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醫生寫得字我們看不懂,藥房的人卻能看明白?

清河流X


一個大醫院開處方的每一位醫生都先需要到藥房簽名留底的,這是藥房需要與醫生核對筆記用,已防別人冒充醫生簽名開出違禁藥品。

醫生與藥師是同行、對每個藥名都很熟,一個醫生會開出的藥不多,一般都熟悉開哪些品種,藥房都理解。


藥方中除了藥名,還有劑量、有些可以根據劑量推斷出藥名。

藥房與每個科室都有電話座機聯繫,如果藥劑師看不懂藥方中的字、可以打電話詢問開藥方的醫生。


有一些中醫處方屬於祖傳秘方、如是醫生不想讓別人知道所開的葯物,醫生會寫上處方1、或處方2,這是醫生與藥房先說好了的處方,處方內的藥物只有醫生和藥房的工作人員才知道內容,即使別的醫生看到這處方也不懂什麼意思。

這就是我們對所看到的處方不知所云,而藥房的人對處方一看就懂的原因。


武夷山獨行俠


這個問題幾乎每個人都遇到過,因為人食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生病就會看醫生,看醫生就會拿到處方箋。面對處方箋的時候,我們經常會一臉懵逼,明知滿紙的中國字,就是認不出幾個,西醫有時還好,中醫絕對沒門。

醫少患多,一個醫生在接診時間裡要面對很多患者,名醫尤其如此。所以醫生往往在記錄病情、開具藥品時,用潦草省事的書寫來節省時間和精力,有時還會有一些醫務系統內部的簡寫來代替。作為患者,對於這些簡寫自然不會了解,而那些潦草的字跡也不容易辨認。但藥房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雖然沒有醫師資格,但藥品的各種寫法是必然知曉的,而且他們對於藥物足夠熟悉,在面對處方的時候是一種雙向辨識——根據處方拿藥、也根據藥品來判斷處方所寫。這就像是我們平時看有些書法作品,特別是草書,直接看的時候可能不太認識,但如果先知道所寫內容,便可以認出每個字了。



當你知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那首詩時,這幅字是不是就不“難看”了呢?

而且醫生和藥房之間存在利益關係,醫生的處方直接決定藥房的收入,而藥房的收入反過來也會分給醫生提成。因此有時為避免病人拿到處方之後到別的地方抓藥,醫生也會和藥房約定一些特殊的符號。這樣的處方別說病人看不懂,就連其它藥房都別想看懂。

醫生用讓人看不懂的字跡來開方子,有時還有另外的用意,那就是防止處方洩露。這一點主要存在於中醫,因為西醫都是成品藥,沒多少特別之處,中醫則不然,所有湯藥都是醫生通過處方現調配的,面對同一病症,不同醫生會有不同的配方,療效也就有所差異。對於一些獨門秘方而言,處方的保密性直接關係到醫生的飯碗,因此必須讓人看不懂。但這樣的處方必須得跟藥房提前溝通,讓藥房能看明白,不然藥房也看不懂的話,藥都抓不成,什麼奇效都白搭。

當然最後也不排除有的醫生就是不好好寫字,畢竟我們能見到一些老年間的處方,不僅看得懂,而且字還頗具書法功底。


徐鵬遠


這個問題其實已經講過很多次了。

1.醫生門診數量大,導致書寫速度過快。很多人說這種解釋不正確。其實我想講一下,我很多情況下骨科門診病人數約在八十個左右,每一位病人前來需要詢問病史,需要做體格檢查,需要開檢查化驗單,需要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溝通和解釋。而書寫病歷又需要很多時間來完成,所以不得已只能夠用草書來儘快寫完。大家可以計算一下80個病人一天不喝水,不上廁所,需要多長時間來完成。


2.醫生本身的寫字書法能力就不行。

3.醫生習慣於寫簡寫,因為很多藥名都有多個名字。他習慣於使用哪幾種藥?藥房都會比較熟悉。這是因為常年積累下來的。

4.現在很大部分醫院都是使用電子病歷,書寫電子處方,早已不存在這類情況。

醫生說寫潦草,是比較常見的事,但像網上那樣流傳的,別人一個字都看不懂的,還是極其少見的,這屬於炒作性報道。


兒童骨科姚京輝主任


很多人看不懂醫生寫的字,因此有不少人一直在疑惑醫生是不是有學習過專門的文字或字體?我來告訴大家:這個還真的有!請看下圖:
怎麼樣?是不是很驚訝?我們再來打開看看裡面的內容:


有沒有感到很意外?醫生是真的有專門的處方縮寫的。

不過,與這書的年紀一樣,這已是很遙遠的事了,現在大家能夠遇見的醫生,絕大部分都沒有學過類似的處方縮寫或拉丁文。之所以大家看不懂醫生寫的字,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醫生太忙了!

中國的醫療現狀是醫生少患者多,一個醫生一天有接診上百個門診量,如果真的把每個字都一筆一劃地寫,那很多人去醫院是真的看不上病了。為了節省更多的時間,在病歷和處方書寫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速寫、連寫、草寫等,例如下圖被大家在網絡上吐槽的羅紅黴素的寫法:


那麼,為什麼藥房的人很容易就能看懂醫生寫的處方呢?

其實也不是這樣的,並不是所有醫生的處方都能被藥房認出,以前也經常有藥房打電話給醫生問他開的什麼藥,或者拒絕調配讓醫生從新開具處方。

另一方面,由於藥師長期在藥房工作,已熟悉本院醫生的字體,久而久之便能認出醫生所寫內容。如果來了一個新藥師或者新醫生,則這種“默契”便會被打亂,藥師需要較長時間來熟悉。

再一方面,一些藥物會含有特定的字,可以根據處方里面某一個能被識別的字,再結合診斷、本院藥品目錄便能猜出所對應的藥。

正是由於手寫處方具有不便利、難識別、易配錯藥物等原因,國家已實行門診電子處方與電子病歷,極大地提升了就診速度和安全性 ,以後可吐槽的“醫生字體”將逐漸地退出歷史舞臺。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點個贊或者關注都是極大的鼓勵!


普外三角針


這個問題主要是存在於那些沒有電子化處方的醫療單位。

目前,國內大多數醫療機構,特別是等級醫院(二級和三級醫院)基本都實現了病例和處方的電子化,醫生通常通過電腦操作形成電子病例和處方,然後打印並簽署自己的名字,交給患者,患者交費後去藥房取藥。

電子處方對於藥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用法、劑量等信息都有明確的標註,均採用正楷字體打印,所以,患者很容易從中看出用藥的方法和劑量等信息。

在有些診所、藥房、社區衛生機構、有些醫院的中醫科,很多醫生仍然採用手寫處方為患者開藥。

由於中國醫生每次門診需要接診的患者較多,有時甚至是超負荷工作,而且醫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問診、查體、查看報告單和擬診分析、用藥選擇等方面,真正留給書寫病歷和處方的時間太短了,如果處方還需要全部手寫,很多醫生會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為了提高速度,醫生在書寫處方時難免需要用“行書”甚至“草書”,以便為後面的患者騰出更多的就診時間。所以,有些醫生的處方確實書寫的字跡很潦草,再加上有些處方中的字平時不常用,患者就很難看懂了。

藥房的藥師每天的主要任務是審核醫生的處方,並根據患者病情、診斷以及醫生的處方為患者配藥,中國藥師每天需要審核和查閱的處方非常多,特別是在某些醫院也存在超常量工作的情況,所以,藥師們對於醫生的處方上所寫的內容可以說是非常熟悉的,常用的藥物名稱及其劑量、用法等信息更是倒背如流。藥師們對於不同醫生的字跡也是極為敏感的,因為他們的“法眼”需要審核每張處方上的藥物是否是某位醫生開具的,以免有人“渾水摸魚”,用偽造的處方領藥。

綜上所述,同一家醫療機構的醫生和藥師之間應該是配合非常默契的,即使醫生寫的處方字跡非常潦草,藥師們也能一眼就認出來。


產科佳育苓蘢


謝謝您的提問。

(1)首先來了解一下醫生寫的比較潦草的字是怎麼練出來的,一般被患者稱作為“天書”,鬼畫桃胡。我覺得最主要的是1)天天開出的處方都是寫那麼一些東西,比如說RP阿司匹林腸溶片 100mg*30片/盒 1盒 用法: 口服 qd 100mg 空腹服用等當然後面還有藥品。天天寫一樣東西,越寫越熟練,越寫越快,越寫就可能越潦草(時間比較急時更有可能發生);2)當然不排除,本來這個醫生在讀書時字寫得比較差,做醫生後更潦草了;3)醫生本來就不想讓你(外行)知道處方上面寫的是什麼,這是給內行看的;

(2)患者看不懂,主要是他們沒有醫學和藥學知識背景,還有就是患者一般就生病到醫院來看病開藥,接觸處方機會比較少,看不懂醫生寫得什麼東西也很正常;藥房的工作人員,他們是比較專業的藥學人員,而且具有一定的醫學背景,審核處方是他們的強項,他們與醫生所開出處方接觸比較多,如果碰到處方中不懂的,可以請教有經驗的藥師或者與醫生溝通解決。如果藥房的工作人員都看不懂處方,那還怎麼進行配藥、發藥及用藥交代呢?

(3)當然,現在也不用擔心醫生的字看不懂了,現在醫院的處方一般都是電子處方打印出來的,比較工整,一目瞭然。


藥事健康


這個問題很久以前就在新聞上討論過。我後來在網上遇見過一個網友,她就是做醫生的。問她同樣的問題。她說幹這一行,經常有患者排著隊,為了節省時間,所以他們加快了寫字的速度。久而久之就變成了非常潦草的字體。

我覺得醫生寫的字,再潦草也無所謂,關鍵是藥房抓藥的人,能看清楚、不抓錯藥就行了。醫生所寫的潦草處方,已經成為了他們這個行業內的通用字體。我認為行業以外的人是否能看懂,無所謂。但是這樣潦草的字體不太可能在生活當中應用,否則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的麻煩。去銀行開個戶或者去某個政府部門籤一些文件,他們照樣要端端正正的寫清楚字體。


xiang古


這個問題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實習經歷。

我之前有幸跟著一個國醫大師學習,當時醫院推行電子處方,然後他們那一代人大多很少接觸過電腦,都是手寫處方,更別說用電腦打電子處方了,所以我的任務就增加了一項,老醫師手寫,然後我用鍵盤敲成電子處方打印出來。

這個時候我就遇到問題了,老醫師寫的字,我很多都不認識,基本靠猜,然後不得不問,然而問多了,老醫師也煩,好在我領悟力高→_→,大概不到一個星期我就把他的字體全部弄明白了。


其實這時候一想,為什麼病人看不懂醫生的處方,而藥房的人卻看得懂,原因很簡單,因為中藥劑師把臨床常用藥都記在心裡了,加之同一個醫院,經常會收到同個醫生的藥方,一來一去就熟悉了,所以看得懂就不足為奇了。


到這裡我還是建議我們醫生,不管是忙,還是習慣問題,開藥方儘量做到字跡清晰、工整,這樣自己看著舒服,病人看見這麼清晰漂亮的字跡也會讓因病而抑鬱的心情變得愉悅。


無一可據


首先講一下,作為一個外科醫生,小黑鍋的字你能看得懂!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第一,為什麼醫生手寫處方病人看不懂?第二,為什麼藥房的人看得懂呢?下面小黑鍋講講自己的看法,如果覺得有道理,記得點贊轉發並關注【骨科小黑鍋】


【為什麼醫生寫的處方病人看不懂?】

其實因為醫生出門診看的病人比較多,有些需要手寫處方的醫院,寫的病歷多了去了,寫得慢了病人看不完,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字跡潦草的不好習慣!

至於你們想問,為什麼看病這麼快?

你們試著一個上午看40個病人,有一些醫生50個,80個,試問每個病人能分到幾分鐘?



【為什麼醫生寫的字藥房的人看得懂?】

對於很多藥物,老百姓可能都無法瞭解,甚至名字聽著都有點奇怪,而藥房的藥師卻不同,他們對每一種常見藥的名字都瞭如指掌,只要看懂了一個字,自然就能聯想到藥物的名字!

比如說依託考昔、秋水仙鹼、氫化可的松,這些在老百姓看來一頭霧水的藥物,藥房的人看到“依”“秋”“可”三個字,結合字的位置基本就能猜到藥物,再對著看就差不多了!



如題,目前可能一些醫院還存在著手寫病歷,但大部分的醫院已經實現了電子病歷,也就是電腦打字後打印單子出來,相信隨著醫學的發展,與投入的增加,手寫病歷後面會被逐步取消,老百姓也不用擔心看不懂醫生的字了


以上就是小黑鍋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如果覺得有道理的話,別忘記點贊轉發關注【骨科小黑鍋】


骨科小黑鍋


藥師很容易就能看懂醫生的處方?這只是外人的感覺,實際上並不容易。

01

華子剛剛上班的時候,每天的工作除了打掃衛生,就是抱著一本厚厚的處方辨認上面的字跡。那時的華子同第一次看到醫生處方的普通人一樣發懵,心裡想的是:這完全不懂啊,寫的是天書吧,我真是藥劑師麼?我好像幹不了這個工作吧……

雖然在學校時華子學的藥學專業,熟悉各種藥品,包括成分、作用、理化性質,熟悉了各種藥品配伍及禁忌,也熟悉各種處方分析,但教材上的字是鉛印的啊,而實際的處方上的字都無法稱之為“字”,潦草的令人髮指。

02

華子當時很不理解,自己工作的醫院是三甲醫院,任職的醫生至少是畢業於一本的醫學院校,都應該是當初的學霸級人物啊,怎麼字寫得都這麼差。而且書寫的處方中雜夾著漢字、拼音、拉丁文、英語、縮寫、別名,我滴個神啊,我覺得醫院應該給藥師標配一個密碼專家,專門破譯處方的。

後來華子瞭解醫生的工作狀態之後,就明白了他們為什麼這樣寫字。每個醫生每天要接診大量的患者,患者人數要以百為單位,平均接待每個患者的時間不超過3分鐘。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醫生們要檢查、診斷、交待病情、書寫病志、開具檢查單和處方,換做任何一個人在這樣的工作狀態下,無論以前寫的字如何,此刻都會飛起。

03

好在當時有經驗豐富的老藥師在旁指點,幫助華子重新“識字”。慢慢的,華子的經驗積攢得多了,如同英語考級一樣,對醫生處方上的“詞彙量”掌握得越來越多,慢慢的自己最終成為了“密碼專家”。所以藥師能破解醫生處方上的字,唯“熟練”而已。見得多了,也就懂得多了。

再後來醫院升級了電腦,實行了電子處方,華子當初練就的“火眼金睛”的本領也無用武之地了。但華子不為此遺憾,畢竟社會進步了,使用電腦使工作效率增加,而差錯更少了。華子所遺憾的只是那段成為“密碼專家”時所經歷的歲月再也不能回來,那是華子最美好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