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疫情下,從儒墨道的生態思想探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全球疫情肆虐,引發許多思考。

人人喜歡美食,然而,追求享受美食沒有止境,這是人之天性嗎?難道要讓人類的貪婪無限制的發展下去嗎?野生動物如狼蟲虎豹們吃飽了就“安逸”了,吃飽了就一邊待著去了,野生動物們不會過度的追求享樂美食。

深度:疫情下,從儒墨道的生態思想探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老虎


人類從古猿到今天數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人類的命運與動物息息相關,動物從最早是捕食人類的兇猛野獸,逐漸變成了人類的獵物,再到被人類馴化。

深度:疫情下,從儒墨道的生態思想探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古猿捕獵


在漫長的共生共存過程中,人類利用自己的智慧,成功登上了食物鏈的頂端。從早期弱小的被捕食者逐漸成為捕食者,飼養者。然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動物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物種滅絕在不斷加速。

在先秦諸子思想中,老子以獨特的視角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問題,提出了許多生態倫理觀點。

深度:疫情下,從儒墨道的生態思想探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周朝“國家圖書館館長”老子


《老子》二十五章寫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宇宙中的四大領域都是平等的,人作為宇宙四大領域的一員,雖然道是萬物的本源,但是道與人也是平等的,充分體現了老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人與自然本質上是平等的,人與自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所以人們更要保護好自然,而不是去傷害自然、破壞自然,毀滅自然。

人與動物是一種相互依存的共生關係。人對伴侶動物的照顧與關愛,可以看做是人類對外情感的一種延伸。人類要想可持續的生存和發展下去,必須處理好人與其他動物的關係,必須認識到人類只是整個自然生態體系中的一份子。


深度:疫情下,從儒墨道的生態思想探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鳥和犀牛和諧快樂


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了人要與自然和諧相處,不能對自然有不可彌補的錯誤。《老子·第二十五章》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認為,宇宙間存在一種先於天地萬物而存在且“為天地母”的東西,他將其取名為“道”。宇宙間的道、天、地、人都是平等的,人居其一,天地自然並不以人類為中心。因此,人類應當尊重自然界中其他動植物的生命,維護生態多樣性。

我們既要保護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家園,也要悉心保護好動物尤其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生態環境。保護好他們,維護生態平衡,才能有效切斷疾病的傳播途徑。因此,從保護物種和保護人類健康的角度,一定要杜絕非法捕殺、販賣和食用野生動物。


深度:疫情下,從儒墨道的生態思想探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


老子強調“自然無為”,即讓自然順應自己發展而向前,沒有功利,沒有目的的讓自然成為自然而然的本原狀態。無為而治聽起來很簡單,就是不要逆自然的發展,但也不是什麼事情都不做,在做的過程中要把握度,這是早期的辯證法思想,但是這個度如何去把握,就要看當事人如何評判這件事情的重要性與對當事人的有利程度。   

老子強調節儉,《老子》六十七章寫道“我有三寶,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在當時的官職相當於現在國家圖書館館長,雖不是十分富足,但小康生活應該是沒有問題。老子還不忘提倡節儉,這種思想是令人欽佩的。勤儉節約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的美德,但是在當代社會多少與時代發展顯得格格不入,雖然經濟建設已經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這不是今天人們浪費的理由。

深度:疫情下,從儒墨道的生態思想探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老子和書童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還強調慾望對於人們的傷害,老子反對奢華的生活,提倡滿足自身的生活發展即可,不控制慾望,不能放任慾望橫行,如果慾望沒有節制的話,必然產生不好的結果。

人類無節制的捕殺食用野生動物,為自己埋下許多健康隱患,人與動物有些共患疾病。目前,已發現的人類主要的病原體有1000多種,其中60%以上源於動物(超過800種)。據統計,在1996年至2004年間,新發和復發人類傳染病近70%是動物來源。人獸共患病已成為全球高度關注的極其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老子·第十六章》提出:“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認識常道,依循規律,一方面可使人坦然大公,循道而行,以致終身免於危殆;另一方面可使自然萬物自然生長,為人所用,保證生態的和諧共處與繁衍。

國際上提出“同一個健康”發展理念,可能是目前解決人與動物以及環境協調發展的最佳出路,要吸取教訓,倡導人類與動物及環境和諧相處,以同一個健康為理念,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和生物安全體系的建設,關愛動物,禁止食用野味。生態文明建設刻不容緩的時期,如果把老子思想與當前的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不僅讓更多的人瞭解到老子思想的深刻含義,對於生態文明建設更是巨大的推動作用。

《老子》自然哲學觀中的生態倫理意蘊十分豐富,對當今的環境發展、緩解當前嚴重的生態危機來說都是不可忽視的歷史資源。

深度:疫情下,從儒墨道的生態思想探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亞聖孟子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孟子的生態思想也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深度:疫情下,從儒墨道的生態思想探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孟子


《孟子·梁惠王上》記載:“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sāng)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便會吃不完;如果細密的漁網不到深的池沼裡去捕魚,魚鱉就會吃不光;如果按季節拿著斧頭入山砍伐樹木,木材就會用不盡。這都是體現的孟子的生態思想。

深度:疫情下,從儒墨道的生態思想探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孟子見梁惠王


墨子提出“兼愛”,主張人、社會、自然的和諧相處。

深度:疫情下,從儒墨道的生態思想探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墨子


墨子針對統治者生活極度奢華鋪張,社會資源消耗無限的現象,墨子倡導有節制地消費,即節儉。首先“節用”。所謂節用,就是節約開支,反對一切無用之費,墨子希望統治者能做到“凡足以奉給民用,則止.諸加費不加於民利者,聖王弗為”。墨子的“節用”標準有兩點:“一是‘民用’,即普通百姓必需的生活需要;二是‘足用’,即要滿足百姓的生活需要。”墨子認為一個國家能不能做到節用,首先在於君主“去無用之費。聖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嚴格遵守消費標準。墨子認識到資源的有限性與消耗過度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主張節用,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思想。

深度:疫情下,從儒墨道的生態思想探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兼愛是墨子的核心思想


墨子“兼愛”中人與自然的和諧,墨子以“兼愛”為核心,對當時統治者的吃、住、行、樂等活動提出相應的限制。竭澤而漁地掠奪性生活方式是造成生態失衡的關鍵因素,人與自然應該保持和諧統一,由於人類活動缺乏限制,過度消費導致資源枯竭,進而造成環境惡化。

深度:疫情下,從儒墨道的生態思想探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墨子像


墨子“天志”中的生態思想,天是懲惡揚善的最高主宰,重視天的意志,依賴天志的懲惡揚善維護政治秩序,更是墨子用以維護社會政治秩序的最重要的依據和手段。“天志”是墨子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反映。墨子的“天志”講究天人相通,即認為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深度:疫情下,從儒墨道的生態思想探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滕州墨子紀念館雕像


從現實環境看,弘揚墨子生態思想是化解生態危機的客觀要求,墨子所倡導的“節用,“節葬,“非樂”等主張,針對資源的日益減少與人類需求不斷擴大的矛盾,為避免資源的枯竭,人類必須檢討自己的浪費行為,最大限度地保護資源,維護生態。為此,保持維護好生產與消費之間平衡關係,就必須樹立科學健康的消費理念,培育生態化消費方式,大力推進生態消費、綠色消費,引導合理消費,反對過度消費、盲目消費和奢侈消費,推進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 

深度:疫情下,從儒墨道的生態思想探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和諧地球 均衡發展

疫情肆虐全球,站在今天,回眸昨天,展望明天。科技的進步、生產力的提升、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四位一體必須均衡和諧共生,為子孫後代著想,人類社會才能健康可持續發展。

深度:疫情下,從儒墨道的生態思想探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綠色地球 人類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