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洛可可藝術”風格,對“佩茲利紋樣”演變所產生的影響

佩茲利紋樣作為一個連接東西方文化、在染織美術設計領域裡長盛不衰的傳統裝飾紋樣,是一個極具審美意味的抽象形,它頭圓尾尖,有著纖巧靈動的曲線外觀,是簡潔的、概括的、也是極易辨認的,它以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基本形,成為了公認的經典裝飾紋樣之一,在現代設計中被廣泛應用。

淺談“洛可可藝術”風格,對“佩茲利紋樣”演變所產生的影響

佩茲利紋樣得名於英國蘇格蘭西南部的小城佩茲利市,這是18世紀後半期英國的紡織中心。由於當時印度克什米爾的披肩在歐洲大為流行,但基於製作工藝的限制,披肩的價格非常昂貴。為了搶佔市場,歐洲各地紛紛開始建立起仿製印度克什米爾披肩的工廠。但英國佩茲利市所生產的披肩在歐洲眾多模仿生產披肩的城市中獨佔鰲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商業利潤。所以這個源於古老中亞地區的圖案,最終以這個小鎮的名字來命名,成為了眾人皆知的“佩茲利紋樣”,後來,佩茲利一詞的範圍擴大到包括所有的、不管在哪裡生產的克什米爾披肩,並一直沿用至今。

淺談“洛可可藝術”風格,對“佩茲利紋樣”演變所產生的影響

早在10世紀至11世紀,佩茲利紋樣已被用於紡織品的裝飾,尤其是印度克什米爾披肩的裝飾。但是由於紡織品的極難保存性,目前可見的最早的現存克什米爾披肩實物是一塊17世紀早期的印花棉布殘片(現保存於阿默達巴德博物館):在披肩殘片的邊緣部位,裝飾著一排相同的紋樣單體,每個紋樣單體均是由三支不同的花枝及兩片單獨的葉子所組成。最中間一支也是最大的一支,尤其是花頭,非常碩大,僅花心部分就幾乎與其他支上的花頭同大,但是卻只有兩片類似於花托的小葉子。左右兩邊分別由一支較小的花葉和一片單獨的葉子組成,葉子都較最中間的一支大而繁茂。左邊花枝上的花頭最為特別,是一朵待放的花苞,披肩上的紋樣簡潔,構成也沒那麼繁複、密集,並且花頭像是剛剛被一陣風吹過似的,都統一轉向一邊,而且紋樣單體內的三個花頭沒有任何兩個所轉向的方向是一致的。紋樣的莖部是纖細的,甚至僅用一條線表示,葉子相對比較寫實,但構成上是稀疏的,帶有明顯的寫實後歸納、簡化處理的痕跡。

淺談“洛可可藝術”風格,對“佩茲利紋樣”演變所產生的影響

到17世紀後半期,圖案開始逐漸程式化,花朵的數量開始增加。花型逐漸複雜,組成帶跟的灌木花叢,花叢外形變得類似於橢圓形,花叢頂部依然是向一方傾斜著。

18世紀中期,花叢變得更加緊密,有的根部消失變作更為密集的草葉,有的下方出現承託花叢的器皿,圖案的外輪廓變得更加整體清晰。當時圖案的地紋也多有繁密的花朵裝飾,為了將花叢紋樣與地紋區別開來,工匠們採用防染的方法,對花叢進行勾勒,使紋樣的外框與內部越發的契合,原型得以形成。

淺談“洛可可藝術”風格,對“佩茲利紋樣”演變所產生的影響

19世紀初,輕、暖、柔、亮、價格昂貴、華麗照人的印度克什米爾羊毛披肩開始在歐洲各國流行,並立刻成為了上流社會的奢侈品。由於當時這種披肩上的圖案,並不符合歐洲人的審美要求,於是披肩紋樣便逐漸向著歐洲人所欣賞的自由流動的裝飾曲線發展。這種改變從紋樣內部出現的各種裝飾內容和裝飾手法上表現出來,紋樣的外形也一改飽滿、敦實、排列規則的特點,變得十分細長、柔曼。1850年以後,紋樣的設計越發豪華、繁雜、彎彎曲曲、如藤蔓般互相纏繞著,輔紋和主紋更加的融合,紋樣的風格基本定型。

淺談“洛可可藝術”風格,對“佩茲利紋樣”演變所產生的影響

那麼今天呢我們就來談談在佩茲利紋樣演變過程中,洛可可藝術風格對其所產生的影響。

一、洛可可藝術追求的繁複、柔美的視覺裝飾效果,使佩茲利紋樣從簡潔、清新轉向繁複、陰柔之態

洛可可藝術開始於18世紀的歐洲,大體形成在30年代,到路易十五執政時期達到成熟,因此洛可可藝術風格又叫“路易十五式”,它以纖細、華麗、輕巧而又繁瑣的整體風格為基本特徵,追求均衡與精細的裝飾效果。

洛可可藝術對繁複、柔美裝飾風格的追求可謂是如痴如醉,因此受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影響,佩茲利紋樣也由17世紀的簡潔、清新轉而發展為繁複、陰柔之態,紋樣單體的內外都有紛繁細瑣的無數圖形組成,紋樣輪廓變得不再那麼清晰可辨。

此外在佩茲利紋樣輪廓外形的外部,還出現了許許多多細瑣但又有規律的小紋樣作為邊緣裝飾,有的佩茲利紋樣邊緣裝飾的小紋樣是相對簡潔而又大小相間的小佩茲利紋樣,尖的頭部都彎向同一方向,由於大小的不同而形成了佩茲利紋樣另一層渦卷的、破碎的邊緣。還有的佩茲利紋樣邊緣所裝飾的小紋樣為花草紋,其大小從尾部到頭部逐漸減小,排列比較稀疏,與齊整的內邊緣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細小紋樣裝飾,使整個佩茲利紋樣看上去顯得更加的繁瑣、精細。

淺談“洛可可藝術”風格,對“佩茲利紋樣”演變所產生的影響

由於對紋樣裝飾過於要求繁複,這就使得以往的緙織、印花等工藝已無法達到紋樣的預期效果,因此面料圖案的設計師們不得不再另尋途徑。

由於刺繡工藝最大優點是能夠按照圖案的需要,靈活地進行操作,技法之多,適合於表現各種風格的紋樣。尤其是當印染技術暫時還無法將織物上的紋樣印染的那麼精細的時候,刺繡可以作為輔助手段甚至代替印染而達到預期的裝飾效果,即便是非常精細、繁複的紋樣,通過刺繡,依然能夠表現出來,因此刺繡工藝作為紡織品上圖案生成的一種重要技法而備受歡迎。

如採用金銀線刺繡方式完成的18至19世紀的金銀刺繡克什米爾披肩:富麗堂皇的視覺效果,繁複、精密的紋樣裝飾。這時的佩茲利紋樣已躋身於華麗的裝飾紋樣之列,填滿式的繁縟是這一時期所追求的效果,滿地的裝飾是此時常用的構成手法。

二、洛可可藝術變化豐富的曲線裝飾特徵,使得佩茲利紋樣整體變得細長

由於洛可可藝術喜歡使用多變的C形和S形的卷渦曲線紋樣,因此,受洛可可曲線風格的影響,18世紀中期以後的佩茲利紋樣整體不僅逐漸變得細長,而且頭部也更加彎曲,尖的頭部甚至彎曲到與圓的尾部連到一起了,該特徵成為這一時期佩茲利紋樣最為鮮明的裝飾風格。

淺談“洛可可藝術”風格,對“佩茲利紋樣”演變所產生的影響

18世紀佩茲利紋樣

如19世紀印度克什米爾織造的斜紋羊毛披肩,尺寸為315*152cm:此時的佩茲利紋樣已經變得相當細長,紋樣單體的橫向長度幾乎佔據了整個披肩的三分之一,即大約長100cm。如此細長的佩茲利紋樣,不禁會讓我們聯想到洛可可時期鑲嵌象牙螺鈿的小桌子、桌腿為S形的曲線,也是極為細長的。正是出於洛可可裝飾藝術這種彎曲、纖長的風格,此時的佩茲利紋樣的外形才被拉伸的如此細長,呈現出靈動多變的裝飾效果。

從19世紀印度克什米爾織造的斜紋羊毛披肩的局部細節可以看到,此時的佩茲利紋樣尾部也相應拉長了。變化更大的是其尖尖的頭部,此時已不再僅僅滿足於僵硬的彎轉向一邊,而是更加彎曲了,在尖部還帶有反向的彎轉。這裡的佩茲利紋樣完全使用柔美而又富於變化的曲線來表現,使整個紋樣更加靈動、流暢,簡潔的直線條此時再也看不到了。

淺談“洛可可藝術”風格,對“佩茲利紋樣”演變所產生的影響

三、洛可可不對稱的藝術風格,促使佩茲利紋樣的佈局變得更加自由、靈活

17世紀佩茲利紋樣在構圖上基本遵循或成排、或為菱格狀的排列形式,相對規整,節奏韻律感強。洛可可藝術風格興起以後,由於洛可可藝術反對古典主義所追求的對稱美,因此在構成上,洛可可藝術酷愛用不對稱的形式來代替原來古典主義所講求的對稱。

因此在洛可可藝術風格不對稱佈局的影響之下,此時的佩茲利紋樣在畫面中自由、靈活地分佈於畫面的適當位置,不再遵循或恪守以往規整的常態佈局方式,如製作於18世紀印度的克什米爾地區的披肩,上面所裝飾的精細、複雜的佩茲利紋樣是通過刺繡的方式完成的。在佩茲利紋樣頭部開始彎曲的部位,竟然還出現了一支反方向彎轉的花枝,在視覺上,對佩茲利紋樣單體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拉長作用,使繁複的紋樣看上去仍然顯得纖長。這種裝飾佈局在以前是沒有的,完全是在洛可可裝飾藝術不對稱的均衡式構圖的影響下而產生的。

淺談“洛可可藝術”風格,對“佩茲利紋樣”演變所產生的影響

製作於18世紀印度的克什米爾地區的披肩

我們還可以從另一裝飾有佩茲利紋樣的披肩上看到紋樣一反常態的裝飾佈局,如19世紀中期製作於印度克什米爾地區、所用原料為BP的精美羊毛披肩,製作工藝採用的也是手工刺繡的方式:圖中佩茲利紋樣的構圖極其自由靈活,不再拘泥於規整的佈局,而是在自由靈活佈局的同時還有疏密、聚散的變化,給人一種靈動的纖麗之感,若將圖按對角線對摺會發現,對角線兩邊的圖案其實還是對稱的,也就是說,洛可可藝術即便是追求一種不對稱的均衡美。但在適當的時候,也使用對稱的構圖形式法則,且這種對稱完全不影響洛可可風格所追求的那種靈動之韻,只是這種對稱的形式感相對弱一些。

此外在裝飾紋樣中,由於花環和花束是洛可可式的圖案常用的裝飾主題之一,因此佩茲利紋樣也相應的出現了較為大型的、飾滿花卉紋樣的類型。如法國藝術家於1800年到1810年間,用水粉畫的形式在紙上表現的佩茲利紋樣的披肩花邊裝飾,儘管體態較大,不同於洛可可式一貫的纖長風格,但其內部的裝飾主題卻是帶有鮮明洛可可風格特徵的自然主義花卉紋飾。

又如19世紀歐洲的佩茲利紋樣樣式:這時佩茲利紋樣邊緣已非常清晰、平滑,但圖中間的一個佩茲利紋樣單體卻是花環的色彩進行圖、底互換而成的。花環本是作為底紋的,但作者卻巧妙的在佩茲利紋樣的內部填充與橘色底色對比強烈的黑底色,將其與佩茲利紋樣的重合部分凸顯成佩茲利紋樣的內部裝飾,顯得既豐富又統一。

淺談“洛可可藝術”風格,對“佩茲利紋樣”演變所產生的影響

綜上可知,纖麗、靈動、繁瑣、精緻的洛可可藝術風格對佩茲利紋樣的影響視極為深遠的。在這種審美趨同的影響下,佩茲利紋樣的整體裝飾風格趨於繁複,然而外形卻因變得細長而顯得更加靈動。同時,花環和花束在洛可可裝飾藝術的大量使用也使佩茲利紋樣相應的出現了較為大型的、飾滿花卉紋樣的類型。另外,洛可可裝飾藝術對於不對稱的均衡美的追求,直接影響到了佩茲利紋樣的裝飾佈局。在不對稱原則的指引下,佩茲利紋樣的裝飾佈局不再遵循一貫的常規之式,而是更加靈活自由,出現了一反常態的均衡式裝飾佈局。

結語

總之,誕生於古老亞洲披肩上的佩茲利紋樣,在融合了西方的設計理念和不斷地被注入歐洲的審美情緒後,經過不斷的改革和流變,具有了鮮明的民族性格或濃郁的民間風味裝飾藝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紋樣流派,成為了東西方人民共同喜愛的經典裝飾紋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