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五禽戲之熊運:常練可防治腰肌勞損、軟組織損傷和消化不良等

關注武當三豐太極文化和道家文化。瞭解,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道,悟道,行道,讓民族文化自信成為一種共識和真正可能!

經典五禽戲之熊運:常練可防治腰肌勞損、軟組織損傷和消化不良等

熊戲養生功效

“熊運”:活動腰部關節和肌肉,可防治腰肌勞損及軟組織損傷。腰腹轉動,兩掌畫圓,引導內氣運行,可加強脾、胃的運化功能。運用腰、腹搖晃,對消化器官進行體內按摩,可防治消化不良、腹脹納呆、便秘腹瀉等症。

“熊晃”:身體左右晃動,意在兩脅(從人體腋下到肋骨盡處部分),調理肝脾。提髖行走,加上落步的微震,可增強髖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提高平衡能力,有助於防治老年人下肢無力、髖關節損傷、膝痛等症。

熊戲心法

1.身形和意俱要放鬆。在練功之前,肌肉、神經和精神均要放鬆。要求松中有緊,柔中有剛,切不可用僵勁拙力。

2.意守丹田,排除雜念。意注丹田有助於形成腹式呼吸,即做到胸虛腹實,呼吸深沉、綿遠。這樣動作才能達到輕巧靈便、行動自如。經常習練能增強內臟器官功能,使血液循環旺盛。重要的是:做到上虛下實有助於克服中老年人易發生的頭重腳輕和上盛下虛的病象。

3.呼吸自然,平穩順達。練功前先做幾次深呼吸,調整呼吸,做到呼吸自然順達。最好用鼻呼吸,也可口鼻並用。悠悠吸氣,輕輕呼氣。再配合正確的動作自然能慢慢形成腹式呼吸,使胸腹呼吸幅度加大,腹肌收縮有力,久練能改善內臟各器官功能。

4.富有想象,神形兼備。練熊戲時,要象熊那樣渾厚沉穩,表現出撼運、抗靠、步行時的神態。熊外似笨重,走路軟塌,實則其沉穩之中又富有靈巧;

自學篇



第五式:熊運

動作一:接上勢,兩掌握空拳成“熊掌”,拳眼相對,垂手至小腹部;目視兩拳。

動作二:兩拳慢慢上提至兩肋,然後以腰、腹為軸,上體輕輕做順時針搖晃;同時,兩拳也隨之微微沿右肋部、上腹部、左肋部、下腹部畫圓;目隨上體搖晃環視。

動作三、四:同動作一、二,重複三次。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惟左右相反,上體做逆時針搖晃,兩拳隨之畫圓。

做完最後一動,兩拳變掌下落,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經典五禽戲之熊運:常練可防治腰肌勞損、軟組織損傷和消化不良等

熊戲手法圖


功法視頻剪輯:曉曉

以上部分內容圖片源自百科,部分內容有調整,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