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偷走了原本物美價廉的保險產品

前有連同醫藥供應商過度醫療,賺取回扣;今有勾結騙保專業戶療程造假,瓜分保障。

粗放的醫療費用體系,孕育出現新的“玩法”,侵佔守法公民的利益,挑戰廣大保險客戶的底線。

一門“賺錢”的勾當 折射出人性貪婪

上海崇明區的陳某在5家公司投保了多種醫療保險,醫生製作了虛假門診病歷、住院醫療費收據等,虛構了7次“住院經歷”,獲取大額不法收益。

“這很難界定,”理賠專員王先生說,“一個大爺只是腰肌勞損,醫生在病歷上寫不慎撞傷,需要住院觀察,一住就是一個月,其實啥事兒沒有——你說人到了年紀,誰還沒有個輕度腰肌勞損?我們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報銷款進了這個醫院和所謂患者的腰包。”

瀋陽于洪區濟華醫院於2017年1月開通醫保後,院長葉明找到中間人方某,讓對方為其介紹“病人”。雙方約定,根據介紹“病人”的數量,按比例給予提成。

中間人方某拉攏持有醫保卡的“病人”到醫院進行“住院治療”,醫院給這些“病人”偽造病歷,開具用處方藥但實際並未給“病人”用藥,只做簡單的理療或不予治療。

“病人”住院週期一般為4天,事後每人均能得到300元的現金提成,部分人在出院後還可以領取到米、面、油等物品。

“抓壞人”, 讓99%的客戶享受更優質的“產品+服務”

上面這些例子只是當前騙保現象的一個縮影,投保客戶和個別醫生的勾結騙保行為,讓保險公司有苦難言。

保險公司推出的百萬醫療險產品,本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解決了很多人看病貴的問題,卻被這些人勾結起來鑽了空子。

這些人站在99%客戶的對立面,直線提升了產品成本,甚至讓某些地區上了投保的黑名單,讓其他遵紀守法的客戶再難購買到性價比高的健康險產品。

據國際保險監督管理會相關數據顯示,商業保險欺詐案件數量已佔整體詐騙犯罪案件數10%以上,欺詐損失已達20%左右,騙保惡行對商業保險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制約與阻礙效

從事了十餘年理賠工作的保險從業人員王先生說,騙保已經成了行業痼疾。

不管是出於契約精神,還是人道主義。”

其實,也就是說,客戶提出的理賠,基本都會得到賠償。

保險本質上是一份契約,這不僅要求保險公司遵守合同,也要求投保人遵循契約精神。王先生說,這些年見過來公司脫衣服的,提大刀的,甚至有客戶還把自己騙去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被大漢圍堵強行索賠。種種經歷,都是“中國特色”的“按鬧分配”思想在作祟。

近幾年為了提升客戶體驗,各家保險公司相繼推出來快賠、秒賠甚至直賠的服務,具體操作通常是客戶通過上傳電子材料(住院小結、發票、病歷等),保險公司直接後臺審核,快速給予賠付。這一操作能夠實現一是離不開科技的普及運用,。保險公司從一開始就相信客戶提供的材料是真實的,所以基於材料快速響應,讓客戶有最佳的體驗,買保險就是為了以防萬一,雪中送炭。

注:

刑法第198條專門對保險詐騙量刑,執業醫師法則對醫生進行虛假醫療的行為有明確處罰措施。針對受規模性、習慣性騙保危害的保險公司,允許其對詐騙者執行依法起訴。在少數人不惜以破壞全行業信任平衡的代價下行騙時,其獲取的非法利益最終將導致違法者自身的身敗名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