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现在还有人看吗?你怎么看?

虫叔说


看,以一种成年人的心境在看,很遗憾我无法像童年时那样单纯和快乐。

《安徒生童话》曾带给我什么?

我记忆中最先接触的是《格林童话》,后来是《一千零一夜》,直到在课本上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我的记忆中才开始有《安徒生童话》的存在。

小时候的我看这些故事,看到的是美好,是愿望的实现,有情人终成眷属,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傻人有傻福。从我国的寓言故事和这些国外的童话故事中,我明白这世界有好人也有坏人,但是好人会被上天眷顾,会有人帮助照顾,最后一定会打败坏人。现在回头看,寓言和童话故事在对儿童三观的塑造过程中的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年之后再看《安徒生童话》

很长一段时间,我分不清自己记忆中的那些童话故事到底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我甚至一直以为《白雪公主》是《安徒生童话》中的,直到年前我从图书馆借来了一本《安徒生童话》,又上网查询,这才发现《白雪公主》、《小红帽》和《灰姑娘》等是《格林童话》中的故事。

再度打开《安徒生童话》,第一感觉是我曾经真的很幼稚,竟然会把这些故事当真。第二感觉就是,长大了果然就变了,再看这些故事竟然不觉得好笑了。《安徒生童话》一点都不好笑,我甚至从中读出了悲剧的意味。

《海的女儿》中的小人鱼,她为了爱情,每走一步都像是走在刀尖上,走在玻璃渣上,最后没有得到爱情与幸福,只有疼痛、泪水和死亡。它或许歌颂了爱情的伟大,我却看到的尽是牺牲和不值得。

《丑小鸭》中,丑小鸭受尽欺凌,最后变成了白天鹅,终于不再被欺凌,还能得到别人的羡慕。可是现实中,又有多少人会变成白天鹅呢?丑小鸭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一辈子就是丑小鸭,安徒生让它能够变成变天鹅,是对它苦难的终结,是明知不可能还想要解救。这像极了现实中那些困顿不安的人,等待着上天的怜悯、救赎、帮助,可上天不会如人所愿,安徒生愿意,所以他在自己的童话故事中答应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更加不必多说,它哪里是童话啊,是一场人间冷漠的上演,那冰凉刺骨的风夺去的不仅有小女孩的命,还吹散了小人物、底层穷苦人民的美梦。

《安徒生童话》是安徒生写给大人的童话故事,是为大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搭建的一座城堡,孩子可以在里面嬉戏,大人可以在里面躲藏。


春耕夏耘


你好,去年年底,我买了一套杨武能先生翻译的《格林童话》全集,叶君健先生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

买这两套书一是因为我四岁的儿子,他天天缠着我讲故事,我没那么多故事,就每天读两三个故事,睡觉前讲给他听。一是自己儿时只读过几个故事,满足一下小时候的愿望。正巧我快读完了,孩子也听了一部分,我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1.《安徒生童话》培养了孩子们基础的善恶观

给孩子讲了《丑小鸭》的故事,问他能不能嘲笑别人,他说不能。问他帮助不帮助被嘲笑的人,他说帮助。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孩子懂得了可怜是怎么回事,知道了有妈妈是幸福的事。类似的,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再做一些引导,会在孩子心里留下正确的三观和感情的启蒙。

2.《安徒生童话》是文学作品

这点尤其是和《格林童话》对比,特别明显的一点。《安徒生童话》的故事节奏慢,像看文艺片一样,没有商业片故事痛快淋漓的感觉。任何一个安徒生的童话,都有细腻的描述,艺术的渲染,寓言式的含义,如果只读简本,就失去了安徒生故事的文学价值,就像好多人读金庸的武侠,忽略金庸的文采一样。比如《旅伴》的故事有些吓人,可是对主人公约翰心情性格的描写就是文学的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语言感知是锻炼,这样的情况也请读者留意一下。

3.成人的阅读感受和孩子的阅读感受不矛盾

好多人觉得长大后读《安徒生童话》,是美好的破灭。其实我不这样认为,孩子读有孩子的乐趣,孩子的看法,那是孩子的天性,是自然规律。大人读,是唤醒一颗赤子之心。安徒生还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写出故事,比如《小意达的花儿》、《梦神》、《枞树》,那我们大人读者是否也可以保留一些真性情,不要太冷酷无情呢。小时候理解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傻人有傻福,当我们大人不要在一个时间节点下结论,而是将时间的轴承拉长一点看,其实也是对的。

安徒生的童话,之所以流传,再版,是因为他传递了最简单的道理,而最简单的就是最真实的,这一点来看,安徒生又是一位哲学家。

所以我现在读安徒生童话,一方面讲给孩子听,培养孩子的善良。一方面,是获得我的人生感悟,同时感受大师的语言思想魅力!


阳春布德泽


我觉得这些书是很多人小时候美好的回忆,就像小王子书中所说每个大人都曾是孩子。

每个大人都曾是小孩”小王子的话让我想起很多,每个孩子都很天真,他们每天都会对生活充满想象,可当他们渐渐长大,他们那满心的无忧会开始被其他不明物入侵,日复一日,他们似乎忘记了曾经的自己。

到了工作的年龄,他们会变得有些机械,每天的生活都是固定好的,按时上班,准时下班,规矩工作。生活渐渐失去了色彩,他们甚至会忘记曾经的自己还和家门口的小树说过话,曾经一起促膝长谈的朋友现在见面都感到陌生,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呢?是生活的压力所迫吗?

他们丢掉了纯真捡起了世故,他们的朋友都变成了工作上的同事,似乎每段友谊都不简单。记得狐狸曾对王子说过“最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要用心去看”可是深谙世故的大人们会认为每个人都是带着目的去接近别人的。可是小王子单纯的爱着玫瑰,他无私地付出,小王子的纯真让我想起小时候的自己,曾几何时,我也对着小昆虫说会一直养着它。

最是时间留不住,现在的我早已习惯了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不再想着去对抗什么,因为越长大越明白一些事,我们从一出生就做着单向运动,我们不能够永远单纯没有悲哀,只能把那份纯真留在心底,去留住最初的自己。


斜杠青年爱读书


说实话《安徒生童话》自从我长大以后就没有再看了。原因如下:

第一点:小时候看了太多《安徒生童话》家里也买了很多本,那个时候特别喜欢听,每天都会缠着爸爸妈妈给我读,读了一篇又一篇我都不愿睡觉,那时候真喜欢白雪公主啊,羡慕她长得漂亮,又有七个小矮人保护她,虽然她有个狠毒的后妈,但是后来还是有爱她的王子出来救了她并且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也很心疼卖火柴的小女孩觉得她太可怜了,冬天连双鞋子都没有,连饭都吃不上,听了她的故事以后我突然觉得我现在的生活真好有爱我的父母,有喜欢的衣服鞋子,妈妈会做我最爱的美食让我特别珍惜现在的生活!但是听的多了,也就烦了腻了,慢慢的就不让父母读了,买回来的书也就搁置了。

第二点:随着年纪的增长,我更喜欢看一些文学书了,毕竟童话故事只有小时候才看吧。因为时代在变化,所有都在变化,后来慢慢的有了手机,有了电影取代了不仅仅是《安徒生童话》还有很多小时候喜欢看的故事画册。


时光安好58


我不晓得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可以肯定告诉你《安徒生童话》现在当然有人看了。每一本书的存在都有它的出彩之处,也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安徒生童话》里面一共有166个童话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很有趣,也很有教育意义。这本书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看到社会现状,经过艺术加工,历经多年写出来的,后来被译成多个版本。内容中有对劳动人民的赞颂,有批判罪恶的无情,有向往美好的理想,有对现实的无奈。这些现实与文化的结合注定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安徒生童话》中的许多故事被制作成动漫、电影、歌剧等,虽然一部分人对于这本书看的少了,但也从侧面认识了安徒生的故事。对于年轻一代,尤其是小学生,一直是《安徒生童话》的受众,在小学生推荐书目中就有这本书,而且小学生对于这种故事大多都很感兴趣。笔者小时候学过的语文课文中就有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

不论从哪方面看,《安徒生童话》现在依然有人读,而且不少。以上就是本人的看法,如有不足,欢迎交流补充。


路留星


《安徒生童话》现在看的人真不多了,真是可惜。

由于世俗风气的浓厚,由于各种电子产品的充斥,由于家长们教育观念的转变,一部影响几百年的世界名著,一个对孩子成长非常有意义的童话小说,正在被很多人忽视了,真是可惜呀!

童话是一个奇妙而又神奇的世界,它里面有着许许多多美丽的幻想 ,既扣人心弦又扑朔迷离,离奇有趣而又沁人心脾。比如,《安徒生童话》里的《丑小鸭》告诉大家出身不是唯一,只要努力会有美好的明天。比如《海的女儿》告诉大家生命的来之不易,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告诉大家要珍惜现在所有。童话里有理想,可陶冶孩子的心灵,童话里有鲜花,可鼓励孩子的勇气,童话里有智慧,可开启孩子的创新,童话里有良药,可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所以,建议家长老师给孩子多一些童话吧,特别是《安徒生童话》。






扯历史文化


答案是肯定的子,还在看,成年文学有经典,安徒生童话就是儿童文学的经典。

成人的世界也需要童话的点缀,不仅如此,还要鼓励现在的小孩看,那时精神的粮食呀

安徒生童话在歌颂美好以外,大量笔墨描写了苦难。如果仅是想给小孩子看,得到小孩子们的喜爱,我觉得他完全可以写得更让小孩子们喜欢,不恐慌,写成迪士尼,芭比娃娃那种形式。所以说是成人童话也对。现在想起来,安徒生童话传达出的,爱(美人鱼),善良(拇指姑娘),希望(丑小鸭),真实(皇帝的新衣),除去正面影响,都有社会黑暗面





青裁桃鸢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共由166篇故事组成。该作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像这样的文学名著,是作者献给全世界的孩子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都不会没人看的。

人不可以活在童话世界里,但是人的世界里不能没有童话。








凤飞飞6688


安徒生先生一生十分坎坷,一生潦倒贫穷最后还是死在接济自己的富商朋友家里,出版的大多故事都很久之后才被赏识或者根本没人看。最著名的《丑小鸭》其实是有些自传形式的小说。

但是我们的安徒生先生真的十分好学 ,曾靠别人接济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诗歌等。 而且早年他还看过大量书籍 ,这只为一件事——挤进上流。我们提到过安徒生一生潦倒贫穷 ,他深知钱的魔力。而且他的很多作品都因为等级底下而不被人赏识。

我们有一个结论那就是安徒生他本人很有能力和才学,但是生活却很难受很困苦 。换句话说, 在早期他创作那么多童话里, 他是抑郁不得志的。我们知道杜甫 、辛弃疾等很多不得志的诗人的诗都蕴含深意 。在安徒生童话里我们也感受到了由于当时社会的扭曲以及安徒生对上层的渴望。

由于作者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丑行和人们的种种陋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看到了吗? 这根本不可能是写给小孩子看的啊! 安徒生先生怒火中烧又无可奈何的用笔触以向未来的一代倾诉的方式表达他的生活。所以看安徒生童话的孩子越来越少。



王静泰


怎么没有人看,一直都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都是孩子们的共同读物。有的事就有点像约定俗成,大家会不约而同自然而然去做同一件事。我们的父母在我们的小时候会给我们讲童话故事,会在我们学会拼音后给我们买拼音版的书,一般情况安徒生童话是第一选项。而我们也是这样引导孩子的,新的选项有很多,但不变的选项是安徒生童话。这也是大多数人共同的记忆,我平时的工作就是带孩子,我深有体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