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為兒慶生髮起“線上植樹”網民接力“澆水”幫其實現

【訊】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在這段不能出門的日子,家住武漢市江漢區的魏文芳卻很想在這個特別的節日種一棵樹。她說自己每年植樹節都會帶著兒子一起種樹,這一慣例已經堅持了20餘年,“這個習慣已經堅持20多年,今年我還是想堅持。”得知這一消息的網民,紛紛贊助“能量”,通過“線上植樹”方式幫助魏女士實現了她的心願。

種樹:20年不變的生日之約

上海澎湃新聞12日報道,魏文芳是一名普通的武漢下崗女工,她表示,兒子的生日正是在3月12日植樹節這天, “種生日樹”成為這個家庭的約定,也是一位普通的武漢母親送給兒子的生日禮物。

母亲为儿庆生发起“线上植树”网民接力“浇水”帮其实现

1999年植樹節,魏文芳與她的兄弟和兒子在京漢大道上種樹。

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目前武漢市民大多隻能待在家裡,眼看著這個堅持了20多年的習慣,第一次面臨著“失約”的風險。可魏文芳沒有打算放棄,她努力尋找可以種樹的渠道,最終她驚喜地發現用手機也能“種樹”。

數十位陌生網民“合種樹”

魏文芳在得知可以線上植樹時,已經是3月6日,距離3月12日的植樹節已經不到一週時間。而當時需要60個用戶在線上一起“澆水”才能完成合種項目,只要達到一定的能量值,就可以由相關組織在地球上種下一棵真樹,而這些“能量”需要參與者每天走路的步數積攢來換取。

時間緊,任務重!可令魏文芳沒想到的是,當她把合種信息發到朋友圈之後,很多網民都在幫她尋找 “能量”夠多的人,然後在手機上互加為好友,把“能量”贈送給她。“這些‘能量’都是別人攢了很久的,他們都無私地奉獻給我們,三天就攢夠了一顆樹所需的‘能量’。”魏文芳說,這60個幫她的用戶大都是素不相識的網民。

“武漢人面對疫情不服周!”

“我們每年都通過植樹這一有意義的方式來慶祝兒子的生日。”魏文芳說,1999年,她偶然瞭解到武漢市園林局要舉辦義務植樹活動,從那一年起,他們一家便與植樹、養樹結下了不解之緣。20年過去,曾經的幼童已成長為青年,而當年弱不禁風的樹苗也長成了兩三層樓高的大樹。

魏文芳的手機相冊裡有一個專門記錄義務植樹活動的文件夾,她經常會翻看這些照片,看她和兒子種下的梧桐樹、櫻花樹、樟樹等。魏文芳認為,“種樹就像武漢人面對疫情,樹立信心,不服周(武漢方言,意為不服氣)!”

1999年,她和兒子一起種下的第一棵樹位於江漢區京漢大道上。“就在武漢亞心醫院附近,現在已經長得蠻高了。”她說。(完)

母亲为儿庆生发起“线上植树”网民接力“浇水”帮其实现

2019年植樹節,魏文芳與兒子在常青公園植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