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法记者观察:欧洲“战疫”的三个维度

驻法记者观察:欧洲“战疫”的三个维度

科技日报驻法国记者 李宏策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12日的电视讲话中说,“这场影响所有大陆、袭击所有欧洲国家的疫病,是法国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短短一个多月,这一“百年未有之大疫病”的主战场已从亚洲转向欧洲。

驻法记者观察:欧洲“战疫”的三个维度

从亚平宁半岛,到整个欧洲大陆,甚至孤悬于北大西洋的冰岛,新冠病毒的传播丝毫没有止步的迹象。从1月24日法国确诊首个COVID-19患者,直到3月10日塞浦路斯发现感染病例,所有27个欧盟成员国已全部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

面对病毒,欧洲国家采取了与中国不尽相同的打法。

面对汹涌而来的病毒,欧洲的举措能否招架得住,又是不是过于“佛系”,或许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观察和理解。

定性:“遭遇战”还是“持久战”

相对于中国一月份和病毒猛然遭遇的未知与紧张相比,欧洲国家显得更为“淡定”。如果说,中国在湖北采取大规模隔离措施和全国医生紧急驰援是一场“遭遇战”,那么欧洲对抗疫的定性更像是一场“持久战”。

这与欧洲对未来疫情发展态势的总体判断有直接关系。马克龙得到的综合评估是,“尽管尽力阻止,病毒仍将继续传播,并加速肆虐”。随着COVID-19逐步进入全球大流行阶段,很多欧洲国家对疫情的判断都更倾向于“难以控制”。基于这样的判断,德国总理默克尔10日在议会党团会议上发出警告:60%-70%在德国的人将感染新冠病毒,德国将在更长时间内与病毒作斗争。

采取的政策能否持久已经是法国下阶段行动的重要标准,法国卫生部长韦朗在近期的采访中表示,“在第3阶段,既有必要遏制该病毒,但同时需要管理流行病的影响,以维护国家社会和经济生活。法国将采取可持久的措施作为始终遵循的原则。”

基于对打“持久战”的定位,是理解欧洲抗击疫情的重要基础。在长期“战疫”的预判下,欧洲国家必须在抗击病毒和维持社会经济运转间做出平衡,并将力量投入在两条“战线”上。

战略:一步到位还是步步为营

马克龙在12日的讲话中表示,法国采取各项措施的指导原则,是根据对疫情的预测而采取行动。自疫情在中国暴发,法国等欧洲各国即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但在基于打“持久战”的预判下,相对于中、韩大规模隔离措施的“一步到位”,欧洲国家的行动则是“步步为营”。

以法国为例,法国卫生部将应对COVID-19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目标是防止病毒进入国内。法国已于2月28日进入第二阶段,主要目标是减缓疫情扩散。对于即将进入的第三阶段意味着已经触发大范围传播。法国国家公共卫生委员会主席伯特兰对本报记者表示,法国何时进入下一阶段取决于新病例的数量及其分布。政府采取应对措施和指导原则都因疫情发展阶段而调整。

如进入第三阶段后,法国将根据“集体行动逻辑”避免卫生系统饱和,整个法国卫生系统将“通过动员能够部署的所有资源来采取行动”,而不再延续第二阶段对个人和局部传染进行密切跟踪和控制。

驻法记者观察:欧洲“战疫”的三个维度

这是3月12日在法国巴黎拍摄的法国总统马克龙电视讲话的视频截图。新华社 图

法国卫生部长韦朗多次强调,法国当前采取的战略已由预防转为延缓,即尽力将疫情扩散的曲线拉平,避免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例导致卫生系统崩溃,全力降低病患死亡率。德国的策略与法国相似,在基于最终将有大量群体患病的判断下,尽量减缓病毒的传染和传播速度。

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估认为,COVID-19已具有“大流行病”特征。

随着病毒在欧洲迅速扩散,欧洲各国在11日至12日普遍大幅升级抗疫行动。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宣布除供应食物和药品的所有商店关闭。法国12日宣布将关闭所有学校,建议民众减少出行,鼓励尽量远程工作,这是法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举措。捷克全国于12日进入紧急状态,实行边境管制,停发所有签证,禁止30人以上的各类活动。丹麦关闭所有公立学校,建议取消100人以上的各项活动。卢森堡同样也是关闭学校,建议取消室内100人以上和室外500人的活动。可以看到,欧洲各国采取行动的步调基本同步,都是基于疫情的发展不断调整,步步为营。

战术:积极预防还是全力救治

目前,步步为营的欧洲国家已经普遍将提维护持续治疗能力作为首要任务,特别是在疫情严重地区逐步出现医疗资源紧张趋势下,各国对于此前投入大量资源的检测和预防有所放松。

马克龙在12日讲话中表示,“法国当务之急是保护最经不起感染的群体,是遏制疫情,保护医院、急救部门与医护人员”。保护最脆弱的人群,治疗重症患者是法国当前重中之重。法国疑似患者需要通过拨打紧急医疗救援(SAMU)热线电话,决定下一步治疗或居家隔离,其中轻症患者将可能不再接受病毒检测。

其他欧洲国家也面临同样的处境。英国将不再对轻微症状患者进行检测,而是将检测重点放在重症患者身上。瑞典政府自12日停止对斯德哥尔摩地区出现疑似症状者和密切接触者的检测。瑞典政府发言人伯格隆德表示,检测新冠病毒占用太多资源,完全控制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政府没有资源对每个确诊病例进行追踪。

世卫组织紧急事务技术主管科霍夫在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各国应重视检测和追踪密切接触者,这些措施相对于关闭学校、取消大型活动而言成本更低,操作性强。更重要的是,检测可以增强政府对本国疫情的了解,通过掌握证据加深对病毒传播的认识,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行动。

各国的医疗资源都是有限的,不论是治愈患者降低死亡率,还是抽调人力和资源开展大规模检测都需要大量占用医疗资源。如何在两者之间进行平衡,中、韩等亚洲国家在检测和预防上不惜代价投入了巨大力量,并已经证明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

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言,中国目前已经遏制住这一流行疫情,中国的举措已经证明,这一病毒带来的疫情是可以被阻遏和控制的。

快评

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团结尤为可贵

欧洲采取与中国不同的“战疫”措施,与病毒全球流行的发展阶段有关,也和欧洲各国国情息息相关,对此应给予理解和支持,其他国家需要从中吸取教训、学习经验。马克龙多次呼吁法国民众和欧盟要展示团结。

欧洲“战疫”对全球疫情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是欧洲各国政府的战斗,也是欧洲每个人的战斗,同时也是全人类的战斗。

疫情之下没有孤岛,中国向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开展的紧急援助和医疗指导,向世界阐释了什么是国际主义精神,在欧洲“战疫”中展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团结。

而这种团结在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下显得尤为可贵。

审核:管晶晶

终审:冷文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