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六下部編版《采薇》知識點串講

《采薇》是部編版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誦讀中的第一首。

「停課不停學」六下部編版《采薇》知識點串講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這首詩。

出處

  •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古代詩歌開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11篇。
  • 《詩經》的作者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純正優雅的音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五經》之一。(四書五經: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 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創作背景

  • 這是一首戍卒返鄉詩。(戍卒:shù zú,意為守衛邊關的兵卒)
  • 周代北方的獫狁(xiǎn yǔn,即後來的匈奴)已十分強悍,經常入侵中原,給當時北方人民生活帶來不少災難。歷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邊外和命將士出兵打敗獫狁的記載。從《采薇》的內容看,當是將士戍守邊關歸來時的作品。

正音

「停課不停學」六下部編版《采薇》知識點串講

詩句解釋

「停課不停學」六下部編版《采薇》知識點串講

這首詩以采薇起興。(朱熹在《詩集傳》曾說:“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指先說其他事物,再說要說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詩章或各節的開頭。)

「停課不停學」六下部編版《采薇》知識點串講

「停課不停學」六下部編版《采薇》知識點串講

「停課不停學」六下部編版《采薇》知識點串講

「停課不停學」六下部編版《采薇》知識點串講

中心思想

這首詩以一個戍卒的口吻,前五節著重寫戍邊征戰生活的艱苦、兵卒強烈的思鄉情緒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從中透露出士兵既有禦敵勝利的喜悅,也深感征戰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緒;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結束全詩,感人至深。

拓展延伸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王翰 《涼州詞》
  • 殺聲沈後野風悲,漢月高時望不歸。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猶自寄寒衣。——【唐】沈彬《吊邊人》

這首詩中,家人盼望出征的親人還鄉,但是遲遲未歸。事實上,親人早已戰死沙場,白骨已枯,但家中親人尚不知情,仍往戰場寄送棉衣,希望親人能穿上禦寒,讓人生出無限的感傷。


今天的知識點就說到這裡,如果你還有任何疑問,可以在下方給我留言,我會努力為你解答。

如果你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也歡迎你告訴我,相信你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後,就會發現,語文並不難。

拓展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