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花果山真的存在嗎?看完這個你就明白了

關於花果山,西遊記中有這樣的描述“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個好山!”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角就是花果山。可能有人要問了“花果山不是神話中的山嗎?,真的存在嗎?”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現實存在的花果山——宜陽花果山


花果山的地理環境


《西遊記》中的花果山真的存在嗎?看完這個你就明白了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衝斗府。——吳承恩《西遊記》


《西遊記》中的花果山真的存在嗎?看完這個你就明白了


花果山屬冰川期地貌,群峰點點,林濤起伏,重巖疊嶂,山石奇特,景色十分秀麗。主要景區有七里溝,二里溝,嶽頂山等,集中分佈在嶽頂風光區、花山覓勝區、七峪飛瀑區、石院牆自然保護區內,景色天成、氣象萬千,素有“雄峻賽五嶽、奇秀冠中原”之譽。其中以水簾洞唐僧石的較為出名。

花果山之名的由來

花果山之名最早見於北宋時期所著的古代中國地理志史《太平寰宇記》中“壽安縣嶽頂山在縣西南,又西為花果山”。中國志怪古籍《山海經》中也有記載,稱其為姑媱山。傳說是“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屍化為媱草”,因以為“化姑山”。而在《太平寰宇記》中“化姑”又念做“花果”,再加上這草木茂盛,果樹繁多,故得名“花果山”。著名詩人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曾為其作詩:


《西遊記》中的花果山真的存在嗎?看完這個你就明白了


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三鄉陌上望仙山,

歸作霓裳羽衣曲。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


《西遊記》中的花果山真的存在嗎?看完這個你就明白了


花果山是西遊記中花果山嗎

我國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古典名著《西遊記》中描述的花果山,應為宜陽花果山。為什麼呢?


《西遊記》中的花果山真的存在嗎?看完這個你就明白了


第一個就是:花果山之名最早見於北宋《太平寰宇記》。這部宋代的地理總志成書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大概是公元976——984年)。《西遊記》故事先是在民間流傳,南宋時期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元代有《西遊記平話》話本。而吳承恩創作完成《西遊記》時,比花果山得名晚了五百多年。


《西遊記》中的花果山真的存在嗎?看完這個你就明白了


還有就是:宜陽花果山實地狀況與《西遊記》描寫的內容有許多吻合之處。如開篇第一回中“峰頭時聞金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花果山主峰狀如石雞,又名石雞山;二道練處有一石井,當地人稱龍井);二十八回被師逐回花果山,見到被二郎神燒山後的淒涼景象:“東嶺不聞班虎嘯,西山那見白猿啼。北溪狐兔無蹤跡,南谷獐犴沒影遺”,這東嶺、西山、北溪、南谷恰和花果山現有地貌吻合。花果山及周圍有多處山崖、村莊、景點和《西遊記》中描述的地名相同或相近。比如:水簾洞、鐵板橋、高老莊、南天門等。

所以宜陽花果山應為《西遊記》花果山的原型。


各位看官,你覺得呢?有不同意見歡迎在下面評論去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