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最大的痛苦不是患病經濟拮据等,而是子女不孝,你怎麼看?

老左心理工作室


關鍵還是經濟實力。現實生活中有哪個富豪的子女不孝順的。所謂不孝順的子女大多奔波勞累在工作中,與父輩的矛盾也是來源於經濟能力不足中。你想有錢的話,弄一套別墅,三代四代同堂,請個家政,一家其樂融融。哪會有不孝順的事發生呢。當然可以有個別事例發生,生活麼就這樣。從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但大部分的不孝順還是經濟實力誘發的。


退伍兵老陳


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為什麼?關鍵是老人對“孝”要求的尺度。我的祖父在他將八十歲的時候,還在為我著想。有一天他看了我一眼又把頭轉到另一邊,慢慢的說,我再能活幾年幫你蓋兩間房。我那時是一個窮教員,已成家,租房。爺爺有退休金,但都貼補我忠厚老實的父親了。他臨死身無分文。也可以說“兩袖清風”。如果像現在的電視劇無事生非那“痛苦”自然不離左右,結伴終生。



守絀田園


老人最大的痛苦,是兒女們不尊重,不孝順,不把老人放在眼裡,讓她一個人過著孤獨的生活,不聞不問,其實老人的幸福很簡單,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只想兒女們經常回家看看老人,刷刷筷子,洗洗碗,多陪陪老人,說說話,聊聊天,不讓老人孤獨和寂寞,這就是老人們想要的晚年幸福生活對嗎!!!





小姚6763


本人認為,兒女不能陪伴老人大多數都是因為經濟條件不許可的不得已!所以不要隨便指責為人兒女孝順與否!

現在很多做父母的為了家庭在外打拼,留下孩子在家裡,出現大量留守兒童問題,難道大家要責備父母拋棄孩子虐待孩子嗎?並且這樣家庭中長大的女孩,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往往還要被自己的父母理直氣壯地狠狠敲詐一筆彩禮錢。

同樣的道理,做兒女的長大了,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工作的地址跟父母可能相距很遠,而自己也沒有能力給父母在城裡買房。

現在是中國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商業社會轉型的時期,傳統的家庭關係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社會。也許等待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後,老人靠自己的養老金來度過餘生。美國等西方工業化國家的經驗值得學習。


深隱者


這種說法不太同意,如果老人無病身體好,經濟條件好不拮据手中有錢,兒女就會經常到父母跟前去,兒子女兒需要什麼孫子外孫子需要什麼老人都能拿錢給他們買,也顯得家庭和睦,最主要的是老人沒有經濟,兒女們的收入承擔不了父母的養老錢,為什麼有錢人都能顯的孝順,因為他們有錢,不在乎在老人身上花的那點錢,要想改變這種局面,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能讓老年人都能有養老錢,說不孝的話語就一定能減少,不問兒女要錢要物質,兒女一定會到老人面前去的多些。


遨遊暢揚


什麼是孝?就明白什麼是不孝了。孝道分為三個層次,我分析一下,大家就能真正的明白!

一層次:小孝孝於身

給父母錢,物質上滿足需求

二層次:中孝孝於心

不忤逆,孝與順並存,讓父母開心精神愉悅,傳承家庭基因,讓自己成為整個家族的驕傲

大孝孝於靈

三層次:覺悟雙親生命,直接讓父母靈魂覺醒,引領眾生!

所以說:孝是親情、是陪護、是守侯,是物質的供養、是錢財的提供,是精神上的溝通、是理解認同包容。

大多數人只能做到給錢錢錢,做不到其他,所以老人不能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山西晉城李小龍


佛曰,凡事必有因果。人老了,要看得淡薄一些,子女孝順程度以此類推。

一是老人經濟條件好,子女肯定孝順。

二是老年人經濟條件一般,但子女教育的好,子女成年以後孝順。

三是子女成年後經濟條件好,對老人孝順。

如果上述幾條都不存在,孩子在生存線上掙扎,你要讓他孝順,多數可能會出現力不能及情況。


碧水藍天192750971


痛苦的根源無非兩個,一個是自責,覺得孩子教育有問題,當初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忽略了很多東西,但為時已晚。另一個是責他,覺得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孩子沒有教養,不懂得感恩父母,痛恨養了一個白眼狼。金錢方面多一點多花,少點少花,屬於物質層面的,而兒女不孝之痛苦卻是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自己,屬於精神層面的。


夢境雲霄


都是教育惹的禍。

孩子小時候的耳聞目睹,看見父親如何對待爺爺奶奶,媽媽如何對待外公外婆,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長大的過程中,受到其它文化的影響,總會形成自己的三觀,這就需要其他長輩的指導,才能讓自己的三觀,融合傳統文化。

孩子不孝順,是父母的教育的失敗,也是父母以身作則不夠。

在自私與反自私的鬥爭中,同樣也體現家庭文化的格局,自私的父母,很難教育出無私的孩子。

當孩子不孝順的時候,父母先反思自己做的怎麼樣,再分析孩子為什麼會這樣,請親朋好友出主意,儘量改變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打開心結,明白親情之間的法律關係和道德規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知道孝敬父母,不是累贅與負擔,而是義務和責任。


花菜種子


確實。子女不孝是老人無解之痛,但有史以來這種事太多了,為什麼不接受教訓呢?說到低,仍是舊思想作怪!不過00後一代到老年時,百分之九十以上,不會再有這種困擾。看看多少丁克,多少不婚,多少獨生,這充分體現出中國人在進步!而那些老人,只能悔恨和嘆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