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鲁迅《药》:比“有形”的辫子更可怕的是那“无形”的辫子

导语:鲁迅笔下的《药》,它的时代背景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时期,那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时的中华大地,外有西方列强步步蚕食,内有满清政府欺压民众,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正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于是一些中华的有识之士开始试图拯救这个奄奄一息的国家,然而这个国家那“无形”的辫子却比那“有形”的辫子可怕的多。

在辛亥革命前后,虽然西方的思想已经从大洋的彼岸进入中国,给中华大地带来了思想启蒙,但中国在数千年的封建礼教思想影响之下,人们对于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等这些明确的划分界线深入人心,封建统治者通过将社会各阶层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以此稳固封建社会的统治,从而形成了一条“无形”的辫子。

再看鲁迅《药》:比“有形”的辫子更可怕的是那“无形”的辫子

在这个时代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循规蹈矩的按照“祖宗”定下来的规矩行事,他们丝毫不敢逾越,并且还会为自己那早已麻木不仁的思想、行为而沾沾自喜。这条“无形”的辫子已然将他们变成了如行尸走肉般的人。

面对革命人士被屠杀却幸灾乐祸——思想麻木的“辫子”

在中华大地动荡不安的时期,许多仁人义士投身于革命,试图挽救这个奄奄一息的国家,但是当他们遭到封建政府的残酷杀害时,围观的百姓却都幸灾乐祸,争着抢着看热闹。他们非但没有为革命英雄舍身取义感到惋惜,还在一旁指骂着革命人士大逆不道,死有余辜。

再看鲁迅《药》:比“有形”的辫子更可怕的是那“无形”的辫子

正如影片中第一个登场的革命英雄,他在走上刑场的路上时,围观的人群都将剪去辫子的他视为“异类”,都在为他的谋逆之举而感到惊诧!人们愤愤不平之时,还特意抚摸了一下自己的那条辫子,这时有人就得意洋洋的吹嘘:有辫子就证明自己是效忠皇上的。

围观的人群中,只有革命党人对这位即将上刑场的革命英雄深感惋惜,而这里面就有一个叫夏瑜的革命党人,他在不久后因为刺杀巡抚而成为了影片中第二个上刑场的革命英雄。

当夏瑜在监牢时,他坚持斗争,并且劝牢头“造反”,当牢头对他盘问底细,并试图索要些好处时,他侃侃“攀谈”了起来。他说出了:“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这样一句响亮而有力的话,但他却换来了牢头的一顿毒打。当他被押赴刑场时,看热闹的百姓早已站在道路的两旁,大家都在乐呵,因为今天看的是杀头,而不是枪毙!

再看鲁迅《药》:比“有形”的辫子更可怕的是那“无形”的辫子

这些围观群众和那个牢头无疑是可怜的!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过渡的时期。中国人民面对西方殖民者和封建统治者的巧取豪夺时,由于传统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使他们变得十分麻木,令他们丝毫感觉不到自己受到了压迫,所以他们毫无反抗之心,在面对革命人士帮助他们对压迫进行反抗时都浑然不觉,思想麻木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的人为的是谁,可见这条思想麻木的“辫子”危害之大!

迷信偏方“人血馒头”能治肺痨——愚昧无知的“辫子”

在鲁迅的作品《药》中,茶馆主人华老栓的儿子年纪轻轻就得了肺痨,为了治愈儿子的病,华老栓四处求医问药,后来茶馆的常客告诉他,人血馒头能够治愈肺痨。

再看鲁迅《药》:比“有形”的辫子更可怕的是那“无形”的辫子

在众人的起哄之下,华老栓对此深信不疑,于是他花了大价钱订购了一个人血馒头。在接过人血馒头的那一刻,华老栓沉醉在了儿子痊愈后的情景,眼前是那种种美好的景象,于是他将人血馒头像捧着心肝宝贝一样,小心翼翼的赶回家中。

很快,这寄托着希望的人血馒头被蒸熟,看着儿子大口吃了下去,华老栓夫妇俩沉浸在了无尽的喜悦当中,仿佛儿子已经痊愈了一样。此时茶馆的几个常客也随之起哄说这次小栓的病一定能好,还跟华老栓说这钱花的值!华老栓连忙笑着点头,只不过小栓服用了人血馒头后,病情非但没好,反而加重,这时茶馆里的几个常客又跟着起哄说多吃几个人血馒头就包好。

再看鲁迅《药》:比“有形”的辫子更可怕的是那“无形”的辫子

正当华老栓犹豫着要不要再买人血馒头时,后院传来了小栓他娘的痛哭声,吃了人血馒头的小栓最后还是被病魔给带走了。

在当时医学十分落后的中国,肺痨属于不治之症,人血馒头治肺痨则属于无稽之谈。然而华老栓却对此深信不疑,茶馆里那些常客也对此深信不疑,他们都坚信这个沾满了人血的馒头能够治愈肺痨。这足以说明愚昧无知是多么可怕,而这条愚昧无知的“辫子”是从何而来的呢?

它来自于封建统治者长期所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愚民政策,从而固化了中国人民的思维,限制了他们的思想,令中国人民毫无科学理念,深深地陷入到迷信当中。

再看鲁迅《药》:比“有形”的辫子更可怕的是那“无形”的辫子

为求自保对革命者避而远之——奴性根深蒂固的“辫子”

革命者夏瑜在刺杀巡抚后,之所以很快就被官府所抓获,正是因为他的三叔夏三爷生怕受到牵连,因此密告官府,检举了他的亲侄儿,并且换来了25两雪白的赏银。

就在革命党人夏瑜被处斩后,他的母亲也受尽了排挤,再也没有人去买她的豆,没人敢和她说话,人人都对夏四奶奶避而远之,当夏三爷看见了她,也严厉斥责她不应该再出门到处卖豆。

再看鲁迅《药》:比“有形”的辫子更可怕的是那“无形”的辫子

而夏四奶奶也没有丝毫的反抗,她在心里默认了革命者就是“大逆不道”,她为自己儿子所做的事情而感到羞耻,因为他们都一致认为没了皇上,这天就不圆,地就不方了。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人民由于长期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从而导致他们骨子里的“奴性”根深蒂固。

因此在当时的民众心里,大清的天下仍旧是大清皇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等级观念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他们将革命党人以及家属视为洪水猛兽,不仅会把皇帝的命革掉,还会把他们自个的命给革掉,这是群众“奴性”根深蒂固的情况下,中国革命者的悲哀!革命者为这些“奴性”群众牺牲了,换来的却是愚昧的见解和排斥。由此可见,“奴性”根深蒂固的无形“辫子”要比那有形的辫子更为可怕的多。

再看鲁迅《药》:比“有形”的辫子更可怕的是那“无形”的辫子

结语

在19世纪上半叶,当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高歌猛进之时,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依然恪守着农耕文明,以“天朝上国”自居。后来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巨大撞击之下,在强大而残酷的征服者面前,古老落后的中国不得不低下那妄自尊大的姿态,向西方列强低头,并且割地赔款。

清国人从此受尽西方国家的歧视,他们的辫子被称为了猪尾巴辫,从而使试图挽救这个国家的革命党人误以为只要去除那有形的辫子,就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看到的那有形的辫子其实并不是最大的危害,比那有形的辫子更可怕的是那无形的“辫子”,是它造成了中国腐朽落后的局面,因此首先要革除的应该是那无形的“辫子”,否则就会像《药》里面的革命者一样,为群众舍身取义,然而群众终究不知道他们为谁而牺牲,甚至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产生愚昧的误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