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河下程氏鹽商寓園

淮安河下程氏鹽商寓園

寓園原為程易祖父程埈(1762— )住宅的後園,在竹巷街西端梅家巷頭。程埈字眷谷,一字大川,程朝徵(1635—1696)第三子,是著名鹽商文人程嗣立的三哥。張新標曲江樓出手時,就是賣給他的,他是曲江樓的第二代主人。曲江樓在蕭湖中,此處為其住宅。門以內,前為斯美堂。向東八角門內,面南者為菉竹堂。後為兼山堂,再後為新廳,又後曰聽汲軒,旁即可繼軒。兼山堂有樓一,其裔孫程得齡題曰:“棗花樓”。再折而東,有六有齋、怡怡樓。
再往前追溯,此宅園原為明代抗倭狀元沈坤的家園,後為晉商閻若璩先人所得,名曰眷西堂。閻氏故宅及眷西堂原在新城,後遷於此,仍稱眷西堂,俗稱閻家過道。張穆《閻潛丘先生年譜》卷1雲:“陳其年《四六集•贈閻梓勤二十初度》詩自注:‘梓勤(閻若璩之子閻詠)居淮之竹巷狀元裡。’”閻詠《左汾近稿》雲:“丘瓊山過山陽詩:‘揚州千載繁華景,移在西湖嘴上頭。’西湖嘴在運河東岸,距餘家狀元裡僅二百步。餘嘗笑此謂成弘時之西湖嘴耳。”
後來又為轉手賣給了程氏,程氏可能又有所增建,棗花樓、兼山堂等當是程埈新建。淮北鹽商首領程易(1728—1809)的父親程亮儔是程埈的長子,他是程埈的孫子,繼承了此處宅園。他家行鹽的儉德店,就在此宅旁邊。此宅後園就是寓園,前通住宅,後門在柳家巷。據李元庚《山陽河下園亭記》記載,從程宅廳事旁邊向後,由假山洞中進入園中,西邊是一座高樓,畫棟朱闌,有飛雲卷雨之勢。壘山為垣,周遭不斷。前有紅橋十丈架於池塘之上,池寬而深,直通北邊金家橋碼頭,活水源源而來。峰迴路轉,有亭翼然。亭下松椶竹石,有一獅子石,盤空矗立。敞廳三楹,曰“平遠山堂”。西有樵峰閣,又橫列三椽,曰“蔭綠草堂”。後有“香雲館”、“殿春軒”、“半紅樓”。東有長垣洞闢,橫廊三楹,白石鋪地,有合六間為一間者,曰“攬秀”。攬秀西有門,署石曰“寓園”。攬秀之東,高樓一帶,中有一楹跨街,接東向大樓,三面朱欄,名曰“躍如”。樓下敞廳數楹,院中芍藥一砌,這就是“殿春軒”。旁有箭道,即所謂射圃。攬秀之後,有樓四圍,名“湧雲樓”,“疏窗開四面,面面總臨池”,又有“澄潭山房”。


此園本名可園,又名可以園,李紱《飲程聖則可園》詩中有一聯雲:“收將天竺雲千疊,佔得淮流水半灣。”可見園中山水景緻頗佳。寓園則是兩淮都轉鹽運司副使張永貴所命。“寓園”石額嵌在攬秀西邊的一個門上,其字為當時書法家梁同書先生(1723—1815)所書。園中景點攬秀像是一個會堂或劇場,這是程家所蓄優伶演出的地方。
乾隆四十一年(1776),張永貴假借此園消夏,並以寓園主人身份,與官僚、幕客、文士結澄潭詩社,消夏唱和成集,刻為《寓園贈答詩鈔》,前有《澄潭詩社圖》。
此年夏六月十五,張永貴反客為主,被人都稱為“樂齋主人”。他們在寓園做詩唱和和飲酒的同時,作觀賞戲曲的活動安排。對於這次活動許多人都有詩記載。程沆有《樂齋主人雨夜留飲,出小部佐酒,四截申謝》七絕、《六月十五日,主人招同舍弟寓園納凉,兼領小部之勝。雨後月明如洗,主人興復不淺,更命小伶,太湖石畔高低列坐而歌,恍聽鈞天廣樂,不知身在塵埃間矣。漫成八截申謝》七絕八首、吳琰有《樂齋主人招飲寓園,出小部佐酒,即席次程晴嵐太史韻》七絕4首、韋協夢、吳璥各有同題詩七絕4首。
沈大炳有《寓園觀劇》七律1首,詩云:“樵峰閣下忽旗亭,攬秀池臺絮化萍。天道尚宜盈復缺,人生難得醉初醒。三更射圃澄潭夢,一曲銅琶鐵板聽。莫唱龍標新樂府,玉關楊柳怨飄零。”這是詩人觀劇後的感慨之作。所演是何劇目不得而知,但大約總是閨怨、人生悲歡離合一類。詩人希望看蘇東坡風格的敲銅琶、執鐵板歌“大江東去”一類豪放高昂的劇情,不想再聽王昌齡式的樂府。沈大炳,字虎文,嘉道間歲貢生。

乾隆五十一年,程易已退休家居了,自己在寓園也常有戲劇活動。有一次是招待趙翼的,趙翼有詩《程司馬吾廬招飲觀劇賦謝》記其事。詩云:“淮水秋風暫泊船,敢勞置酒枉名箋。翻因誤入桃源洞,又荷相招菊部筵。玉樹一行新按隊,《霓裳》三疊小《遊仙》。殷勤最是留髡意,別後猶應夢寐懸。”趙翼(1727—1814)字耘松、雲松,號甌北,武進人,乾隆二十六年探花,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貴西道。性倜儻,才調樅橫。是清代著名史學家,著有《二十二史札記》。詩主獨創,與袁枚、蔣士銓齊名,合稱“乾隆三大家”。趙翼與程易本不相識,他開始只認識河下程沆。程沆字瀣亭,號晴嵐,乾隆二十八進士。亦曾官翰林院庶吉士,二人曾同時在翰林院為官。趙翼在前一年過淮時,登岸尋訪程沆時,摸錯了門,誤入程易之家,因而與程易也就熟悉了起來。從此以後,他們就成了好朋友。趙翼曾為程易小照題詩,程易死後,他又為程撰寫了墓誌銘。
程氏宅與寓園佔地約七八畝大。李元庚《梓里待徵錄》卷下《儉德店宅相》說,此宅園的形狀像一隻虎,“大門為頭口;東柳巷頭有土地廟一座,西侯巷有更房一間,為虎兩眼;後門不大,為虎穀道;金家橋旗杆一,為虎尾;中有園,園有山石,即虎骨也。”

沒有久聚不散的家業,程氏此宅園也是如此。到了程易孫子程百祿(字茀庭)這一代,綱鹽改票,鹽業衰敗,程家頓時敗落。宅子與寓園“毀者半,而存者半,除茀庭所居,餘歸族人,賃為茶肆。”後來賣給了丹徒翰林編修王鴻翔的父親王繼曾。王氏也是經營鹽業的,原住清江浦,後遷居河下此園。王氏初購得此宅時,園中亭榭已湮,惟假山荷池尚存。北邊通河,水路進出仍由金家橋船廳。宅南及西邊一帶,地廣數畝。今之大門,即昔之後門所改。宅中的住屋三進,中進闢有一所,題額曰研詒齋,是王鴻翔的讀書處。另有二十二研齋,是其收藏珍貴名硯的地方。
“賃為茶肆”者即桐蔭園茶肆,程鍾《桐蔭園褉遊即事並序》雲:“桐蔭園茶肆,故族氏澂潭詩社址也。中有樵峰閣、香雲館、殿春軒、得月樓、作賦樓、平遠山堂諸境,今皆傾圮無存,存者蔭綠草堂而已。月謝風亭,都歸零落。殘山剩水,猶自清幽。今年上巳節,茝洲詞客,邀同人修禊於此,烹陸羽之新茶,吊謝安之舊墅,各為詩歌,以志觸景興懷之意。”詩中有“亂耳不須絲竹奏,綠楊深處有啼鶯”二句,作者自注說“園中時有村優彈唱”。詩社則為茶肆,成了人們喝茶聽書聽小曲的地方。現在沈坤狀元府第和寓園均已修復,風景不減當年,是旅遊的好去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