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疫情明白了什么?提倡像韩国、日本式的家庭单人份分餐方法会比较好吗?

小麻雀与猫大王


我一直赞成分餐制,公用汤匙,这样非常科学,又非常卫生,坚决支持分餐制。


高萍196913341


分餐方式值得提倡!

小时候,我跟妹妹就是分餐制。每天吃饭,妈妈会把我们要吃的菜,分别用小碗盛着,每人一份,不多不少不偏不倚。

我很生气😤,总是怪妈妈,因为我年龄大,个子也高,吃的当然要比妹妹吃的多。

年龄再大一点,我不让妈妈给我用小碗盛菜,直接吃菜盘里的,结果妈妈还是照样给妹妹用小碗盛好,放到她边上。

再长大了,我问妈妈,你为何还要给妹妹用另碗盛菜呢?妈妈说,不给妹妹另碗盛菜,你几口就把妹妹的菜吃了!还有妹妹吃的份吗?

听了妈妈说的原由,我差点没笑喷。

原来坚持分餐,跟卫生健康统统无关。是怕我把妹妹的那份也抢吃了。

现在出门聚餐,最爱的就是自助餐,想吃什么自己取,方便又省事。

喜欢吃火锅,但必须用公筷,但也要看是跟谁吃火锅,往往忘记了用公筷,你得想想,这个人的口水,你是否能接受!


曹力76404736


亲,您好!非常荣幸回答你的问题。通过疫情我其实想了特别多,以前吧总觉得钱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才知道比起钱还有更多的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当然是生命,能够好好的健康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看淡很多,和孩子,婆婆相处也缓和很多。亲情,爱情都非常重要,大家一起快乐的活着很重要。

说起分餐其实是可以的,就是老一辈可能不太容易接受,我们这辈还是可以接受的,孩子们嘛自然上行下校,也很容易接受。我表妹一家很久以前就是这样做的,她们家孩子吃饭困难,所以分餐,一人一分,孩子看大人这样吃自己这样每天也吃光光,效果还不错。

这样做还是有很多好处的,比如大大减少了细菌感染,比如一个小小的感冒都是有可能在筷子夹菜就传染了,就别说我们现在这么严重的疫情。我看最近外面都有火锅店都开业了,看着还蛮紧张的,他们就不怕大家一起涮的时候就传染了吗?大家吃饭都不会戴口罩,想想都后怕。

就分享这么多吧,谢谢





更开心美食


分餐制当然好,韩国是聚聚集造成的,日本是差点光身的大聚集,都是聚集造成的,如果他们不聚集,像中国一样,不出门,会好很多。分餐会减少感染,我就是共餐感染了腹泻,我们老家,一个村,由于红白喜事,整个村,都感染了这种腹泻,两年后就会转化成癌症,肾病,高血压高血糖等等,各人体质不同,所以是不同的病,我老家亲戚已死了六个


哈哈6908


通过疫情明白了什么?提倡像韩国、日本式的家庭单人份的分餐方法会比较好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讲一个故事。

有一次,参加完食品安全培训,我有些不相信老师说的道理,想眼见为实。回去后做了一个小试验。准备了三个小碗,三个小碗中装有同样的饭和菜。其中两个碗,分别用筷子、勺子吃,在这两个吃过的碗里,都还剩下一半饭菜,而另外一个碗一点没动。最后,我把这三个装有饭菜的碗分别盖上塑料薄膜密封,放入冰箱保存。24小时以后,观察这三个碗中的食物变化。结果发现,两个分别用勺子或筷子吃过饭菜的碗里,表面开始有少量水出现,而没动过的那个碗里的表面没有变化。48小时后,被吃过的两个碗里出的水越来越多,而没被吃过的那个碗里,依然变化不大。72小时后,被吃过碗里的饭菜,已经出现不少水,而没有被吃过的碗里的米饭有些发硬,而菜变更软。到了第六天,三个碗都发出不好的味道。吃过的碗里的食物已经出现粥样,且发酸,而没被吃过的碗里的饭菜,虽然没有像前两个碗那样稀,但明显饭菜已经不新鲜了。

从这个小试验之后,改变了我对吃饭方式上的的一些做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自己需要的食物取出,最好吃完。盘里如果有剩下,就不要了。如果做的饭菜较多,要乘热将需要保存的饭菜放入冰箱冷藏。如果第二天不吃,就放进速冻层保存。但无论如何,都不要将饭菜放在冰箱冷藏室保存超过6天。

要不要分餐,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选择。但无论选择怎样的吃饭方式,使用公筷或公用勺子,都没问题,最重要的是要保证食物是安全卫生的。



美尚品味生活


大灾过后必有大悟。疫情让我有三点感悟:

一、繁华褪去,极简生活才能真正养生。

1、家庭生活也应富有仪式感

没有了社交、加班和旅游,一日三餐变得从容而有规律,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研究美食、茶艺。因为春节前去大连游了一周,连吃了七天日式料理,我开始从网上查找寿司和一些我喜欢的料理的做法,却无意中发现日本人的家庭生活非常有仪式感。日子再怎么困难,也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有限的资源利用最大化。料理从原材料的把控到食物的制作流程十分严谨,喝茶会从用具、插花装饰到茶前甜点一样都不少,点火煮茶比我们要繁琐复杂……主妇们设法让每一天的生活变得精致,节俭和精致这日本人的家庭似乎从来就是不矛盾的存在。研究他们的生活,我才发现,只要用心,什么样的生活水平都能过出滋味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日本人家庭的餐柜中都摆满了不同花色、样式的餐具,这缘于他们的分餐制。从二战后日本小学就开始提供免费午餐,公用餐具与个人餐具一律分开,学生餐具每天严格消毒。从20世纪80年代起,分餐制在日本家庭已相当普及了。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日本人的平均寿命男性为78岁,女性为84.93岁,究其原因,分餐制也是日本人长寿的原因之一,因为分餐远比合餐安全卫生。我国传播最多的是乙肝病毒和幽门螺杆菌,原因就是我们的合餐制。得了这个病,大夫给你开药后会再三叮嘱不要与家人共碗共筷。这次新冠病毒最先突破的是呼吸系统,而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包括最常见的流感在共餐时都会传染,更不用说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了。这次疫情接触传播是传播途径之一,专家认为饮食习惯带来了很大的健康隐患,故而呼吁实行分餐制。

2、生活极简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红楼梦》中有一曲著名的《恨无常》中有句词:“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这几天的一则消息让我很震撼:“3月11日,国标舞女王刘真已住院抢救35天生命垂危的”。这位曾经在《中国好舞蹈》、《女人我最大》等节目中曝光率极高的明星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她曾多次在节目中展示自己购买的品牌服装和鞋帽,时尚的衣服甜美的笑容、漂亮的双脚限量版的凉鞋……那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脑出血5度开颅,体重暴瘦至30几公斤,或成植物人”的新闻标题,环顾自己被各种款式的包包、帽子,各种风格的衣服、围巾、鞋子,各种品牌的化妆品填满的屋子,我开始学日本人的“断舍离”,扔扔扔……

这次疫情已经让很多人觉得城市远不如乡村能给人安全感了。即使封村,大家也不用为米面和白菜萝卜发愁。想起以前每天找衣服穿搭浪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的日子,对喜欢的东西的占有欲让我们拥有太多反而不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尝试着回归一种极简无欲的生活,我发现收获的是身心前所未有的轻松。

时下,面对有点失控的全球疫情,多花些时间精力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最要紧。即使是将来研制出了特效药,最好的防护还自己的免疫力。当然,疫情过后,我们也要记得不再熬夜追剧打电游,心情不好时不再暴饮暴食,工作忙时不再图省事总吃垃圾食品,发了工资不必去买喜欢的东西……只有减法生活,才能拥有身心健康的人生。

二、只要活着,嘛事都不是个事儿。

逝去的女大学生田维在《花田半亩》中留下一段话形容疫情中人们的感受再贴切不过:生来便是看尽无常变幻。生活中,那些人那些事,上一秒始终如一,下一秒变化无常。

此次疫情中逝去的有画家、导演、医疗专家、院士、博导、企业精英——

杨晓波,57岁长江财险董事长,美国俄亥俄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任黄石市委副书记、市长。

刘寿祥,62岁,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擅长水彩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江苏、深圳等美术馆收藏。

刘智明,51岁,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专家,擅长颅脑外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及椎管内病的诊断和治疗。

常凯,湖北电影制片厂导演。享年55岁,短短17天,一家在疫情中遭遇灭顶之灾。

华中科技大学半个月内5位教授因新冠肺炎离世,分别是: 红凌,54岁,博导、楚天学者,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会委员和稀有疾病研究联盟全国协调主任。 林正斌,63岁,知名移植专家,在肾移植术及术后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段正澄,86岁,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研发了国际首台全身伽马刀。 刘筱娴,87岁,著名预防医学教育家、妇幼卫生专业创始人。柯卉兵,41岁,从事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伤亡最惨重的医院是李文亮所在的武汉中心医院:超过230名职工确诊,4位医生去世,还有4位医生濒危……

这些社会精英、抗疫勇士们鲜活生命的逝去让我真正开始正视一个事实:人生中有些是再见,有些是再也不见。无常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所以,不要什么都等以后,因为人生根本没有来日方长。好好活在当下,把握每一天,善待眼前人。疫情之前,可能我们当中的许多人的处境真的很糟糕,感觉未来真的很无望⋯⋯在家中宅了那么久,在网上看了那么多,才突然发现,能活着,一家子一个都不缺,就已经很幸运了,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三、担起责任,做不到“我为人人”也不能让“人人为我”。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很多人在前线奋战,在后方付出。截至2月17日,全国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达3.2万余名。截至2月24日,全国共有476家医疗机构3387例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而从1月23日到2月23日,牺牲的医务工作者就有26位,不满30岁的4人,其中最小的才26岁,30-50岁的9人。

生在斯长于斯,我既自豪亦难过。疫情曝发之初,海外落井下石者、污语中伤者、种族歧视者此起彼伏。而及至全球疫病大爆发后,竟然只有中国表现出了大国的风范和担当,哪怕自己还没有缓过劲来,也立刻捐钱捐物派专家。

就在祖国负重前行时,极少数人却表现出了对生命毫无敬畏,对他人毫不负责的态度和行为,如“晋江毒王”明明从武汉返乡却谎称从菲律宾回来,连续两次参加千人宴会,导致4000多人被居家隔离。

而就在举国抗疫近两个月,刚有缓解时,又得知截至3月12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88例,分布在甘肃、北京、上海等8个省份。其中偏偏就有那么些人无视那么多同胞的付出:3月4日在意大利经商的廖某君、廖某海两家一行8人飞回北京,其中4人在北京被确诊新冠,而他们在境外登机前使用药物退烧,瞒报发热情况,不如实填写《出/入境健康申明卡》⋯⋯郑州毒王郭某鹏6天飞3国,返家后警察上门调查时其本人和其母亲还拒不承认。卖到5个单元楼被隔离⋯⋯此类报道每天接连不断,让人深感痛心与无奈!疫情就像一面魔镜,照出了民族的脊梁、也照出了华人中的败类。同为炎黄子孙,不能为国分担也不能回家添乱吧?生为中国公民,不能替政府解忧,也不能乱跑给邻里惹祸吧?

祈祷疫情能尽快过去,祈盼人们都能铭记: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只是因为有人需要,他们便选择把危险挡在自己身前。


悟如2020


通过这次疫情,大家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将有很多改变,家庭分餐制会有所增加,但是不会形成主流,原因如下:

一,日本,韩国,乃至意大利,美国都是提倡分餐制的,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新冠病毒的传染和蔓延。新冠病毒的传染途径很多,只要有接触,就有可能被感染,所以分餐制可以减少被感染的几率,但绝不是只要分餐了,就不被感染了。家庭分餐制从卫生角度讲是有好处的。

二,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里,阖家团圆,子孙满堂,是感觉最幸福的事,一家人在一个桌上吃饭,已经是自古形成的习惯。其中提现了中国人的亲情,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分餐制并不会被绝大多数家庭接受,家庭分餐制也会造成家人之间的距离感,从而割裂亲情。

所以 从以上两个方面看,家庭分餐制有利有弊,就看各自家庭的生活理念是什么,如果以卫生角度为重,亲情为次,哪么你可以采取分餐制,如果你以家庭亲情为主,哪么分餐制就要慎重考虑了哟!

回答完毕。











泰山极顶


明白了一个道理:不作死就不会死。

家庭分餐制我不喜欢,如果说这样更卫生,但和一家人其乐融融相比,我宁愿不要。

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餐饮文化,一家人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时不时的开个玩笑,热热闹闹,挺开心。现在生活节凑快,一家人聚餐的机会本来就少,如果再分餐吃饭,更加不近人情。

所以我认为家庭分餐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茅草驿站


可以这样说,中国和日.韩从饮食到风土民情都不一样,中国吃饭喜欢炒菜,喜欢一家人做在一起,如果把日.韩的分餐照搬不可取,也没必要,只要稍加改动下即可,放公勺公筷,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就可以了,我平常喜欢分餐,也做到了,但在聚会的时候,在人情礼节的聚餐上,真心做不到,否则你就饿着吧!还是那句话,任何一个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没必要照搬,中国倡导亲情热闹,这是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风俗文化,在某些方面只能提倡改变,公筷公勺一定要放,慢慢习惯就好。


一里炊烟


通过疫情明白了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家庭成员之间的有效隔离能阻断病毒的传染。

从理论上讲,日韩的分餐制更卫生,应在中国予以提倡。特别是在外聚餐时应提倡使用公筷等就餐工具,自助中餐、西餐也要大力推广。但中国国情及几千年保持的饮食习惯让这些措施的推广有很大难度。

在疫情过后一段时间内,大家会注意用餐卫生,时间长了,大部分家庭又会恢复原状。因为家庭分餐意味着要洗更多的碗碟。[捂脸][捂脸][捂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