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老年人:“我將感謝信貼在門上”

疫情期間,武漢住宅小區實行24小時全封閉管理,居民大部分生活物資靠網上團購,但對一些空巢、獨居老人而言,他們獲取日常生活物資變得異常艱難。“我將感謝信貼在門上”已經快90歲的王女士獨居在武漢萬科西半島小區。因年事已高,腿腳不便利,平常去一趟超市就要花費大半天時間,再加上也不會網購,小區封閉管理後,王女士面臨即將斷糧的困境。“大概是2月中旬,正當我焦急的時候,管家李明月主動給我打電話,問我家裡還有沒有菜,有沒有什麼要買的。我說,蔬菜沒有了,還想買點雞蛋。第二天,管家就給我買了一些蔬菜、雞蛋幫忙送到家門口。沒過2天,又接到管家電話,說有社區協調的愛心蔬菜,晚點給我送過來,還讓我把垃圾放在門口,他們來的時候帶下去,”王女士感嘆地說。

疫情之下的老年人:“我將感謝信貼在門上”

物業管家將物資送到小區居民家門口

看到他們不辭辛苦,每天為小區居民奔忙,卻還記著幫忙扔垃圾,王女士十分感動,非常想當面感謝他們。但疫情期間,管家每次送物資到門口,敲門後聽到響應會慢慢離開,“我們天天在外面跑,最好不要跟您接觸”。於是王女士寫了一封簡短的信,貼在門上,感謝物業解決了她的燃眉之急。

疫情之下的老年人:“我將感謝信貼在門上”

西半島王奶奶貼在自家門上的感謝信

“物業小喻就是我孫子的救命恩人”“物業小喻就是我孫子的救命恩人”,西半島小區林女士在自己的隔離日誌中寫道。 西半島小區林女士和妹妹蘇女士一起住在西半島照顧8個月大的孫子。蘇女士的丈夫是奮戰在一線的醫生,2月14日,她的丈夫因感染肺炎犧牲,兒子和媳婦作為密切接觸者也被隔離。上午還在吃奶的孩子,下午就被迫和媽媽分開。沒有母乳,家中奶粉很快要見底了。因為封閉管理不能出門,焦急的林女士不得已向物業求助。“疫情期間很多商店都關了門,小區附近又沒有大型商超。管家在附近找遍了也沒有找到,第二天專程開車到吳家山的超市買了4罐奶粉,寶寶這才有了口糧”,林女士說。“平均每天有十多個這樣的需求,雖然疫情期間,物業在崗員工不到平常的三分之一,但是我們知道,這個時候他們是最需要幫助的群體,我們務必盡全力滿足”,武漢萬科西半島物業項目經理喻惠豔說。

疫情之下的老年人:“我將感謝信貼在門上”

物業管家連夜分裝到貨的蔬菜

西半島小區的周先生的兒子也是一直奮戰在防疫一線的醫生,疫情期間他和老伴就成了空巢老人。物業每週2次上門送的物資,是他和老伴兒疫情封閉期間生活物資的主要來源。“物業主動詢問我們的需求,幫我們買米買菜,有時到晚上10點了還在給我們送菜,真的非常感動。”為了感謝物業的貼心服務,周先生還做了一首《誇一誇,好管家》的打油詩,“感謝物業管家送溫暖”,並鄭重地用紅紙包起來,送給物業管家。

疫情之下的老年人:“我將感謝信貼在門上”

周先生寫的打油詩《誇一誇,好管家》

周先生所在的萬科西半島小區位於武漢金銀湖畔,疫情期間共有887戶居民居住其中,其中獨居、空巢老人有118戶。一直以來,金泰社區和物業服務中心十分注重獨居老人的關懷,物業為小區獨居、空巢老人建立了臺賬:118戶老人平均年齡75歲,其中有60戶完全不會網購……在這些基本信息的前提下,物業管家和西半島小區居民志願者有針對性的為獨居老人提供生活上的幫助,比如主動幫助獨居老人申請愛心蔬菜,及時將愛心蔬菜送上門;專門建立獨居老人子女微信群,由子女為老人線上下單,物業幫忙領取物資並送到家中,除了物資團購,還幫忙線上充燃氣、繳電費等,盡全力保障疫情期間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疫情之下的老年人:“我將感謝信貼在門上”


物業工作人員在超市幫小區居民採購肉類 疫情期間,截止到目前武漢萬科西半島物業服務中心為118戶老人送物資上門約6000次,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物業也收到老人們的感謝信9封。“看到他們顫顫巍巍的字跡,真的很感動,只要我們能幫上忙,再苦再累也值得。”物業管家畢勤說。

文章:程三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