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貪夜蛾入侵潮汕,危害極大

去年,草地貪夜蛾入侵廣東省,並在玉米田中造成危害。揭陽市揭西縣、惠來縣、普寧市也相繼發生。揭東區農業綜合技術推廣中心於今年2月17日在錫場鎮潭蔡村玉米地調查,該蟲已在玉米田中發生…


草地貪夜蛾入侵揭陽市


近日

揭東區農業農村局發佈預警


草地貪夜蛾入侵潮汕,危害極大

“么蛾子”來勢洶洶

趕緊來了解一下


草地貪夜蛾


草地貪夜蛾入侵潮汕,危害極大

草地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也稱秋黏蟲,屬於鱗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泛分佈於美洲大陸,是當地重要的農業害蟲。隨著國際貿易活動的日趨頻繁,草地貪夜蛾現已入侵到撒哈拉以南的44個非洲國家以及亞洲的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緬甸相繼發現危害,有進一步向以東南亞、大洋洲和中國南部為主的亞洲其他地區入侵蔓延的態勢。

一、為害狀


幼蟲取食葉片可造成落葉,其後轉移為害。有時大量幼蟲以切根方式為害,切斷種苗和幼小植株的莖;幼蟲可鑽入孕穗植物的穗中,可取食番茄等植物花蕾和生長點,並鑽入果實中。種群數量大時,幼蟲如行軍狀,成群擴散。在玉米上,1-3齡幼蟲通常在夜間出來為害,多隱藏在葉片背面取食,取食後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齡幼蟲還會吐絲,藉助風擴散轉移到周邊的植株上繼續為害。4-6齡幼蟲對玉米的為害更為嚴重,取食葉片後形成不規則的長形孔洞,也可將整株玉米的葉片取食光,嚴重時可造成玉米生長點死亡,影響葉片和果穗的正常發育。此外,高齡幼蟲還會蛀食玉米雄穗和果穗。


草地貪夜蛾入侵潮汕,危害極大

草地貪夜蛾入侵潮汕,危害極大

草地貪夜蛾入侵潮汕,危害極大

玉米為害狀

二、形態特徵


成蟲:翅展32-40mm。前翅灰色至深棕色,雌蟲灰色至灰棕色;雄蟲前翅深棕色,具黑斑和淺色暗紋,翅痣呈明顯的灰色尾狀突起。後翅灰白色,翅脈棕色並透明。雄蟲外生殖器抱握瓣正方形。抱器末端的抱器緣刻缺。雌蟲交配囊無交配片。

草地貪夜蛾入侵潮汕,危害極大

草地貪夜蛾入侵潮汕,危害極大

草地貪夜蛾入侵潮汕,危害極大

草地貪夜蛾成蟲(左為雌蛾,中、右為雄蛾)

三、生物學習性

寄主廣泛性。草地貪夜蛾為多食性,可為害80餘種植物,嗜好禾本科,最易為害玉米、水稻、小麥、大麥、高粱、粟、甘蔗、黑麥草和蘇丹草等雜草;也為害十字花科、葫蘆科、錦葵科、豆科、茄科、菊科等,棉花、花生、苜蓿、甜菜、洋蔥、大豆、菜豆、馬鈴薯、甘薯、苜蓿、蕎麥、燕麥、菸草、番茄、辣椒、洋蔥等常見作物,以及菊花、康乃馨、天竺葵等多種觀賞植物(屬),甚至對蘋果、橙子等造成危害。


為害嚴重性。草地貪夜蛾以危害玉米最為嚴重。據統計,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草地貪夜蛾為害可造成玉米減產20%。在一些經濟條件落後的地區,其為害造成的玉米產量損失更為嚴重,比如在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其為害可造成玉米減產40%,在南美的阿根廷和巴西,其為害可分別造成72%和34%的產量損失。2017年9月,國際農業和生物科學中心報道,僅在已被入侵的非洲12個玉米種植國家中,草地貪夜蛾為害可造成玉米年減產830萬到2060萬噸,經濟損失高達24.8億到61.9億美元。


生態多型性。草地貪夜蛾分為玉米品系和水稻品系兩種單倍型,前者主要取食為害玉米、棉花和高粱,後者主要取食為害水稻和各種牧草。這兩種單倍型外部形態基本一致,但在性信息素成分、交配行為以及寄主植物範圍等方面具有明顯差異。草地貪夜蛾完成一個世代要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蟲態,其世代長短與所處的環境溫度及寄主植物有關。


適生廣泛性。草地貪夜蛾的適宜發育溫度為11-30℃,在28℃條件下,30天左右即可完成一個世代,而在低溫條件下,需要60-90天。由於沒有滯育現象,在美國,草地貪夜蛾只能在氣候溫和的南佛羅里達州和德克薩斯州越冬存活,而在氣候、寄主條件適合的中、南美洲以及新入侵的非洲大部分地區,可週年繁殖。

遷飛擴散性。草地貪夜蛾成蟲可在幾百米的高空中藉助風力進行遠距離定向遷飛,每晚可飛行100 km。成蟲通常在產卵前可遷飛100 km,如果風向風速適宜,遷飛距離會更長,有報道稱草地貪夜蛾成蟲在30 h內可以從美國的密西西比州遷飛到加拿大南部,長達1600 km。


其他生物習性。成蟲具有趨光性,一般在夜間進行遷飛、交配和產卵,卵塊通常產在葉片背面。成蟲壽命可達兩至三週,在這段時間內,雌成蟲可以多次交配產卵,一生可產卵900-1000粒。在適合溫度下,卵在2-4天即可孵化成幼蟲。幼蟲有6個齡期,高齡幼蟲具有自相殘殺的習性。


草地貪夜蛾防控措施

去冬今春最冷時段我市農業專業技人員都能在田間調查到草地貪夜蛾為害,可以確定我市是草地貪夜蛾週年繁殖區,因此農業農村部要求廣東省要有效控制其發生危害,遏制遷出蟲源,以減輕北方玉米主產區防控壓力。主要監測及防控技術有:


1

監測調查,主要包括成蟲和田間蟲情。

成蟲動態調查:應用黑光燈、高空測報燈、性信息素誘集,結合生殖系統解剖方法,調查明確特定區域草地貪夜蛾成蟲數量、來源、性比及其動態。


田間蟲情調查:採用普查和系統調查相結合的方法,監測明確草地貪夜蛾卵、幼蟲、蛹數量、危害程度及其動態。


2

成蟲誘殺技術

黑光燈誘殺:在測報發現成蟲時開始誘殺。按100-150m間距或者每1-2ha面積設1盞黑光燈,覆蓋作物種植區域。


性信息素誘殺:在種植前一個月開始放置。按每1/3ha面積或者間距50m設置一個誘捕器,覆蓋作物種植區域,每10d檢查並清空誘捕器,每1個月更換1次誘芯。


3

幼蟲防治技術

抓住低齡幼蟲的防控最佳時期,在清晨或者傍晚施藥,集中噴灑玉米心葉、雄穗和雌穗等部位。


化學防治:玉米田蟲口密度達到10頭/百株時,可選用防控夜蛾科害蟲的高效低毒的殺蟲劑噴霧防治(農業農村部推薦藥劑及國外登記防控該害蟲的化學農藥有甲維鹽、蟲蟎腈、氯蟲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等)。


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選擇噴施白僵菌、綠僵菌、蘇雲金桿菌製劑以及多殺菌素、苦參鹼、印楝素等生物農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