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生——谢家俊讲课录

讲课提纲:

一、写生目的:收集素材; 提炼语言(笔墨,物象塑造); 理解物理构成,进而上升到画面形式; 最终体悟自然之道谓之和谐。

二、写生方法:观察,心化,拟笔,生发,完整。

三、写生重点:物象转化成符号,符号要合乎于笔墨,笔墨要随物而变,此物非物。

今天我讲一下写生,这只是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做一个交流。这是我多年来写生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大家在今后写生的学习中有所帮助。

大家很多时候的写生,更多的只是到大自然界中感受了一下,甚至有时候画的作品都不是完整的,也只是画了一个局部,练习了一块石头和一棵树,等等。这仅仅是练习了一下造型。当然这也属于写生,但毕竟不是一个完整的写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大家对写生认识不够完整,那么今天我就以写生这个主题给大谈一谈。

一、写生的目的

其实也就是意义。我们写生进入大自然,要提前问一问,待我们铺开纸的时候,我们画这些东西的意义在哪里?对我们今后的创作有什么帮助?我们还有需要思考的就是,面对这样的实景,我能不能画?我能不能把画画好?我用什么样的手法?我应该把它画成什么样的形式?等等······

浅谈写生——谢家俊讲课录

1、写生的目的就是收集素材。

我们写生的目的就是收集素材,这是亘古不变的。西方人写生,也是这样子,他们在创作之前会画一些素描、速写,也都是为了收集素材。这个素材的收集包括很多,如搜集故事情节和当地人文、物象的塑造、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关系、以及笔墨语言。

但在收集素材的时候,很多画家就是单一的去把一个物象搬到纸上,然后就拿回去。就像很多摄影家出去拍摄很多样稿带回去一样。他们也有向摄影家学习的,拿着相机去拍一些照片,然后拿回去作为创作素材的。其实这仅仅只是搜集素材的一方面,这和我们到现场中拿着毛笔去画,是有截然不同的差距。它需要有一个全方位的思考!如:是否为创作所用?画面中的物象如何摆放?物象如何填充?还有风土人情、以及他对我们画面精神是否有所提升?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写生,不仅仅是练笔墨,还要提升一个人心境,还要对当地人文的东西有所思考。若是能上升到哲学或者是诗境,那当然更好了。

也就是说收集素材,他不仅仅是收集在纸上的素材,更重要的是搜集在我们心里的素材。也就是面对写生时的心理感受。这个往往会被我们忽略,所以很多画家到大自然中只是做了一个搬运工而已。

浅谈写生——谢家俊讲课录

2、写生的目的就是提炼语言。

它包含两种:笔墨语言、物象塑造。我们很多时候只是关注到笔墨语言,而忽略了一个物象塑造。

我们先谈笔墨,首先它一定要符合物象的要求,其次它还一定要符合大写意的这种书写意趣。当然这个笔墨,我们不用过分阐释。因为我们在写生当中,对笔墨的要求是比较广泛的。它不仅仅是传统的笔墨,还有一些在写生当中探索的一些新的笔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从芥子园和古画临摹得来的笔墨进行单一应用。更多的是需要结合一些在写生当中出现的新的笔墨。比如,我们在写生当中会遇到一些当代的建筑物,或者当代的一些机械,那么在传统笔墨里面,你就找不到这些相应的笔墨。那我们只有通过在现场写生来提炼和思考以至于重新转换而形成一种新的笔墨。这便是笔墨语言的提炼。

浅谈写生——谢家俊讲课录

那我们接下来再谈谈物象塑造,该如何提炼?我们往往写生的时候,认为自己能够将一个东西表达出来,就觉得是写生了,其实这个不准确。我这里说的这个物象塑造,它也是一种语言。因为我们观察物象时,每一个人观察之后在纸上形成的形式都是不一样的,会形成个人差别。这种差别,就会形成个人物象塑造形式时的不同风格。比如说我们有的人在画一棵树的时候,他理解的是这棵树的枝干的苍茫,有的人在理解这棵树时是它的枝繁叶茂。这便是每个人的观察点不一样。正因为不同的观察点就会导致作者有不同的侧重点去塑造。最终就形成符合你画面的风格。那么在物象塑造上,跟我们每个人的审美趣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希望你们对物象的认知,以及你自身审美的高度要尽可能的体现这个语言的高级。并让你的侧重点更加具体的体现出这个物象的特征。当然对于不美的地方,就需要我们自己有一个主观的手法去给它填充。也就是我们在写生当中,要物我相应。我们在认识大自然的同时,还要思考自己的位置,你处在这个位置,能否在这个物象上给它锦上添花。

所以,我们在写生的时候,物象塑造的正确提炼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我们必须得充分认识!

浅谈写生——谢家俊讲课录

3、写生的目的就是理解物理构成进而上升到画面形式。

这个话其实也很好理解。就是我们在看到物象的时候,这些物象它本身是自带构成的。但是这些构成是很繁琐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通过这些繁琐的物象构成而提炼,进而转化成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构成形式。也通过这些繁琐的构成,让我们去寻找更多或者更具有高度的一些构成形式。

在探索这些构成时,我从来不太主张创造构成!现在有很多国展画里面很多构成都是自己主观采取设计而形成的东西。这样的构成,人为的因素过多,就会导致这个作品过于像装饰画。其实这个过程我曾经也走过,后来也就发现这个问题。所以最后大量写生,并逐渐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最美的构成,其实就是大自然的,只需要你有一双发现它的眼睛,它既能打动你,也能打动别人。

浅谈写生——谢家俊讲课录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物理构成如何才能上升到画面形式?

我们看到的物理构成,它其实是很美的,但是要把它搬到纸上这个过程,是需要我们有一个能力去转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长时间的写生!如果缺乏写生的训练,那么你可能就会把这些物象直接搬到你的画里,就会失去生动。所以这个构成它不仅仅是原始的状态,它还需要主观取舍,看哪一块最适合你的画面,又或许它只是你画面中的一个元素。所以你在取这一个物象构成的时候,你还要考虑到整个画面,它是一个综合的考虑。

浅谈写生——谢家俊讲课录

4、写生的目的就是最终体悟自然之道

通过收集素材,提炼语言,理解构成,最终是能够体悟到自然之道。那什么是自然之道呢?在绘画当中,我们所谓的一幅好画,其实就是和谐,“和谐”就是自然之道!

我们去大自然中写生,就是为了寻求和谐,真正的去感受大自然它自身带有的大美。只要我们去发现,你就能够找到很多有高度有质量的美学规律。

综上就是我说的写生的目的。所以希望大家在写生的时候,应该提前有这个思想准备。带着目的去写生,每次写生就会有很大的收获。以后就不会再愁自己没有东西可画,画的东西不够美,笔墨不够精到了。

浅谈写生——谢家俊讲课录

二、写生方法

对于写生方法,大家都经历过写生,我整理了一下,总结了这么几个词:观察、心化、拟笔、生发、完整。这几个词在我们写生当中一定要完整的应用。

在观察中,我们很多时候只是观察眼前所见的东西,而忽略了你周边的状态。我们中国画写生,更注重的是个人的心境。观察,不仅仅是在观察一棵树,一块石头,一株小草,还要包括天空、远山、甚至是山中的风声、雨声、泉水声等一系列外在环境的整体观察。这一切都将给你营造一个氛围,它是一个立体的。我们的观察说是用眼睛,其实倒不如用感受两个字或许更为准确,通过看、听、嗅、触这样的立体感受,才会把我们自己真正的融入到这个景里面去。准确细微的观察和感受就能把你所见到的东西马上上升到一个情感的步骤里面去,它能带你进入到一种有趣味、有深度的状态里面,这个深加工的过程也就是心化的转化过程。

浅谈写生——谢家俊讲课录

然后就说到拟笔了。那么提笔的时候,这一刻也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当你下笔的这一刻,你要表现什么物象?这个物象,在你心目中转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形式。比如看到一棵树,这棵树在你心目中已经留下印象,它是轻盈的,还是苍劲的,那么这个过程当中,你心目中其实就有一个基本调。所以在你提笔的时候,你要把你心中的这个基调要调动出来。然后再下笔,自然而然就胸有成竹。

浅谈写生——谢家俊讲课录

当有了这个情感注入,接下来就是笔笔生发。而这个笔笔生发的物象一定是符合画面的。往往我们在面对实景的时候很多物象不见得符合生发下的笔墨。此时我们就要考虑到这个画面的完整性。我们很多时候画画,哪怕你画一个局部,一块石头,或者是一棵树,你都得想办法让它在你的作品里面呈现统一的笔墨。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笔笔生发的意义。同时这也是一幅作品的笔墨完整性。

浅谈写生——谢家俊讲课录

当然一幅作品物象的完整性也非常重要,不要每次画一个东西只是摆在那里,练练笔,练练结构,仅此而已,就不把它完整化。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惰性,就忽略了一个整体感的训练。我们在画画的时候不要放过每一次完整画面的机会,尽可能让这个作品完整,这是一个训练。我们每画一幅作品时都应把它当成一个生命来对待,有这样的心态,那你的每一幅作品就会很完整。

浅谈写生——谢家俊讲课录

三、写生的重点

其实写生的重点就是形成自己的笔墨、风格、意趣。这是作为一个画家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也就相当于是你的DNA。一件作品拿出来之后,让人家一眼就能认识到这属于你的作品。很多画家画作品出来之后,他不写名字,我们便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其实这就是所谓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我们应该尽早的实现,只要你这个风格的形成是通过长时写生得来的,或者是通过你长时间创作得来的,那就不是问题。因为你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后期你还可以进行不断的突破。

所谓的风格就是将物象转换成符号,我们所看到的所有的东西,尽量把它简洁、概念、符号化。如果在你的作品当中会出现公式化,这都是可以的,因为这个公式是来自于你观察的这个物象。我们有时候说的抽象其实也属于这种,就是符号化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将一个物象的很多东西摒弃掉,最后留下它最生动的东西,甚至把它转换成为一个简洁的几何体,或者是其他形状。我们作为艺术家把看到的东西都要上升到一个符号的层面上来。比如吴冠中品里的点线面、毕加索作品里的块面分割,还有齐白石作品的红花墨叶等,都是将其作品符号化,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

浅谈写生——谢家俊讲课录

那么说到符号,我们要将其转换成符合自己的笔墨。不能说提了一个符号根本就没法用笔墨去表达它,那这个也是有问题的。反过来我们又说笔墨,其还要随物象而变,你不能所有东西都套用一种笔墨,那也不行。你的笔墨要围绕物象而变。所以中国画的学习是辩证的,单讲一点是不行的。符号要符合笔墨,笔墨又要随物象而变,这样我们的笔墨才会有新意,有深度。在此,强调一点,我说的这个物象并非是真正的物象,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用笔墨去画的这个物象其实在你心目中已经转化过了,它是心化和抽象化过后的。所以此物非物。

浅谈写生——谢家俊讲课录

西方绘画相对注重写实,我们中国画更是主张写意的。所以在此,我更加提倡大家遵循我刚才说的笔墨符号提炼的这个方向,这是一个大道。

写实和写意两个没有高低之分,这只是站在两个文化的角度来看待的,我不是说我们的写意就比西方的写实高级,我们只是认为这两种文化它们存在都是在各自的土壤中成长,长时间磨合而形成的这个状态,他们的写实绘画就会很和谐。但我们直接去画写实,就很难达到他们这种和谐的状态了。反而更多的是鹦鹉学舌的状态,有什么画什么,就没办法像他们那样上升到一个精神层面去。但我们的写意就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就很容易上升到这个层面来。

浅谈写生——谢家俊讲课录

所以说中国画写生、创作,我更倾向于大家往写意这个方向发展,不主张写实。我也经常说,如果我们中国画写实,或许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宋朝时期,造型就已经走到了登峰造极。但后来元、明、清,乃至现在,我们的绘画基本上是以文人画为主的形式在发展。之所以这么多朝代一直在发展写意,那就说明我们这块土壤,这个人种,最终选择的这种文化取向,这就是历史的选择,那我们就不要去改变他,就需沿着这个历史的选择往前走就可以了。我们回过头来又去写实,甚至直接套用西方的写实,这本身就有一点鹦鹉学舌或者开倒车的嫌疑。

浅谈写生——谢家俊讲课录

这是我的观点,我希望我们在画中国画的时候,更多的应该关注我们写意。其实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画派相继出现,其实他们也是不停的在寻找改变。但是你会发现他们的状态和我们的写意精神是暗合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坚信我们现在的这个绘画形式。倘若现在又去写实,这不是有悖于咱们中国画的发展吗?这是值得思考的。

以上就是我关于写生总结的这么几点,希望大家在日后写生中能够用到这些方式,去逐渐的形成自己的绘画形式和风格。一个艺术家越早建立自己的风格是越好的,当然不是盲目地建立,是要有意识的。这是我近十多年写生经验慢慢形成的认知,也是寻找自己风格的一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2020.2.20


浅谈写生——谢家俊讲课录

谢家俊,子迂。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刘怀勇先生,演一法师。曾任教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国画专业。2013年成立谢家俊中国山水画工作室,已主持一,二,三,四,五,六,七届,从事山水画创作,研究,教学工作。现为谢家俊中国山水画工作室主讲导师,绵阳市美协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