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判滅族之刑的人,家屬為何等死也不逃走?原因無非這三個

古代被判滅族之刑的人,家屬為何等死也不逃走?原因無非這三個

原創 · 03/06 20:08 歷史De長河

古代被判滅族之刑的人,家屬為何等死也不逃走?原因無非這三個

族刑是我國古代非常殘酷的一種刑罰,即只要有一人犯罪,那麼整個親族都要被誅滅,這就是民間所謂的“斬草除根”。“少康中興”。夏王朝有後代和分支未被篡位者殺盡。於是,少康就帶領族人最終經過奮鬥擊敗篡位者,恢復了夏王朝。

古代被判滅族之刑的人,家屬為何等死也不逃走?原因無非這三個

這第一個就是在古代雖然實行族刑,但並不會所有人都被誅殺,因為在追究親屬的刑事責任時,一般根據他們與正犯的親等關係,分別給予死刑、流刑、所以出現了不少極刑,比如宮刑(司馬遷)、臏刑(孫臏)、車裂(商鞅)等等。其實這些罪行都只是針對個人的。

古代被判滅族之刑的人,家屬為何等死也不逃走?原因無非這三個

另外逃跑的風險是其實很大的。經常有人認為古代犯了罪想要逃跑很容易。古代的通訊設備不發達,也不像現在到處都有天網抓捕罪犯。一旦株連九族的罪名下來,就立即執行封鎖、截殺,有反抗的甚至連拘押這個程序都省了,這種處理方式也讓遭到滅族的族人來不及反應。

古代被判滅族之刑的人,家屬為何等死也不逃走?原因無非這三個

這樣看起來確實抓捕罪犯有很大的難度,但不要這樣就覺得古代犯罪逃跑的成本很低。在古代,想要自由的出入一個城市是需要通關文牒的。這一部分人大難臨頭選擇了繼續支持自己的親人,即使是付出生命的代價,也願意堅守。當然這部分人畢竟是少數。

古代被判滅族之刑的人,家屬為何等死也不逃走?原因無非這三個

對於那些不在上述規定之內,一定會遭到誅殺的家屬,即使他們想逃也逃不了。因為一般往往被判滅族之刑的犯人,大多連自己都不知道。人們往往對於弱者會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心,並通過法律來表現出來。滅族時殺盡所有人的口號在執行時會有一定程度的折扣。

古代被判滅族之刑的人,家屬為何等死也不逃走?原因無非這三個

春秋時盛行宗族聚居,秦朝以後開始家族聚居,即一個家族往往都居住在同一個府邸或者相鄰地區,以達到家族抱團取暖的效果,但這樣也給滅族帶來了不少便利。漢景帝時期,三公之一的晁錯,正常的去上朝,結果半路上卻被拉到菜市口腰斬了,同時被殺的還有他的家人。

古代被判滅族之刑的人,家屬為何等死也不逃走?原因無非這三個

古代不像現代人口流動性極差,而且有實行保甲連坐制度,基本一個地方的人都互相非常熟悉。假如有被判滅族之刑人的家屬僥倖逃跑成功社會結構太固定,即使得到消息想要逃走,也很難實行。尤其普通民眾,即使逃到另外一個地方,也很快被查問身份,最後逮捕歸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