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代诗人、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一作蝯叟)。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充广东乡试考官、提督,视学浙江,擢四川学政,后被罢官。晚年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苏州扬州诸书院,提携后进颇多,博涉群书,于六经子史,皆有论述。

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草书尤为擅长。何绍基的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何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济南大明湖历下亭楹联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即为他所书。历下亭东壁仍存其《重修历下亭记》石刻。 何氏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誉为清代第一。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朝书,笔法刚健,此期作品传世甚少。后致力分隶,汉魏名刻,无不深研熟密闭,临摹多至百本。偶为小篆,不顾及俗敷形,必以顿挫出之,宁拙毋巧。暮年眼疾,作书以意为之,笔轻墨燥,不若中年之沉着俊爽,每有笔未至而意到之妙。年尊望重,求书反多,故史年作品传世较多。尤以篆隶法写兰蕙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何氏博学多才,尤工于诗。有《东洲草堂集》。何氏晚年寓沪,卒于吴县,归葬长沙南郊石人冲。 他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书法家。他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何绍基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进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化,不可测已。"到2019年为止存临本仍然不少。中年潜心北碑,用异于常人的回腕法写出了很有个性的字。 博《息轲杂著》称其书"专从颜清臣问津,积数十年功力,探源篆隶,人神仙境,晚年尤自课甚勤,摹《衡兴祖》、《张公方》多本,神与迹化,数百年书法于斯一振。"平生作书,对联特多,而不是一般应酬之作,书作着力,书艺很高,被誉为"书联圣手"。著有《东洲草堂金石跋》、《东洲草堂诗·文钞》、《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校正》等。传世书迹甚多。《邓石如墓志铭》,书于同治四年(1865)。纸本墨迹。楷书。七开,每开纵30.6厘米,横30.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何绍基的楷书从欧阳通《道因碑》入手,后又广泛地临写六朝碑版及颜真卿楷书等,于《张玄墓志》用功最多。何绍基的这件为邓石如所书的墓志,表现颜字端庄、开阔的正面形象。他主张从篆隶入手,自然解决"中怯"最好的途径。因而在技术上,他选择了回腕执笔法。何氏在写邓石如墓志时,已年近古稀,但他能有效地避开由于他技术上奇特而造成的线条颤动,使这件作品更含蓄一些。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 25.1×3095cm 纸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累叶牧守,印绂典据十有余人,皆德任其位,名丰其爵,是故宠薰。著于历世,策禄传于王室。君钟其美,受性渊懿,含和履仁,治诗尚书,兼览群籍,靡不寻畅州,郡更请。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何绍基 隶书临《夏承碑》高清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