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死於西夏王妃之口?情節太過離奇,怪不得史書語焉不詳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是個謎一樣的存在,他征戰一生,創造了許多不敗神話,也留給後人許多未解之謎。

關於成吉思汗之死,史書上記載得過於簡單,語焉不詳。

但在民間中卻流傳著更多的版本,其中之一就是成吉思汗死於西夏王妃之“口”。

成吉思汗死於西夏王妃之口?情節太過離奇,怪不得史書語焉不詳


西夏王妃假意奉迎大汗,在溫柔鄉里咬斷了大汗的男根,使大汗不治身亡。西夏王妃也殉國而死。

因了這事,所以大汗對西夏人恨之入骨,死前下令不接受西夏人的投降,對西夏皇室和西夏党項族全部屠戮殆盡。

同時還令士兵無情破壞了西夏皇陵。

成吉思汗死於西夏王妃之口?情節太過離奇,怪不得史書語焉不詳


由明代宋濂修撰的《元史》記載,成吉思汗死於病重不治:

“(1227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於薩里川啥老徒之行宮。”

文中僅用了20個字,描寫了成吉思汗之駕崩。

成吉思汗死於西夏王妃之口?情節太過離奇,怪不得史書語焉不詳


文字看似言簡意賅,實則語焉不詳。從上面記載中,大汗從得病到駕崩,前後7天時間。

成吉思汗到底得的什麼病?馬背上的英雄,身體一直很健康強壯,為何在極短的時間內就不治而亡?

這些都有著太多的懸念。

成吉思汗死於西夏王妃之口?情節太過離奇,怪不得史書語焉不詳


關於成吉思汗的死因,史書上記載大概有3種情形:其一是墜馬說,其二是說中毒箭說,其三是去勢說。

這三種說法都與西夏有關。

蒙古人修撰的《元朝秘史》採信墜馬說,這是一個為死者尊諱的寫法,馬背英雄從馬上掉下來,摔傷而死。

此說太牽強了,可信度打折。

成吉思汗死於西夏王妃之口?情節太過離奇,怪不得史書語焉不詳


中毒箭說亦有可能,在與西夏的對戰中,西夏用毒箭射擊大汗,但當時西夏處於劣勢。

身為蒙古大軍最高統帥,不可能面對面地去廝殺,敵人沒有機會施放毒箭。

假如大汗真的是身中毒箭的話,但這有什麼可隱誨的,史書為何不照實記載呢?

只有第三種“去勢說”的可能性較高,就是成吉思汗是被西夏王妃咬斷生殖器,不治身亡。

成吉思汗死於西夏王妃之口?情節太過離奇,怪不得史書語焉不詳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第六次征伐西夏國。1227年閏5月,成吉思汗駐蹕六盤山,派遣使者去中興府諭降。

西夏末帝李晛向蒙古投降,請求寬限一月獻城。李晛的一位妃子主動要求去侍奉大汗。

這位王妃在史書上有記載,名叫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是西夏國最漂亮的女人。

成吉思汗一見西夏王妃,也被她漂亮妖豔的外貌所吸引。

成吉思汗死於西夏王妃之口?情節太過離奇,怪不得史書語焉不詳


在晚上陪寑時,這位王妃不甘受辱,乘大汗正處在興奮之中時,用牙齒猛地將他的下體咬掉了,大汗頓時血如泉湧,大聲叫喊。

親兵聽見動靜,跑進來一看,馬上明白了所發生的一切,立刻喚來醫生前來救治,並將王妃控制起來。

成吉思汗死於西夏王妃之口?情節太過離奇,怪不得史書語焉不詳


在成吉思汗心中,他的人生信條就是“男子最大之樂事,在於壓服亂眾,戰勝敵人,奪取其所有的一切,騎其駿馬,納其美貌之妻妾。”

成吉思汗大半輩子都在外征戰,他一生幸過的女人多得估計都數不過來。

成吉思汗死於西夏王妃之口?情節太過離奇,怪不得史書語焉不詳


當時,他已經是67歲的老人,哪能經得起這樣的折騰?大汗又羞又氣,憤恨交加。

畢竟這是一件難以啟齒的醜事,所以被蒙古軍刻意隱瞞了下來,對外宣稱大汗是墜馬受傷致病。

成吉思汗死於西夏王妃之口?情節太過離奇,怪不得史書語焉不詳


在多年的征戰中,成吉思汗和他的大軍每到一地,在攻下城池後,必“納其美貌之妻妾”。

這位戰無不勝的東方戰神,帶著一副茁壯的生殖器到處“皇恩浩蕩雨露普施”,後代子孫無數,被史學界戲稱為“播種機”。

據估算,目前在世界上有1600萬的男子與成吉思汗有血緣關係。

成吉思汗桃花運旺,最終死於桃花叢中,也算是“死得其所”。

成吉思汗死於西夏王妃之口?情節太過離奇,怪不得史書語焉不詳


成吉思汗遭此劫難,對西夏人恨之入骨。又捱了7天,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帶著無限的遺憾,崩殂于軍中。

死前他留下遺命:暫時秘不發喪,“殄滅無遺,以滅之,以死之”。

成吉思汗死於西夏王妃之口?情節太過離奇,怪不得史書語焉不詳


於是,在接受西夏末帝李晛投降時,成吉思汗兒子窩闊臺率蒙古軍隊,對西夏進行了毀滅性屠戮,兵士全部屠殺,城郭付之一炬。

且“四面搜殺遺民,民至穿鑿土石避之,免者百無一二,白骨蔽野,數千裡幾成赤地”。

據史學家研究考證,當時,西夏有超過80萬民眾被蒙古大軍屠戮殺害。

成吉思汗死於西夏王妃之口?情節太過離奇,怪不得史書語焉不詳


西夏王妃咬斷了成吉思汗的命根,致使大汗死於非命。

從中也就不難理解成吉思汗為什麼對西夏人恨之入骨,會留下遺命,要對西夏屠戮滅族亡國,且大規模破壞西夏王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