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说明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什么弊端?

大马哈鱼12


一句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非常形象地道出了蜀汉政权后期人才缺乏的窘境。也隐隐含有对诸葛亮的指责,大有因诸葛亮的事必躬亲才形成了这种局面。



致所以,有这种指责,和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有莫大的关系。在演义中,诸葛亮经常给主将们三个金囊,他们只需依计而行大事即成。似乎,主将们都是木偶,诸葛亮就是那个提线的人。事情真是那样吗?诸葛亮真的不知道爱惜,发现,培养人才吗?事情远非如此简单,真如此,诸葛亮也就不会让人称颂千年了。

先说诸葛亮爱惜人才,庞统投到刘备旗下之初吋,刘备并没有因他的凤雏的大名而委以重任,只是把他放在了一个冷板凳上。诸葛亮知道后,赶忙给刘备去了一封信,说庞统是一个大才,绝非平庸之辈。

刘巴是一个管理型的人才,如果,没有刘巴的出谋划策,初定益州的刘备一吋半刻还真稳定不下财政的窘境。然而,刘巴投靠刘备却非是主动,只是机缘巧合而己,再加上刘巴的个性也不招人喜欢,刘备心中很是讨厌刘巴。在诸葛亮的劝说下,刘备才放弃了前嫌,委以重任。

魏延虽是刘备发掘的人才,但是,诸葛亮对他却是爱护有加,每次北伐都委以先锋重任,并没有因他跋扈的个性而冷落他。


再话诸葛亮发现和培养人才,对于马谡失街亭,人们往往是指责诸葛亮用人不当,其实人们忽略了诸葛亮的良苦用心。马谡是个人才,诸葛亮正是想用一系列的锻炼来培养他成为一个全才,可惜,天不随人意。

蒋琬是一个青年才俊,在诸葛亮的培养下一步步成为治国大才。

在诸葛亮执政期间,他对人才的渴望确实到了如饥似竭的程度,盖因为,诸葛亮知道治理国家必须要有大量的人才。诸葛亮的这种行为是人所共知的。这也是为什么,李严在狱中听到诸葛亮去逝时,大哭一场郁郁而终的原因,因为他知道,只有诸葛亮才会因才而重新起用他。

至于,蜀汉后期人才凋零,和前期的一系列失误有莫大的关系。荆州大败,东三郡丢失,夷陵之战的失败,让蜀汉政权的人才呈断崖式下降,这种损失靠人力在短时间弥补回来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随着时局的稳定,象前期那样,非但君择臣,臣也择君的人才红利期消失了,人才不流动了,就得靠自己培养,蜀汉政权统治的又是一个人口基数少,地处偏辟的国家,所以人才资源也就相对缺乏,给发掘人才带来的困难不是一般的难。



人们常说,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可是,如果,在没有千里马的情况下,伯乐又能如何呢?

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时,诸葛丞相己去逝多年了,这黑锅不应该由他来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