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師》,沉湎過去的悲傷,最終走向迷失的自我

當親人離去的悲痛來臨,人們到底是應該選擇放手和接受,還是選擇寄託和挽留。對任何面臨著悲痛的人們來說,痛苦是極其強烈的。

短片《玩偶師》就將視角放到一對喪子的夫妻身上,魔幻與現實結合,通過誇張而驚悚的手法將人面對親人離去時的不忍放手,放大到極致。在最後的結局反轉之中,讓人感到惋惜的同時也引起無限哀傷,思考背後的深意。因此此片得到觀眾的認同,在豆瓣獲得8.1的高分。

短片講述的是一對夫妻在失去自己的孩子後,找到一位玩偶師重新制作了一個“孩子”,然而卻沒有嚴格遵守約定。妻子沉迷幻想不可自拔,丈夫將玩偶藏起來後,妻子卻選擇了自殺。而丈夫面臨著雙重悲劇,再次找到玩偶師製作妻子玩偶,最終麻醉了自己。

影片雖然是以超現實的手法來闡述驚悚故事情節,但是寓意在生活中卻比比皆是。如何面對失去的痛苦,如何保持清醒擁有自我,是每個觀影者在觀影后所深思的話題。

《玩偶師》,沉湎過去的悲傷,最終走向迷失的自我

01、電影採用短片獨有的多種敘事策略,增加故事表現力

為了能將劇情在短時間內鋪設完畢,並使得高潮不斷,同時又能反映出深刻哲理,因此短片在敘事策略中會採用短片獨有的特殊技巧,增加劇情的戲劇張力。

首先,採用蒙太奇省略技巧,造成獨有的視覺特效。

對一般的電影來說,由於時長有1~2個小時,因此可以通過蒙太奇的長短鏡頭拼接。但是對於短片來說,這麼做時間嚴重短缺。因此,必須通過短鏡頭的快速銜接,營造視覺上的震撼感。

在電影《玩偶師》中,所有鏡頭之間的切換非常之快。為了能將女主角迷失自我、喪失心智的狀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因此影片將多處情節投射在一處,然後進行鏡頭的快速切換,展現細節。

影片將鏡頭聚焦在沙漏,同時快速轉換,一方面表現沙漏飛快流逝的過程,同時將女主角的心理變化完整展露。此外,女主角與男主角之間爭吵的過程,僅通過幾個截取的短鏡頭呈現完畢。

在鏡頭的快速切換中,上一個鏡頭造成的震撼感並沒完全消失,而下一個緊接著的鏡頭又來刺激了觀眾的注意力。上一次的累積效果,增加到下一次的上面,形成了短篇獨特的視覺節奏,使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玩偶師》,沉湎過去的悲傷,最終走向迷失的自我

其次,通過重複性構建,使故事脈絡更加完整。

短片為了使敘事脈絡更為清晰完整,因此多處採用重複性構建的敘事技巧。既使得情節前後呼應,同時又帶來了獨特的節奏和情感力量。

比方說,漏斗在短片中第1次出現,是母親抱著玩偶。接下來展示了漏斗被摔壞倒在地上。而到影片的最後,鏡頭又投向了兩個漏斗,一個已被摔壞,而另外一個早已禁止不動。這就將電影中省略的細節暗示完畢,在漏斗的重複出現中,暗示男主人公也已走向自我迷失的過程

同時,小男孩的玩偶形象,在影片多處呈現對比和永恆輪迴式的重複。沒有過多的旁白,只是在情境的不斷重複中,讓觀眾體會到故事背後所隱含的內容,完整地瞭解了故事的來龍去脈

最後,加入反轉設置,將劇情推向高潮。

反轉也是在短片中常會用到的一個敘事策略。它會使故事結尾出人意料,同時又展現出新一輪的高潮。

在短片快要接近尾聲時,男主角將妻子和兒子帶出戶外,卻發現妻子居然也是一個玩偶。原來妻子早已離世。這就將前面漏斗中沒有完整展現的情節暴露在觀眾面前。觀眾知曉了原來妻子離世後,丈夫也找上了玩偶師,讓他再給妻子做了一副玩偶。

反轉情節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讓人感受到男主人公內心深處的悲哀,為他唏噓的同時,也被影片高超的敘事策略所著迷,忍不住想要回看故事情節,看看是否到底錯過了什麼。

精妙的敘事策略交互使用,在暗示與反轉的雙重作用下,影片走向了高潮,讓觀眾不禁屏住呼吸,不忍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玩偶師》,沉湎過去的悲傷,最終走向迷失的自我

02、表現手法上將魔幻與驚悚相結合,強化情節的感染力

這部悚短片將魔幻與現實相結合,在生活化的場景中悄悄植入驚恐元素。即使影片沒有一個驚悚鏡頭,但影片至始至終的壓抑氛圍和超現實形象的出現,讓人細思極恐。

第一,短片採用魔幻的表現方式,給人驚奇感的同時,又與驚悚元素相互輝映。

短片以魔幻手法,將故事設定在玩偶可以下變成人類的基礎之上。玩偶在玩偶師(巫師)的改造下通過觸摸可以變成人類,同時又給了諸多限制,讓觀眾情不自禁想要知道接下來故事到底會發生了些什麼。

玩偶經常會在恐怖片中出現,而短片中玩偶只能在屋子裡成為人類形象,離開屋子就會恢復原形,這樣的設定讓人心生好奇,同時又懸疑叢生,為接下來的後續發展做了鋪墊。

這樣的一個特殊魔幻元素的加持,既為電影增加了很多不同的色彩,同時也為接下來的驚悚情節形成做了前提。

《玩偶師》,沉湎過去的悲傷,最終走向迷失的自我

第二,以刻意為之的特殊表現手法,將驚悚元素絲絲入扣,圍繞短片始終。

電影的獨特之處就在於,沒有一個顯像化的恐怖鏡頭,卻在多種手法的相互作用下,讓人始終寒毛冷豎,營造了無形勝似有形的恐怖氣氛。

  • 封閉空間

在這部驚悚短片中,設計的空間都是封閉式的。鏡頭在玩偶師家裡和夫妻自己的家中切換,情節基本都在室內展開。

狹小陰暗的空間,使得人的心裡產生一種壓抑悲憤的視覺感受和藝術效果。壓抑的環境中,很容易將一個人的恐懼激發出來。

  • 生活化場景

短片驚悚營造的另外一個方式就是採用生活化的道具。濃郁的生活氣息可以使觀影者的想象力隨著劇情的發展而不斷去延伸。

在這部短片裡面,大部分的場景都是在夫妻的家中,因此都是平常的生活場景。家中的奇怪氛圍,讓觀影者彷彿身臨其境,似乎那一刻影片中任務所經歷的就是自己所經歷的,驚悚的氛圍得到最大限度的蔓延。

  • 鏡頭特寫

為了將無限壓縮的時間段裡事件展露更加完備,因此影片直接對細微處切入特寫。

一開始鏡頭妻子懷抱的玩偶進行特寫,妻子看到的玩偶是男孩,而他倒下來的手臂卻只是玩偶。而當丈夫抓住手臂的那一瞬間,手臂就變成了真實的手臂,頭也立即轉過來,成了他兒子的模樣。鏡頭瞬間的轉變讓人覺得驚悚無比

在漏斗的倒影中,可以看到兒子其實就是玩偶。但最後幾次鏡頭晃過去的時候,妻子也從人類變成了玩偶。在這快速的轉換之中,配合著玩偶師所說的旁白,讓觀眾在懸疑背後感受到驚悚的故事真相。

在魔幻與驚悚元素的相互交融下,一系列對比和反差之中,觀眾的情緒一直緊繃著。而在這層層鋪設的驚悚氛圍背後,觀眾又對男女主角展開了無限的同情,同時也引起了他們對現實生活的思考。

《玩偶師》,沉湎過去的悲傷,最終走向迷失的自我

03、在短暫呈現的故事背後,體現不可沉湎過去、凡事有度的人生哲理

玩偶師說,我的作品就像是毒品,偶爾用一下很爽,但是濫用就非常危險。忽略這個規則你就會迷失自我,再也無法找回。

其實,對於我們現實生活當中的人,何嘗不是如此。

第一,人不可一味沉湎過去,學會放手才不會迷失自我。

人們總對自己失去的東西特別執著,沉湎其中不可自拔。當現實無法給與反饋和滿足的時候,選擇自我麻醉和欺騙。但是,這樣到頭來只會一場空,甚至會成為後續無限的惡循環。

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想借助玩偶去淡化悲傷,卻沒想到被迷失了心智,在幻覺中無法走出,甚至喪失生命。

其實,走出過去學會放手,未嘗不是對自己的另一種成全。當你過分執著時,就會找不到解決的出口。只有透過表面的鏡像,才會看清事實,從而與自己的過去和解。唯有如此,才能重新擁抱生活繼續前行。

《玩偶師》,沉湎過去的悲傷,最終走向迷失的自我

第二,凡事皆有度,必須適可而止,否則過猶不及。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一個度的範圍。如果超出了這一點,就會從質變變成量變,最終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

影片中玩偶師告誡這對夫婦,與玩偶相處的時間只能在一個沙漏的時間之內,超出這個時間不可以再和玩偶待在一起。但是這對夫妻忽略了一沙漏的時間超越了限度,因此在幻覺中越陷越深。

對於我們現實中的人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超出事物的正常範疇,除了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還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說不定就如同毒癮和網癮那般不可自拔,沉淪其中。只有把握好對待事物的度,才能坦坦蕩蕩面對未來的生活。

結語

做為一部驚悚類短片,在極短的時間內,以一種特殊的手法技巧營造了驚悚氛圍,吸引了觀眾。觀眾在被情節牽動時,主題又呼之欲出,讓人看完之後禁不住開始深思背後的哲理。

影片雖短,卻是一次成功的敘事體驗。在毫不拖沓的情節之中,呈現了觀眾一次完整而強烈的精彩故事,達到了一次完美的敘事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