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醜的魚,連續奪冠七年,它的憂傷你懂麼?

英國有個世界醜陋動物協會

整天討論哪種動物長得最醜

2013年經過投票

結果水滴魚被票選

成為了“全球最醜的魚類”

之後呢,連續奪冠七年

……

水滴魚究竟有多醜???

1

為什麼叫“水滴魚”?

水滴魚是隱棘杜父魚科下9屬40種中的一員,世代生活在太平洋西南部的海底水域,也就是澳大利亞的深海、塔斯馬尼亞的沿岸有分佈,這裡的海底水域意味著600至1200米海洋深度壓強下的水滴魚,在淺水是無法生存的,所以淡水養殖是不行了,況且它還那麼醜。

說了半天它醜,那它到底長啥樣?如圖:

全球最醜的魚,連續奪冠七年,它的憂傷你懂麼?

Emmm……,確實不咋地。

單就這幅長相而言,讓它獲得了憂傷魚、軟隱棘杜父魚、波波魚等稱謂,長相“醜陋”而且長著哭喪臉,也因此被稱為“世界上表情最憂傷的魚”。

2

水滴魚身體呈凝膠狀,看起來就是那麼一坨:這也不怪它,在水滴魚生活的地方,魚膘這種幫助魚類保持浮力的組織很難有效的工作,於是為了保持浮力,水滴魚渾身都由密度比水略小的凝膠狀物質構成,所以密度比海水稍小,也正是靠著這個結構,它才能輕鬆地從海底浮起。不過這也導致了它在水下游速不快,面臨深海捕撈時無法及時逃脫。

全球最醜的魚,連續奪冠七年,它的憂傷你懂麼?

生存環境和身體結構上的原因,導致它們一旦上岸或者到了淺水區,在壓力的作用下,身體就會從內部脹開,成了網絡中的樣子。因此科學家猜測,水滴魚在深海的形象與其他硬骨魚差不多,並不會過分臃腫。

全球最醜的魚,連續奪冠七年,它的憂傷你懂麼?

深海狀態下的水滴魚(猜想圖)

嘲諷歸嘲諷,要知道,在無裝備的情況下,人類深度潛水的極限大約也就只有100米左右。如果人類進入水下1000米的地方,身體很可能會被壓扁,變成了另一種像肉餅一樣難以言喻的形態。那時候生活在深海的水滴魚,或許也會把人類票選為最醜的陸生生物了。

言歸正傳,除了腦袋就是尾巴,所以水滴魚的外號也是由此而來。其英文名Blobfish的原意是“難以名狀的一團”,所以說叫它水滴魚,已經很溫和了。

3

經漁業認證,水滴魚是沒有食用價值的,所以不用再惦記它的口感,如果一定要猜測,那麼我們可以順著這個思路來:水滴魚沒有肌肉,所以水滴魚的口感很可能像一坨脂肪——沒有瘦肉的豬肉。這讓水滴魚肉根本不能稱之為“肉”……這類魚全身凝膠狀的物質還有可能會危害到人類的身體健康。

全球最醜的魚,連續奪冠七年,它的憂傷你懂麼?

水滴魚布偶

即便是這樣,水滴魚沒能逃脫生存空間受到人類迫害的命運。遠親不如近鄰,水滴魚的生存範圍內擁有著大量的螃蟹和龍蝦,作為海鮮領域的常駐成員,總歸難逃被捕撈的命運,於是水滴魚的棲息地,成為了世界上深海捕撈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4

因為沒有食用價值,所以人類無主觀意願去傷害它,但是在大量的深海拖網的手段下,無辜的水滴魚撈出水面也成了常態。而一旦被撈出海面,它們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爆體而亡:離開深海,水滴魚的身體很快就會患上“減壓症”,並開始膨脹崩壞。


全球最醜的魚,連續奪冠七年,它的憂傷你懂麼?

即便迅速將其放歸大海,它們最終也無法復活過來了,只能淪為其他可食用海鮮的陪葬品。也正是這個原因,科學家認為現階段水滴魚已瀕臨滅絕。作為《反常的海洋史》一書的作者,約克大學深海問題專家卡魯姆·羅伯茨教授表示,公眾應該更為關注水滴魚的命運,他說:“水滴魚極易在這些漁網中被捕撈上來,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知道,這種魚類僅僅限於這些水域。”

全球最醜的魚,連續奪冠七年,它的憂傷你懂麼?


作者言論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文|小然

策劃|申志民

出品|網護自然 融愛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