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卡》連載之16:上天堂非為享清福,給永生奉獻愛才是目的

點看上次的連載:

小說《卡》連載之16:上天堂非為享清福,給永生奉獻愛才是目的

我點了點頭,表示贊同。接著,我又問了小漁一個壓在心中的老問題:你在天堂如魚得水,一切都顯得如此的瀟灑、逍遙和自在。然而長期這樣一直下去,久而久之,會不會有覺得無聊厭煩的一天呢?

小漁說:你算是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實際上,我開始也有和你一樣的想法。但隨著在天堂的日子久了,才逐漸明白我們以往看問題的角度,受到地上的觀念影響太深,所以才發現不了天堂的實質。

我似乎覺得小漁命中了我心中疑團的要害:怎麼說呢?

小漁說:我以前和不少人的想法一樣,以為天堂是個供人享清福的地方。一天從早到晚,除了吃喝玩樂、唱歌跳舞之外,就什麼也不用做了。人生至此,尚有何求?

但是,到了天堂之後,才知道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我們這裡的人,都是按“各從其類”的原則而分群的,什麼樣品性的人就被分在什麼樣的群裡,一點也不含糊。

你也不必擔心自己會被分錯群。因為適合你的群,你呆在那裡就會覺得自由自在,很舒服;而不管是層次太高或太低的群,就會讓你覺得彆扭,總有“這個地方不是我該住的、不合我意”的感覺,別人呢也會因此覺得你“不合群”。

小說《卡》連載之16:上天堂非為享清福,給永生奉獻愛才是目的

我問:然後呢?找到一個適合的群體,或者說居住的小區就算達成目標,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小漁說:當然不是,這只是一個開始。天堂裡的群,從幾十個人,幾百個人不等,到幾千人都有,是按著各盡其用的功能安排的。我們每一個人就在群裡儘自己的本份,有一分光發一分熱。比方說,在教育部門當老師呀,在行政部門做管理呀,在學術部門做研究呀,等等。

我說:這聽起來不就像地上的情形嗎?同一個模式啊?

小漁笑笑:應該說,是地上的人“複印”了天堂的模式才對。因為天地之間的能量,是從高處往低處流才順暢,從裡往外擴展才合理;反過來逆著走,就會很辛苦。

近些年來,地上的智能科技發展得這麼快,實際上都是人間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天堂靈流澆灌的結果。如果地上的人類真的悟解並領會到這一點的話,許多物界的神蹟,就會事半功倍地被創造出來。

小說《卡》連載之16:上天堂非為享清福,給永生奉獻愛才是目的

我說:聽起來好像你們也是每一天都在上班囉,那麼,這和地上人所過的日子又有什麼差別呢?

小漁說:當然有了。地上的人,不管你從事哪一行的工作,基本上都無法脫離為己的意識。就算你不為自己一個人打算,跑不了還是會受到家庭及親朋的牽引或影響。只要人還穿著肉體這件外衣,就不可能徹底地解決私有制的問題。

但是到了天堂就完全不一樣了。人是帶著靈體的形式而存活的,這與人活在肉體之中時,被物質意識所固化的狀況是兩碼事。換句話說,活在天堂裡的人,已經徹底地擺脫了己的枷鎖,獲得了真正的人生自由。

你想一想,當一個人無兒無女,成了名符其實的無產階級,不受任何物質財富、名利地位的思想所捆綁的時候,還有什麼東西能夠攔阻你,無憂無慮地活在平安和喜樂的心態之中呢?

我問:你說的沒錯,但我還是有一點不理解,倘若一個人完全沒了自己,那還算是一個正常人嗎?

小漁說:那是因為你還是一直離不開自己,才會有這樣的念頭。想一想,如果你不再把自己當成是一滴獨立的水,而設想你是融合於大海中的一滴水,還有辦法把這滴水與其它的水分別出來嗎?

同理,活在天堂裡的人無法獨立存在,大家都活在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彼此之間無法分開的狀態之中。所以,沒有一個人擁有屬於自己的兒女,但實際上卻擁有數不盡的屬於每一個人的兒女。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去重新認識你這一個自己。

小說《卡》連載之16:上天堂非為享清福,給永生奉獻愛才是目的

我自言自語地說:嗯,我好像有一點開竅了。除了人真正被拿掉自私自利的思想,哪怕是能“走後門”進天堂的人,也無法在天堂裡呆下去。

一直在旁邊聽著不吭聲的使為,這時插了話:這話算你說對了。所以,我們安排空中巴士,讓一些人上天堂參觀之目的,就是讓靈界的人能親身體會這一點。

我衝著小漁笑著問:你以前也坐過這種空中巴士嗎?

他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說:坐過一次,不過那次還算好,沒有在門口出洋相,或一頭就倒栽下去。

正當我們交談正歡的時候,忽然門鈴響了。小漁前去應門的時候,我心中不免有點納悶:現在是什麼時代了,在人間要找個人說個事,用手機一打,信息一發不就得了。怎麼在天堂還使用這種人對人的叫門方式呀?

使為看出我的心思,柔和地對我說:在天堂什麼交通方式都不缺,心靈感應一下,就什麼問題都搞定了。但為了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聯繫,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會鼓勵人們採用一些比較人性化的方式進行交流。畢竟,主所要造的人並非是機器人,所以凡事太自動化,不見得是個好事。

小漁很快就回來了,他告訴妻子鄭好說,剛才小會來通知我們,明天上午去堂裡開會,討論下個星期要進行的工作。

我聽了心裡未免一怔:怎麼,在天上還要開會?在地上開會還開不夠嗎?

小說《卡》連載之16:上天堂非為享清福,給永生奉獻愛才是目的

小漁看著我有點詫異的眼神說:我是在小區的工程組工作的,我們負責幫助非洲的一項墾荒灌水工程;而鄭好則負責孩子們的教育輔導工作,我們兩個人都做得很開心。因為工作一旦不帶著包袱和壓力去做,就會成為一種享受。

過去在教會一直聽到要守安息日,說安息日那天一定要休息,什麼工作都不能做。我們現在才明白,什麼叫作守安息日,不就是在主的裡面依靠祂,享受無憂無慮工作的那一份喜樂嗎?

聽小漁這麼一講,我的興趣來了:說來聽聽,你們是怎麼幫助非洲人的,他們既看不見你們,又聽不懂天堂人講的話。

小漁笑笑:這還不簡單?現在地上的人到目前為止,仍然少有人意識到,我們一直在用心靈感應的方式幫助人類。要不是天堂靈流的介入,近些年來地球人類的智慧,怎麼能這樣突飛猛進,高速地推動著各行各業的人工智能的發展?

有時,如果真的需要,我們可能也會下去看一看,然後很塊又轉回來。好在我們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可以自由地往返。實際上,我們現在除了地球之外,還不斷地向其它星球擴展,有時在外面呆的時間,甚至比留在天堂家裡的時間還要長呢。

我說:啊,我終於明白了。原來我還以為你們一直在天堂裡,舒舒服服地過日子,久了會不會覺得無聊。現在才知道,一個脫離了肉身,也就是離開了自我的人,其生命品質和要求,是和地上的人完全不一樣的了,難怪有那麼多的問題,人一直會看走眼。

隨著我的語音剛落,使為插了話:不少的人以為天堂是一個地方,其實更確切地說,天堂乃是一種狀態。當人進入了天堂的狀態,不論你處身於宇宙的哪一個角落,都無法讓主之愛所包含的良善、喜樂和幸福與人分開。

小說《卡》連載之16:上天堂非為享清福,給永生奉獻愛才是目的

到了該分手的時候了,小漁夫婦親切地同我們一一告別。小漁真誠地說:盼望你很快就可以上到天堂來,那時可要記得再來看望我們啊!不過,希望我們那時也能往上再搬家,讓我們在新的住處接待你。

我不禁感到有點意外:怎麼,你們還要再搬家?這裡不是一切都很好嗎?

使為主動地替小漁做了回答:啊,這裡面的底細,可是不說不知道了。在天堂裡的住處,是根據每個人的生命品性的狀況來做決定的。品質狀況越好的就住在越往上的區域,而且這是主隨著每個人的改變程度而自動調整的,或走或留都不是自己說了算。

因此,誰都有更上一層樓的機會,只要你用實際的行動,不斷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質,一旦進步到什麼樣的程度,就會搬進與之對應的更上一層的住處。這既是主對人的鼓勵,也是主創造之律在天堂中的具體運行。

我心中掠過無限的感概:過去老聽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句話,今天才算體會到它的正面含義。

小說《卡》連載之16:上天堂非為享清福,給永生奉獻愛才是目的

點看連載1: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