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一条邮路,一次父与子的情感升华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的电影层出不穷,如李安拍摄的《卧虎藏龙》、还有张艺谋的《英雄》等,这类电影主要以国家情怀与民族大义为主题,但其中一部电影却独辟蹊径,画风清新地描述了一座小城市、一对小人物的生活,而这部作品就是以下需要讲述的《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由霍建起执导,讲述了这样一对父子的故事:父亲退休,儿子高考落榜,于是乎儿子肩负起父亲的重担,重新踏上送信之路,其中的种种小插曲,在物是人非、情感的变化中,实现了父子关系由误解到化解的过程。影片中以柔和的色调、唯美的景物背景,展现出细腻的父子之情,而这一条本属于以送信为职业的邮路,最终演变出父与子矛盾的化解之路,从中升华了电影的主题。

《那山那人那狗》:一条邮路,一次父与子的情感升华

1、 父与子的感情初期:相互误解

由于父亲是一个送邮人,需要常年在外奔波,导致儿子从小与之并不亲近,父子之间也产生了距离,他们明明渴望亲近,但却无法揭开彼此隔阂,并且不懂得如何化解彼此的矛盾。

儿子对乡邮员这份工作最初是排斥的,但由于高考落榜,并且家乡并没有其他可以当国家干部类的工作,他只能默默地承受起肩上的责任。但第一次送信,儿子并不想跟父亲亲近,甚至两人走路都是远远的距离。他们之间虽然是父子关系,但却如同陌生人一般尴尬地相处着。

长期的隔阂让父子二人情感生疏,父亲或许想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儿子或许也想了解父亲多年以来为何选择邮路,但是一路上的默默无言让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就像普通的路人一般。

《那山那人那狗》:一条邮路,一次父与子的情感升华

2、 邮路中的共同经历,促使着父与子感情逐渐理解

父亲与儿子之间情感的碰撞首先出现在村委会情境中,儿子本来以为,到达村委会后将会是万人拥簇的场面,但出乎意料的是那里了无人烟,除了村支书并没有其他人来迎接他们,这与儿子的预期大为相反,因此也加剧对父亲的不满和对乡邮人这份工作的抱怨。

但当他们准备离开时,村里人都围堵过来,表达出对乡邮人的感激与支持,儿子转而眉开眼笑,明白父亲终归没有欺骗自己,同时慢慢理解邮路所承担的责任与重担,理解为何父亲多年以来始终如一地坚守在岗位之中从不埋怨、也从不放弃。而在这里,儿子与父亲之间的情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彼此之间的隔阂开始逐渐消融,双方也慢慢地有了更多的交流。

《那山那人那狗》:一条邮路,一次父与子的情感升华

3、吹走的信封升华了父子之间的感情,两代人的关系正式和解

让父亲与儿子关系得到真正和解的,是在一次崎岖的邮路中,儿子背着父亲过河的场景。宽敞的河流、湍急的河水,父亲思绪万千,回想起曾经自己对儿子的愧疚,不由得感慨万分。儿子也在一步步的前行中逐渐明白父亲多年以来的不容易。父亲慢慢地把头枕在儿子背上,父与子之间内心慢慢接近,渐渐地达到感情的融洽。

《那山那人那狗》:一条邮路,一次父与子的情感升华

而最后父亲在一次大风中抢救被吹走的信件,他本已年迈,却迅速把被大风吹走的信封保护在怀中,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的狗也迅速跟上,协助父亲接住那满地飘扬的信纸,看到那一幕,儿子并不像影片初期那样表现得陌生与犹豫,而是主动帮助父亲把信件捡起来,同时嘴角挂起朗朗笑声,不像当初那样压抑自己的情愫,也不像以往那般对父亲感到生疏。

影片也是在这里,实现了主题的升华。父与子之间的感情,纵然铅华洗尽,也依然让人魂牵梦绕,而这条邮路是儿子以后生活道路的两个推动点,是这条邮路承载的称之为期望的东西,还有那如巍山般厚重的人生,它们亦如我们的人生,要在朴实中遇见唯美,真实中显纯净。

《那山那人那狗》:一条邮路,一次父与子的情感升华

《那山那人那狗》以一座山、一条狗、一条路、一次送信之旅作为影片的组成部分,讲述了父子之间从误解到和解的故事,一条简单的邮路,一次送信的经历,为他们之间搭起了交流的桥梁,这是一条父子情感之路,使得两人感情逐渐亲近。而这部作品也以信件作为载体,升华了影片的主题,一封封信件不仅仅是人与人沟通的信物,更是代表着一种联络和文明的传承;另外,在子承父业的背后,是两代人使命的交接与传承,代表着一种自我担当和主动奉献的精神传递。《那人那山那狗》,看似简单的电影标题,实质则是人、物、自然和谐相处的唯美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