀行。無論是哪種銀行,主要業務都是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等。為了便民利民,讓人民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障,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關於銀行業務的法律,所以那些遭遇天災死去的人遺留下來的存款問題,我們都能在相關的法律條款中找到答案。

汶川地震後,數萬遇難者留下的存款怎麼取?貸款還用還銀行嗎?

突然離世的人,如果在銀行中還有存款的話,根據法律條文,這些存款將會成為他的法定繼承人的財產。一般來說法定繼承人是不固定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來制定。

但如果死者在生前沒有留下遺囑的話,遺囑繼承人就是依照律法來規定,法定的遺囑繼承人第一順序為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之後是兄弟姐妹和祖父母。這些繼承人能拿著相關證件去銀行取款,不需要密碼就能取出死者的存款。

汶川地震後,數萬遇難者留下的存款怎麼取?貸款還用還銀行嗎?

當然了,有的人生前沒有留下存款,反而可能有欠債情況,這時候債務也會轉移到他們的繼承人身上。不過考慮到欠債人是死於天災,在收回欠款的時候國家實行不催收、不催繳、不罰息的措施,儘量不給需要還債的繼承人造成太大的負擔。

有的人生前會買保險,那麼債務就能由保險公司承擔,還有欠債人的繼承人實在無力承擔貸款的話,也可以延長還款時間或者是撤銷還款。這次地震雖然給汶川人民以及全國人民都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但是從中我們還是能感受到很多人性的美好,尤其是能感受到國家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後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