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三院士,細數上世紀那些精英滿門的家族,輝煌背後的家庭教育


2017年8月8日,柯俊院士去世,有人在在悼念柯俊院士一文中寫到柯家的輝煌,其中畫龍點睛的一句:"一門三院士"讓多少望子成龍的父母傾羨不已

,短短五個字,道盡了柯家的無限榮光。


一門三院士,細數上世紀那些精英滿門的家族,輝煌背後的家庭教育


在歷史上,梁啟超家也獲得過這句殊譽,當時原話是"一門三院士,九人皆才俊",這在任何一個時代,對於任何一個家庭都是至高無上的讚譽了。不過歷史上這種滿門才俊的家庭確實不大多見。足可見家庭教育的不易和重要之處。


不過雖然鳳毛麟角,但在上世紀初起中國這種精英滿門的家族細數下來的話還是有不少,不過大多是名門望族居多,一是這種家族重視教育培養(人家也確實有條件),二是當時講究門當戶對,望族聯姻名門,資源的組合,猶如錦上添花,就更耀眼了。

一門三院士,細數上世紀那些精英滿門的家族,輝煌背後的家庭教育


下面給的大家介紹下當時頗具有代表性的幾大學術精英家族。不過因為歷史的原因,這裡先介紹下下面所說的所謂的學部委員是什麼概念。


學部委員是中國科學院1955年創立的,1993年,學部委員全部改稱中科院院士,是中國科技界的一個最高榮譽認定,並保持終身。當時,很多人數上數百人且精英彙集的一個研究學院,能獲得這個榮譽的往往只有一到兩人。看到這裡,你明白這些學部委員有多牛了吧?


揚州吳家


今天的揚州的蕪園還有一座"吳氏四傑"雕像,四傑就是吳啟賢(不是那個歌星巫啟賢)的4個兒子:吳徵鑄(著名劇作家、教授),吳徵鑑(著名醫學專家,一級研究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吳徵鎧(物理化學家,二級教授,80年學部委員)、吳徵鎰(植物學家,一級研究員,55年學部委員)。

一門三院士,細數上世紀那些精英滿門的家族,輝煌背後的家庭教育


吳啟賢的這四個兒子,在各個領域都有不凡的成就,實在是難得的奇蹟。尤其是吳徵鎧,隱姓埋名、默默無聞十餘年,為我國的原子能事業的推動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家門有幸,有子如此,夫復何求!相信吳啟賢老爺子在九泉之下,也當含笑瞑目了。


而紹興馮家的"馮氏四兄妹"也不遑多讓


長兄馮煥赴美留學,任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工程師;通用電氣公司當時有多牛,就不需要多說了,不知道的可以去查。

一門三院士,細數上世紀那些精英滿門的家族,輝煌背後的家庭教育


而二妹馮慧是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被譽為中國昆蟲生物學的奠基人之一,其夫君葉篤正是80年學部委員,也是大名鼎鼎,是中國現代氣象學主要奠基人之一。


三弟馮康,這位成就更嚇人,被譽為中國最有卓越成就的數學家之一,80年學部委員,中國有限元法的創始人、計算數學研究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在國外公佈的"二十世紀世界數學家排名"中,其中馮康與陳省身、華羅庚一起被稱作"二十世紀華人數學三駕馬車"。


一門三院士,細數上世紀那些精英滿門的家族,輝煌背後的家庭教育

馮氏四兄妹


小弟馮端也是物理學大家,80年學部委員,凝聚態物理研究學的一代宗師;算上女婿葉篤正,馮家也可算一門三院士了。


四兄妹的父親叫馮祖培,只是個前清秀才,科舉取消後,他不得常常要為生計奔波,但再苦再累,也沒放棄過對孩子的教育。馮祖培是一個典型的傳統知識分子。他恪守書香世家的傳統,深信那句:君子固窮,不墜青雲之志。對待孩子的培養可以說是殫精竭慮、不遺餘力。


一門三院士,細數上世紀那些精英滿門的家族,輝煌背後的家庭教育

馮端幼年的時候就在父親教育下很喜歡讀書


四個孩子後來傑出的人生和他的重視家規和教育絕對是分不開的。所以說,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到今天仍對我們有深遠的警醒意義。


蘇州的王家


王家在蘇州大名也是如雷貫耳,王頌蔚估計現在知道的人很少,但說起蔡元培你絕對不會陌生,而王頌蔚正是蔡元培當年科舉的舉薦人。王頌蔚還是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

一門三院士,細數上世紀那些精英滿門的家族,輝煌背後的家庭教育

王頌蔚


而其子王季同,則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數學家和機電專家,當年的"王氏代數"就是這位老先生髮明的。王季同一共有四子三女,我們分別來看看他們的成就。


長子王守競,物理學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二子王守融天津大學二級教授,66年去世。三子王守武,半導體器件物理學家,(80年學部委員), 小兒子王守覺半導體專家(80年學部委員)。

一門三院士,細數上世紀那些精英滿門的家族,輝煌背後的家庭教育

長女王淑貞(56年一級教授)是上海婦產醫院創始人,大女婿倪葆春,整形外科專家,也是一級教授;二女王明貞,清華大學第一個女教授,物理學家,二女婿俞啟忠是俞啟威(黃敬)的弟弟,三女王守璨, 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三女婿陸學善物理學家,一級研究員,55年學部委員;


王季同還有三個著名的外甥女(他妹妹王季珊的女兒),被稱為"何氏三姐妹":何怡貞,物理學家,丈夫葛庭燧,55年學部委員。何澤慧,核物理學家 ,80年學部委員,丈夫錢三強(這個.....),55年學部委員, 何澤瑛,著名的植物學家。


一門三院士,細數上世紀那些精英滿門的家族,輝煌背後的家庭教育

蘇州的王家


王家不光自己優秀,連親帶婿完全是組成了一個精英集團,6位院士2位一級教授,再不濟的也都是有成就的專家,所以後來有人稱王家是中國科學界貢獻最大的家族。基因本來就優異,再加上家風教育的薰陶,個個都是人中龍鳳,不由得我們這些吃瓜群眾看的不血脈賁張,不服簡直不行!


福州的傅家


給大家羅列下其成就


長子化學家傅鷹(一級教授,55年學部委員),其妻張錦(有機化學家,二級教授),其弟傅承義(地球物理學家一級研究員,57年學部委員),而傅鷹養育的張錦的侄兒張存浩也是院士(80年學部委員),妹夫梁守槃(導彈專家,二級教授,80年學部委員),一家出了四個院士。

一門三院士,細數上世紀那些精英滿門的家族,輝煌背後的家庭教育

傅鷹與張錦夫婦


而且如果張錦不是65年病逝,80年也多半會是學部委員,那就是滿庭院士了,。而張錦的弟弟張鎛也是人民大會堂設計師 (建築大師,一級工程師)。


河南省唐河的馮家


"馮氏三兄妹"馮友蘭,馮景蘭,馮沅君(馮淑蘭),著名作家宗璞大家應該不陌生,他就是馮友蘭的女兒,而馮景蘭是中國第一個發現丹霞地貌的地質學家,小妹馮沅君既是作家又是學者,在古典文學領域有很深的研究。

一門三院士,細數上世紀那些精英滿門的家族,輝煌背後的家庭教育

他們分別從事於哲學、地質學、文學領域這幾個不同領域,後來全被評為一級教授,1952年一級教授的評選之難我們可以看看評選結果,據說全國一共就只評了56個一級教授,而馮家就佔了14分之1,加上馮沅君的丈夫陸侃如甚至也是一級教授。


而這一切也和三兄妹的父親馮樹侯和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馮樹侯為前清進士,一手文章做的極好,深為當時的洋務派兩廣總督張之洞所欣賞,令其督辦新式教育。其母親吳夫人也是當時女子學校的校長。夫妻二人的深厚文化素養對孩子們的成長起到了極大的薰陶作用。


一門三院士,細數上世紀那些精英滿門的家族,輝煌背後的家庭教育

馮友蘭與夫人


誰說封建式的教育沒有可取之處,依個人看,其中還是有很多值得今天的我們吸取的地方,正是這樣的家庭對教育的重視和門第家風的培養,才有了這些孩子能夠茁壯成長的有力土壤。


寫到這裡,忽然想起以前看的一個視頻,一個遊樂場裡兩個孩子為爭搶玩具打了起來,五歲的男孩子霸道一些,搶走女孩子的玩具並把她推倒在地,女孩子的母親竟瘋了一樣衝上去打那男孩子。最讓人痛心的是下面還無數人點評打的好!


看了真讓人很迷茫,今天這個社會是怎麼了?我們老祖宗的那些溫潤如玉、恭良儉讓的好傳統難道也是糟粕嗎?而我們在不斷放棄那些傳統的同時,我們其實也正在失去更多的東西,包括孩子!


這位母親將會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孩子,那些叫好的人又是怎麼培養自己的孩子的?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這樣的家庭絕對是很難出什麼"一門三院士"的。

一門三院士,細數上世紀那些精英滿門的家族,輝煌背後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家教是一個影響孩子一生的重要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影響往往在不經意間會陪伴孩子的一生,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上文所述的那些滿門俊傑的家庭裡,有哪一位父母不是身體力行,恪盡父母職守,詩書傳家和重視家規家風的言傳身教,為孩子做了一個好的榜樣和表率的?


所以,誰說舊式教育都是糟粕,在我看來,其中也有無盡精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