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寫生——謝家俊講課錄

講課提綱:

一、寫生目的:收集素材; 提煉語言(筆墨,物象塑造); 理解物理構成,進而上升到畫面形式; 最終體悟自然之道謂之和諧。

二、寫生方法:觀察,心化,擬筆,生髮,完整。

三、寫生重點:物象轉化成符號,符號要合乎於筆墨,筆墨要隨物而變,此物非物。

今天我講一下寫生,這只是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做一個交流。這是我多年來寫生的一些經驗。希望對大家在今後寫生的學習中有所幫助。

大家很多時候的寫生,更多的只是到大自然界中感受了一下,甚至有時候畫的作品都不是完整的,也只是畫了一個局部,練習了一塊石頭和一棵樹,等等。這僅僅是練習了一下造型。當然這也屬於寫生,但畢竟不是一個完整的寫生。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大家對寫生認識不夠完整,那麼今天我就以寫生這個主題給大談一談。

一、寫生的目的

其實也就是意義。我們寫生進入大自然,要提前問一問,待我們鋪開紙的時候,我們畫這些東西的意義在哪裡?對我們今後的創作有什麼幫助?我們還有需要思考的就是,面對這樣的實景,我能不能畫?我能不能把畫畫好?我用什麼樣的手法?我應該把它畫成什麼樣的形式?等等······

淺談寫生——謝家俊講課錄

1、寫生的目的就是收集素材。

我們寫生的目的就是收集素材,這是亙古不變的。西方人寫生,也是這樣子,他們在創作之前會畫一些素描、速寫,也都是為了收集素材。這個素材的收集包括很多,如蒐集故事情節和當地人文、物象的塑造、物象與物象之間的關係、以及筆墨語言。

但在收集素材的時候,很多畫家就是單一的去把一個物象搬到紙上,然後就拿回去。就像很多攝影家出去拍攝很多樣稿帶回去一樣。他們也有向攝影家學習的,拿著相機去拍一些照片,然後拿回去作為創作素材的。其實這僅僅只是蒐集素材的一方面,這和我們到現場中拿著毛筆去畫,是有截然不同的差距。它需要有一個全方位的思考!如:是否為創作所用?畫面中的物象如何擺放?物象如何填充?還有風土人情、以及他對我們畫面精神是否有所提升?我們到大自然中去寫生,不僅僅是練筆墨,還要提升一個人心境,還要對當地人文的東西有所思考。若是能上升到哲學或者是詩境,那當然更好了。

也就是說收集素材,他不僅僅是收集在紙上的素材,更重要的是蒐集在我們心裡的素材。也就是面對寫生時的心理感受。這個往往會被我們忽略,所以很多畫家到大自然中只是做了一個搬運工而已。

淺談寫生——謝家俊講課錄

2、寫生的目的就是提煉語言。

它包含兩種:筆墨語言、物象塑造。我們很多時候只是關注到筆墨語言,而忽略了一個物象塑造。

我們先談筆墨,首先它一定要符合物象的要求,其次它還一定要符合大寫意的這種書寫意趣。當然這個筆墨,我們不用過分闡釋。因為我們在寫生當中,對筆墨的要求是比較廣泛的。它不僅僅是傳統的筆墨,還有一些在寫生當中探索的一些新的筆墨。因此,我們不能簡單的從芥子園和古畫臨摹得來的筆墨進行單一應用。更多的是需要結合一些在寫生當中出現的新的筆墨。比如,我們在寫生當中會遇到一些當代的建築物,或者當代的一些機械,那麼在傳統筆墨裡面,你就找不到這些相應的筆墨。那我們只有通過在現場寫生來提煉和思考以至於重新轉換而形成一種新的筆墨。這便是筆墨語言的提煉。

淺談寫生——謝家俊講課錄

那我們接下來再談談物象塑造,該如何提煉?我們往往寫生的時候,認為自己能夠將一個東西表達出來,就覺得是寫生了,其實這個不準確。我這裡說的這個物象塑造,它也是一種語言。因為我們觀察物象時,每一個人觀察之後在紙上形成的形式都是不一樣的,會形成個人差別。這種差別,就會形成個人物象塑造形式時的不同風格。比如說我們有的人在畫一棵樹的時候,他理解的是這棵樹的枝幹的蒼茫,有的人在理解這棵樹時是它的枝繁葉茂。這便是每個人的觀察點不一樣。正因為不同的觀察點就會導致作者有不同的側重點去塑造。最終就形成符合你畫面的風格。那麼在物象塑造上,跟我們每個人的審美趣味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我希望你們對物象的認知,以及你自身審美的高度要儘可能的體現這個語言的高級。並讓你的側重點更加具體的體現出這個物象的特徵。當然對於不美的地方,就需要我們自己有一個主觀的手法去給它填充。也就是我們在寫生當中,要物我相應。我們在認識大自然的同時,還要思考自己的位置,你處在這個位置,能否在這個物象上給它錦上添花。

所以,我們在寫生的時候,物象塑造的正確提煉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我們必須得充分認識!

淺談寫生——謝家俊講課錄

3、寫生的目的就是理解物理構成進而上升到畫面形式。

這個話其實也很好理解。就是我們在看到物象的時候,這些物象它本身是自帶構成的。但是這些構成是很繁瑣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通過這些繁瑣的物象構成而提煉,進而轉化成比較有代表性的一些構成形式。也通過這些繁瑣的構成,讓我們去尋找更多或者更具有高度的一些構成形式。

在探索這些構成時,我從來不太主張創造構成!現在有很多國展畫裡面很多構成都是自己主觀採取設計而形成的東西。這樣的構成,人為的因素過多,就會導致這個作品過於像裝飾畫。其實這個過程我曾經也走過,後來也就發現這個問題。所以最後大量寫生,並逐漸認識和解決這個問題。最美的構成,其實就是大自然的,只需要你有一雙發現它的眼睛,它既能打動你,也能打動別人。

淺談寫生——謝家俊講課錄

接下來我們再談談物理構成如何才能上升到畫面形式?

我們看到的物理構成,它其實是很美的,但是要把它搬到紙上這個過程,是需要我們有一個能力去轉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長時間的寫生!如果缺乏寫生的訓練,那麼你可能就會把這些物象直接搬到你的畫裡,就會失去生動。所以這個構成它不僅僅是原始的狀態,它還需要主觀取捨,看哪一塊最適合你的畫面,又或許它只是你畫面中的一個元素。所以你在取這一個物象構成的時候,你還要考慮到整個畫面,它是一個綜合的考慮。

淺談寫生——謝家俊講課錄

4、寫生的目的就是最終體悟自然之道

通過收集素材,提煉語言,理解構成,最終是能夠體悟到自然之道。那什麼是自然之道呢?在繪畫當中,我們所謂的一幅好畫,其實就是和諧,“和諧”就是自然之道!

我們去大自然中寫生,就是為了尋求和諧,真正的去感受大自然它自身帶有的大美。只要我們去發現,你就能夠找到很多有高度有質量的美學規律。

綜上就是我說的寫生的目的。所以希望大家在寫生的時候,應該提前有這個思想準備。帶著目的去寫生,每次寫生就會有很大的收穫。以後就不會再愁自己沒有東西可畫,畫的東西不夠美,筆墨不夠精到了。

淺談寫生——謝家俊講課錄

二、寫生方法

對於寫生方法,大家都經歷過寫生,我整理了一下,總結了這麼幾個詞:觀察、心化、擬筆、生髮、完整。這幾個詞在我們寫生當中一定要完整的應用。

在觀察中,我們很多時候只是觀察眼前所見的東西,而忽略了你周邊的狀態。我們中國畫寫生,更注重的是個人的心境。觀察,不僅僅是在觀察一棵樹,一塊石頭,一株小草,還要包括天空、遠山、甚至是山中的風聲、雨聲、泉水聲等一系列外在環境的整體觀察。這一切都將給你營造一個氛圍,它是一個立體的。我們的觀察說是用眼睛,其實倒不如用感受兩個字或許更為準確,通過看、聽、嗅、觸這樣的立體感受,才會把我們自己真正的融入到這個景裡面去。準確細微的觀察和感受就能把你所見到的東西馬上上升到一個情感的步驟裡面去,它能帶你進入到一種有趣味、有深度的狀態裡面,這個深加工的過程也就是心化的轉化過程。

淺談寫生——謝家俊講課錄

然後就說到擬筆了。那麼提筆的時候,這一刻也是一個心理活動的過程。當你下筆的這一刻,你要表現什麼物象?這個物象,在你心目中轉換成了一個什麼樣的形式。比如看到一棵樹,這棵樹在你心目中已經留下印象,它是輕盈的,還是蒼勁的,那麼這個過程當中,你心目中其實就有一個基本調。所以在你提筆的時候,你要把你心中的這個基調要調動出來。然後再下筆,自然而然就胸有成竹。

淺談寫生——謝家俊講課錄

當有了這個情感注入,接下來就是筆筆生髮。而這個筆筆生髮的物象一定是符合畫面的。往往我們在面對實景的時候很多物象不見得符合生髮下的筆墨。此時我們就要考慮到這個畫面的完整性。我們很多時候畫畫,哪怕你畫一個局部,一塊石頭,或者是一棵樹,你都得想辦法讓它在你的作品裡面呈現統一的筆墨。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筆筆生髮的意義。同時這也是一幅作品的筆墨完整性。

淺談寫生——謝家俊講課錄

當然一幅作品物象的完整性也非常重要,不要每次畫一個東西只是擺在那裡,練練筆,練練結構,僅此而已,就不把它完整化。這樣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種惰性,就忽略了一個整體感的訓練。我們在畫畫的時候不要放過每一次完整畫面的機會,儘可能讓這個作品完整,這是一個訓練。我們每畫一幅作品時都應把它當成一個生命來對待,有這樣的心態,那你的每一幅作品就會很完整。

淺談寫生——謝家俊講課錄

三、寫生的重點

其實寫生的重點就是形成自己的筆墨、風格、意趣。這是作為一個畫家非常重要的一個東西,也就相當於是你的DNA。一件作品拿出來之後,讓人家一眼就能認識到這屬於你的作品。很多畫家畫作品出來之後,他不寫名字,我們便知道這是誰的作品。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個人風格。這種風格,我們應該儘早的實現,只要你這個風格的形成是通過長時寫生得來的,或者是通過你長時間創作得來的,那就不是問題。因為你知道是怎麼形成的,後期你還可以進行不斷的突破。

所謂的風格就是將物象轉換成符號,我們所看到的所有的東西,儘量把它簡潔、概念、符號化。如果在你的作品當中會出現公式化,這都是可以的,因為這個公式是來自於你觀察的這個物象。我們有時候說的抽象其實也屬於這種,就是符號化的意思。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將一個物象的很多東西摒棄掉,最後留下它最生動的東西,甚至把它轉換成為一個簡潔的幾何體,或者是其他形狀。我們作為藝術家把看到的東西都要上升到一個符號的層面上來。比如吳冠中品裡的點線面、畢加索作品裡的塊面分割,還有齊白石作品的紅花墨葉等,都是將其作品符號化,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面貌。

淺談寫生——謝家俊講課錄

那麼說到符號,我們要將其轉換成符合自己的筆墨。不能說提了一個符號根本就沒法用筆墨去表達它,那這個也是有問題的。反過來我們又說筆墨,其還要隨物象而變,你不能所有東西都套用一種筆墨,那也不行。你的筆墨要圍繞物象而變。所以中國畫的學習是辯證的,單講一點是不行的。符號要符合筆墨,筆墨又要隨物象而變,這樣我們的筆墨才會有新意,有深度。在此,強調一點,我說的這個物象並非是真正的物象,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們用筆墨去畫的這個物象其實在你心目中已經轉化過了,它是心化和抽象化過後的。所以此物非物。

淺談寫生——謝家俊講課錄

西方繪畫相對注重寫實,我們中國畫更是主張寫意的。所以在此,我更加提倡大家遵循我剛才說的筆墨符號提煉的這個方向,這是一個大道。

寫實和寫意兩個沒有高低之分,這只是站在兩個文化的角度來看待的,我不是說我們的寫意就比西方的寫實高級,我們只是認為這兩種文化它們存在都是在各自的土壤中成長,長時間磨合而形成的這個狀態,他們的寫實繪畫就會很和諧。但我們直接去畫寫實,就很難達到他們這種和諧的狀態了。反而更多的是鸚鵡學舌的狀態,有什麼畫什麼,就沒辦法像他們那樣上升到一個精神層面去。但我們的寫意就是我們的強項,我們就很容易上升到這個層面來。

淺談寫生——謝家俊講課錄

所以說中國畫寫生、創作,我更傾向於大家往寫意這個方向發展,不主張寫實。我也經常說,如果我們中國畫寫實,或許就是在開歷史的倒車。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宋朝時期,造型就已經走到了登峰造極。但後來元、明、清,乃至現在,我們的繪畫基本上是以文人畫為主的形式在發展。之所以這麼多朝代一直在發展寫意,那就說明我們這塊土壤,這個人種,最終選擇的這種文化取向,這就是歷史的選擇,那我們就不要去改變他,就需沿著這個歷史的選擇往前走就可以了。我們回過頭來又去寫實,甚至直接套用西方的寫實,這本身就有一點鸚鵡學舌或者開倒車的嫌疑。

淺談寫生——謝家俊講課錄

這是我的觀點,我希望我們在畫中國畫的時候,更多的應該關注我們寫意。其實西方文藝復興之後,印象派,野獸派,立體畫派相繼出現,其實他們也是不停的在尋找改變。但是你會發現他們的狀態和我們的寫意精神是暗合的。所以我們更應該堅定堅信我們現在的這個繪畫形式。倘若現在又去寫實,這不是有悖於咱們中國畫的發展嗎?這是值得思考的。

以上就是我關於寫生總結的這麼幾點,希望大家在日後寫生中能夠用到這些方式,去逐漸的形成自己的繪畫形式和風格。一個藝術家越早建立自己的風格是越好的,當然不是盲目地建立,是要有意識的。這是我近十多年寫生經驗慢慢形成的認知,也是尋找自己風格的一種方法,希望對大家有用。

2020.2.20


淺談寫生——謝家俊講課錄

謝家俊,子迂。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師從劉懷勇先生,演一法師。曾任教於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國畫專業。2013年成立謝家俊中國山水畫工作室,已主持一,二,三,四,五,六,七屆,從事山水畫創作,研究,教學工作。現為謝家俊中國山水畫工作室主講導師,綿陽市美協國畫藝委會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